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目应该是为迎合2024年的基层减负,反映问题,抨击层层加码、形式主义。
节目应该是为迎合2024年的基层减负,反映问题,抨击层层加码、形式主义。
这一年,减负动作确实大,力度前所未有。考核减少了,微信群合并了,打卡积分不搞了,基层人拍手叫好。
小品讽刺形式主义、层层加码的现象,方向是没有错的,但细节问题多多,缺乏生活体验。
一、办公室主任年轻,但不是愣头青
给雷老板拎包、拿雨伞的小伙子,可能是办公室主任。
老板交代的事,他转头就打电话:
“诶,我,咱们新来的雷老板要求,这个临街店铺,每个星期必须擦一回玻璃!”
他电话不可能是直接对话商户,应该是向分管副职或者所站负责人传达,再由他们去安排。
办公室主任这么说话,估计没人搭理。
对方心里会说,你是谁呀?算老几呀?
现实中,他会调整语气,表现得不卑不亢,八面玲珑,而不是盛气凌人,颐指气使。
这里他的职责在于传达、协调,否则会被人认为“拿着鸡毛当令剑”。
办公室的年轻人都很聪明,绝不会这么“虎”。
二、基层人员不是背锅侠
饭馆老板和小伙子口中的“卫生检查”,有可能是创城验收。
过了饭点不能用明火,不能冒烟,来了客人坐外头,花架子要摆,刚下过雨就洒水,事情做的很极端,让人深恶痛绝。
最后被新来的雷老板拆穿花架子,雷老板表态要整改。
这是不是说,老板是个好老板,问题都出在干活的身上。
当然这是一种影射,告诉观众层层加码就是这么出来的。
可是小品定位在镇一级,感觉定的低了点。
板子打在了乡镇那些干活的人身上,纯纯是打错了地方。
大叔可以负责任地说:镇一级所有的形式主义问题,都是上头G僚主义导致的。
基层人员了解基层,知道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
比如,要求商户擦玻璃这个事,只能倡导,不可强制,更不可能微信通知要求“每天擦一次玻璃”,出圈火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现实中,基层人员会想办法变通,主动“减负”,打一点折扣。
尽量找到一个群众能接受的办法,让自己不那么被动难堪。
三、老百姓关心的不是加减法,而是自己的日子
雷老板看到问题,斩钉截铁,仗义执言:
“群众最烦这种变相加码的事儿!”
掌声雷动。
其实,这说法也对也不对。
大部分加码完全是系统内部上头对下头的自说自话。
决策有了偏差,不符合实际,群众直接不买账、不接受。
比如,某些检查太过苛刻,店铺可以关门走人,我们歇业总可以吧?
某些软件不好用,直接不用。
至于烦不烦,根本谈不上,不要影响生产生活就行了。
但基层人员只能挨着。
应该换个说法:
“基层最烦这种变相加码的事儿。”
艺术作品高于生活,但源于生活,细节处理到位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大叔已退休,尝试自媒体写作,开展如下业务:
1.免费答疑解惑。单位人情世故、材料写作问题均可。
2.需要更多材料,可以关注我——发消息——大叔文库。
3.接代笔。
来源:淡泊的湖泊jOx79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