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晚(2月3日)9点,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1点档首播,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这部承载着无数国人味蕾记忆与情感寄托的纪录片,以食物为媒介,引领我们走进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生活画卷;以滋味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骏
立春至,万物生。
今晚(2月3日)9点,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1点档首播,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这部承载着无数国人味蕾记忆与情感寄托的纪录片,以食物为媒介,引领我们走进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生活画卷;以滋味为纽带,带观众感受那份以食物见山水、以浓淡见生活的中式美学。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宣传海报 图源:CCTV纪录 微信公众号《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通过聚焦7个与食物关联最为密切的时空场景,构建起一张串联神州四方的味觉地图,带领观众踏上一段寻找美食与平凡生活真谛的奇妙旅程。每一道美食,都如同一块指路牌,指引我们从餐桌出发,走向山川湖海,走进人间烟火。
从辽阔雄壮的阿勒泰冬季牧场,到四季如春菌类汇聚的云南菜场,再到追风逐浪的 “海上厨房” ,展现了特殊环境下人们对美食的执着与巧思。同时,节目采用更为活泼的年轻化叙事方式,深入发掘平凡生活中真挚的人生百态。这些故事,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的交织中,织就一幅让人口舌生津的中华美食生态图。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鄞州“荡红钳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咸祥镇咸六村村民朱英健的“荡蟹”技艺被《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安排在第一集的开篇故事来进行讲述。从2019年到2025年初,近六年的时间里,咸祥这位“手艺人”五次登上央视,让荡蟹这门技艺被更多的人“看见”。
朱英健在海边“荡蟹” 图源:鄞州发布
在浙东沿海滩涂上,有一种叫做“红钳蟹”的小螃蟹,得名于其雄性的一只螯特别大而且颜色鲜艳,通常为红色,学名又叫“招潮蟹”。当潮水退去时,“招潮蟹”会离开它们的洞穴来到海滩上觅食或进行其他活动。而当潮水上涨时,它们则会返回洞穴中。因此,人们观察到招潮蟹似乎是在“召唤”潮水的到来。长期以来,“招潮蟹”都是沿海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味。
因为动作迅速、反应机敏,抓小蟹效率最高的是一种叫做“荡蟹”的特殊手法——用特制的八角蟹钩在空中荡出去,落在3米外的红钳蟹前面,手腕一抖,钩子收回的同时,就把“红钳蟹”也钩了回来。
朱英健钩到的红钳蟹 图源:鄞州发布
“荡蟹”实则是钩蟹,因蟹钩在悬空中荡来荡去钩蟹,故而得名。
朱英健是“荡红钳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小随父辈学习“荡蟹”,8岁起便在滩涂上与“红钳蟹”打交道,一步步成长为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说起来,其使用的八极蟹钩自父辈沿用下来,已经有七十多年历史。
朱英健在咸六村非遗馆进行技艺展示 图源:鄞州发布
为了“后继有人”,目前朱英健在全市首个村级非遗馆——咸六村非遗馆设立荡蟹技艺展示区,定期进行表演传授,让村民与游客近距离体验这门技艺,同时积极参与各类媒体传播活动。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