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克导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侠迷,在他的导演生涯里,曾经好几次把武侠小说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
徐克导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侠迷,在他的导演生涯里,曾经好几次把武侠小说拍成电影,搬上大银幕。
在武侠片式微的今天,能在春节档能看到一部武侠类型片,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所以,今天就聊聊这部——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所以我们这次主要说说本片与原著的区别。
电影改编自原著小说的第34至40章,所以一开头,直接进入到郭靖(肖战 饰)与黄蓉(庄达菲 饰)因为江南六怪之死生出嫌隙,失散在江湖。
叙事分为两条线,以郭靖黄蓉两人的动线为线索,叙述的视角也分别以这二人为第一人称。
郭靖从幸存的大师父口中得知,杀害六位师父的人并不是黄药师,就开始寻找黄蓉。
而此时的黄蓉,已经被西毒欧阳锋(梁家辉 饰)抓走。
为了让不了解这个故事的观众也能清楚来龙去脉,将郭靖与黄蓉两人从相遇到相识的经历,以闪回的方式,在两人的回忆中出现。
也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起承转合,只保留了原著的精华,比如黄蓉为郭靖烤鸡、两人偶遇洪七公学武等等。
而故事主体被放在草原上,重点展现了郭靖、黄蓉与华筝(张文昕 饰)三人之间的纠葛。
华筝也不再是原著中的懵懂小公主,她被赋予了强大的力量与坚韧的个性,在黄蓉被欧阳锋挟持时,站出来护住她。
而影片最终的重心,落在郭靖身上。
尽管他掌握了过人的武功,可以走上武学巅峰,却并没有盲目追求天下第一。
他始终心怀善念,追求和平,将毕生所学都献给了保卫大宋边疆。
故事的结尾处,郭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阻止了一场可能会殃及无数无辜性命的大战。
这个改编紧扣片名“侠之大者”,也十分具有国民性。
他将武侠的概念进行了升华,将其浓缩为一部从个人的“义气”,上升到家国大义的武侠电影。
事实上,金庸原著的《射雕英雄传》超过100万字,将这么一部大体量的庞杂故事改编成电影,难度很大。
一旦来龙去脉讲不清楚,很容易破坏原著的内核,甚至于虎头蛇尾,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徐克对情节的取舍严格把控后,规避了改编成电影后可能会面对的问题,让即便对原著不了解的观众看了,也能理解到这个故事的魅力。
他也果断地砍掉了一部分副线和配角,将故事主体集中在主角三人身上,让叙事更为紧凑流畅。
电影的美学风格,延续了徐克一贯的审美,把他外号中“徐老怪”的怪字,凸显的淋漓尽致。
美术与叙事相结合,也凸显了徐克的深厚导演功底。
比如,为了避免出场人物太多,故事繁杂难懂,他把一些没那么重要的配角,提炼出特点拍成了剪影。
像是黄药师、江南七怪等人,虽然也在片中出现,却都没有露脸,而是用黑色幕布配合打光,加上武学招式的展现,来突出他们的人物特点。
这种方法完全不会因为角色过多而让观众感到脸盲。
片中对于大场面的呈现,特别考验徐克的功底。
你能看出在最近各类战争片的加持下,徐克对于人数众多、场面宏大的细节处理,已经有了一番心得。
影片开头的一场蒙金对战的戏份,紧张刺激,逻辑清晰,步兵和骑兵的镜头转换与调度,都可见功底。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武学招式的呈现。本片把一套武功的展现,具象化成为两个部分。
一是身法动作,用角色的演绎来实现。二是武学招式特效化,用透明的特效气团来呈现。
两者虚实结合,共同组成了一种武功招式,在大银幕上时一次很与众不同的体验。
而片尾处郭靖与欧阳锋的一场大战,更是把徐克天马行空的个人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两人都练了“九阴真经”,郭靖的是真,而欧阳锋的是假。
郭靖的气用火焰来表现,而欧阳锋的则乌黑如墨。
再加上走火入魔的欧阳锋,造型非常恐怖,应该是我所见过造型最大胆的欧阳锋。
他的两只眼睛快凸出眼眶,眼圈乌黑,皮肤惨白,面容可怖,更强调了那种追求武学极致,却追到疯癫的样子,也把练功到“走火入魔”这种难以呈现的状态首次具象化。
原著作为一部拥有超过60年历史的武侠巨制,不得不承认《射雕英雄传》的人设,或许不够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
电影在改编时也明显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塑造角色时,考虑到了时代因素,加入了不少具有当下性的改编。
