春节档,太爆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3 18:33 2

摘要:电影、出游、购物,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人春节的主题。而春节火爆的消费趋势,也往往被认为会影响接下来的走向。

增加法定节假日后,首次长达8天的春节假期已经临近尾声。

电影、出游、购物,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人春节的主题。而春节火爆的消费趋势,也往往被认为会影响接下来的走向。

那么,今年春节,消费到底如何?

01

去年春节档以80.16亿收官,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春节档票房纪录。

而今年春节档,再次以破纪录的首日票房拉开帷幕。

今年春节档首日(1月29日)票房达18.06亿元,打破2021年春节档首日16.93亿元纪录,成为中国影史单日票房新高。

截止2月3日17时,春节档票房(含预售)已经超过80亿,春节档票房新的历史新高已近在眼前。

拓普数据预测,2025年春节档票房预计达到83.5亿元,打破2024年纪录。国泰君安证券也预测,2025年春节档票房有望达到84亿元。

春节档的带动下,今年以来国内票房也已经接近90亿元,累计票房已超北美,位列全球第一。

从单部电影上来看,截至2月3日,持续领跑春节档的《哪吒2》票房已近40亿元,根据灯塔专业版的AI票房预测,《哪吒2》预测票房节节攀升,已超70亿。

目前,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冠军是总票房57.75亿的《长津湖》,如果预测成真,《哪吒2》将大幅超过《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70亿元的电影。

《哪吒2》票房大爆的同时,整个春节档至今仅有《哪吒2》和《唐探1900》票房过10亿。

因此,《哪吒2》的成功很大程度来源于今年春节档的虹吸效应,作为IP续作和动画电影,《哪吒2》吸引了不少《熊出没》的观众群体,进而导致曾被誉为“不破之壁”的《熊出没》至今票房仍未突破10亿。

因此,《哪吒2》的成功,或许很难代表今年整体的电影行业整体走向。

与此同时,从去年年底开始,各地陆续推出观影优惠政策,也成为了推动电影市场增长的一定动力。

去年12月9日开始,国家电影局启动了“跨年贺岁喜迎新春—全国电影惠民消费季”,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覆盖了贺岁、元旦、春节等重要电影档期,累计投入了超过6亿元观影消费补贴。

从地方来看,北京市、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等多地也开展了观影惠民活动,发放消费补贴。

2024年,影视行业遭遇深度调整,全年票房较2023年断崖式下跌,缩水超百亿元,甚至相较2015年也有所下滑。

去年的电影市场也以春节档开门红开场,然而此后的传统黄金档期却集体哑火——

五一黄金周未现观影热潮,暑期档未现井喷,国庆档反响平平,年末圣诞档更刷新十年冰点。

2024年圣诞档,总票房仅7724万元,平安夜单日3846.74万元的票房,更是创下近十年最差纪录。

在电影行业的整体低迷之中,头部影企首当其冲。

而2025年春节档的六大主力影片背后,出品方也清一色为业内巨头。

《唐探1900》背后的万达影业,1月18日公告,其年度预亏8.5-9.5亿元,与上年9.1亿元净利形成强烈反差。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由中影、横店影视联合出品,其中前者前三季度净利腰斩,后者预告年度亏损0.9-1.2亿元,同比跌幅超九成。

主投主控《蛟龙行动》的博纳影业更是其中典型。

在经历了《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接连折戟之后,博纳于近期预告,2024年预计亏损6.37-8.81亿元。

更耐人寻味的是,公司次日即宣布向韩寒旗下亭东影业紧急拆借4000万元短期周转金。

唯一幸免于难的是《哪吒2》背后的光线传媒,去年凭借《第二十条》在春节档成功过关,今年《哪吒2》又再次迎来大爆。

2024年前三季度,光线传媒的归母净利润也达到4.61亿,预计全年盈利5.61亿。

作为全年最重要的电影档期,春节档承载着不少影院的存续希望,但一个大火的春节档能否扭转全年票房下滑颓势呢?或许仍需观察后续走势。

对于影企来说也是如此,伴随着观众观影情绪愈发谨慎,持续不断的优质作品,才能成为影企持续盈利的最大动力。

02

所谓吃喝玩乐,在整个春节期间,除了电影,餐饮和出游同样火热。

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春节假期前4天(1月28日至31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4%;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1%。

文旅在今年春节期间也同样维持了过往的火热势头。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4天国内景区客流环比节前上涨超过3倍。

1月29日,也即是大年初一,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19702万人次 。其中铁路客运量550万人次,公路上18881万人次的流动,民航客运量206万人次。

如此庞大的出行数据,也彰显着春节旅游市场的火热。

不过相比往年,今年春节较为特殊的是,消费品市场的火热,这得益于春节前“国补”政策的全面铺开。

春节前,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政策在全国实施,国家补贴15%,手机单品至高补贴500元。

加之春节前本就是电子消费品行业极为重要的大促节点,在“国补”和促销的双重刺激之下,今年春节消费品销售获得了大幅提振。

商务部数据显示,年初至1月31日0时,全国共收到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报废更新补贴申请5.7万份。

在此期间,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79.3万台,申请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1714.5万件。

春节假期前4天,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京东消费观察也显示,春节前后超五成人给老家置办家电家居年货产品,异地下单量显著增长。

而伴随着“国补”范围拓展至手机等,手机也成为了今年的新“年货”。

截至目前,共15个省市手机国补活动全面上线天猫,其中春节期间,新增广东、北京、安徽、陕西4个省市。

天猫数据也显示,截至1月30日,春节前三天(除夕、初一、初二)手机品类成交同比增长超50%。

尽管过往相当多人不看好“消费券”和“以旧换新”策略的效果,但在春节期间,这一政策无疑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

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春节期间众多行业均得到了提振,从餐饮、旅游到零售、交通,再到电子消费品等,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对于“春节经济”,不少人对此喜忧参半。

一方面,对于供给端的工业企业来说,春节放假导致不少生产供应停止,节后回来复工复产也需要一个过程,如去年,2月制造业PMI较1月有所回落。

但另一方面,消费服务业也明显拉动经济的增长,往年第一季度,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全年的平均水平。

而着眼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春节为首的消费旺季正在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春节前推出的手机“国补”政策,正是这一点的最佳体现。

03

结语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论过去一年如何,春节期间,往往是绝大多数人消费欲望最为旺盛的时期。

也正是如此,无论消费升级还是降级,每年春节,都是中国消费数据都将迎来一个较为高峰的阶段。

这并不能完全代表接下来一年的走向,但同样,无论是餐饮、零售、出游、电影,某种意义上都寄托了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春节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又要到来。(全文完)

来源:苗苗侃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