比如郭靖,他在原著中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愚钝。他练武功比别人慢,总是笨手笨脚,脑子也不够灵活。
但本片的郭靖,更多是符合当下性的坚持自我,却“不内耗”。
他对认定的事拼死不改,无论何方施压都不曾动摇,所以才会有为了家国大义,坚守和平,拼命保卫边疆的一幕。
这无疑是放大了他的人格魅力。
黄蓉则是隐去了她性格中偏向于“黄老邪”的刁蛮任性、小家子气等,放大了她的聪慧机智。
导演徐克也说过,他认为黄蓉在现代语境下,就是个女强人,因为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煮菜煮的好,也能镇得住大场面。
这种对于女性的刻画,十分具有现代思维,也算是符合当今观众的价值观取向。
我最喜欢的是对于华筝的改编,幅度很大,也更具有现代女性的特质。
原著的华筝几乎就是个工具人,她对于郭靖的爱意更是具有某种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这种鼓吹女性自我奉献的人设在当下已经过时,并不值得吹捧。
本片的华筝,则成了一个敢爱敢恨,坚韧果决的女子,她的个性鲜明,独立果断,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作为草原公主,她不再柔弱而无忧无虑,也承担起保卫营帐的重任。她善骑射,能够调动亲卫和兵马,是个真正有实权的公主。
得知郭靖与大汗的矛盾时,也是她将郭靖母子救走,而非原著中的拖雷。
这种种刻画,无疑让华筝的角色更加突出,更符合现代思维,也更讨喜。
而欧阳锋作为最大反派,人设与郭靖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极力追求武学巅峰,渴望得到九阴真经,却走火入魔。
他最后能练成“神功”,不仅与黄蓉写给他错误的经书有关,更与他自身的偏执有关。
是他对于天下第一的偏执追求,促成了他最后练错武功,失去神志的悲剧。
这更凸显了郭靖的仁义与侠义,尽管他拥有绝世武功,却仍然心怀悲悯。
他心中所念,不仅是保卫江山,更是天下每个人都能自得其乐,过上不用打仗的好日子。
欧阳锋与郭靖两人,代表的是两种态度。
郭靖有实力但爱好和平,不会去为了个人利益而伤害别人,这也符合我们中国一贯遵循崇尚的仁爱哲学。
欧阳锋却恰恰相反,他为了自身的强大,不惜去伤害别人,甚至无度掠夺,根本不顾别人的死活。
而郭靖,欧阳锋,大汗,这三个人就代表了三种途径。
欧阳锋以武力威慑,大汗用兵马征服。
而郭靖则是心系天下苍生,他善良本性,与他的绝世武功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他“大侠”的形象,也完成了影片对于“侠之大者”这种观念的刻画。
就如郭靖所言,真正的英雄,不是南征北战,而是永远心怀怜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仅是郭靖一人的追求,也不仅是《射雕英雄传》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
它几乎穿越银幕,化成一个符号,它象征着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天性,以及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兼达天下的梦想,它骨子里所呈现的追求和平与反战思维,更是在当今社会上十分需要的。
尤其是放在当下国内外环境的语境中,它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谏言。
正如原著中郭靖和大汗对话所说:
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
其实,武侠片虽然红极一时,但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在大银幕上见到它了。
而徐克向来以擅长大胆,颠覆的改编为人称道,这次他改编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其实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武侠故事。
同时也证明了,侠义精神哪怕放在现代,也同样具有生命力。
武侠不会死,这件事再一次被证明了。同时被证明的,还有武侠片以及它所展现的侠义精神,并不会过时。
侠之一字,纵贯古今,穿过时间的长河来到现代,也从银幕上凸显出来,投射到每个人的心底,成为中国人亘古不变所崇尚的美好品质,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来源:洺佳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