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电影行业资深人士、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的一句反问——“《无名》只配6.6分吗?”引发了广大影迷和业内人士的热烈讨论,这一质疑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将电影评分的公正性以及电影价值的评判标准等问题,再次推到了大众视野的中心。
近日,电影行业资深人士、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的一句反问——“《无名》只配6.6分吗?”引发了广大影迷和业内人士的热烈讨论,这一质疑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将电影评分的公正性以及电影价值的评判标准等问题,再次推到了大众视野的中心。
《无名》自上映以来,就备受争议。这部由程耳执导,梁朝伟、王一博、周迅等众多实力派演员主演的谍战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精致的画面质感和深刻的历史背景,试图为观众呈现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篇章。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将不同时间线的片段打乱重组,观众需要在观影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拼凑线索,梳理情节,仿佛置身于一场烧脑游戏。这种创新的叙事方式,无疑展现了导演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桎梏,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从角色塑造来看,《无名》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简单的脸谱化呈现,而是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多面的性格特点。主角们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背负着家国大义与个人情感的双重枷锁,在黑暗中艰难前行。梁朝伟饰演的角色沉稳内敛,举手投足间尽显岁月沉淀下的智慧与沧桑;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从初出茅庐的青涩逐渐走向坚定成熟,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复杂的情感,让人看到了角色在时代洪流中的成长与蜕变。此外,影片在画面美学、细节处理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整体的暗色调营造出战争时期沉闷压抑的气息,诸多细节如贯穿全影片的暗号等,不仅增强了艺术视觉的美感,也使得这部电影更加具有观赏价值和现实意义 。
然而,这样一部在艺术创作上有着诸多亮点的电影,在某评分网站上却只获得了6.6分,这样的评分在大众评分体系里,只能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甚至略显平庸的成绩。于冬的反问,正是对这一评分与电影实际艺术价值之间巨大落差的质疑。在他看来,电影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体验是多元且复杂的,难以用单一的数字来衡量。
电影评分,本应是观众对电影综合感受的一种量化表达,是电影质量的一种参考。但在现实中,电影评分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客观公正地反映电影的真实水平。首先,观众的个人喜好、文化背景和观影习惯千差万别。有些观众可能更倾向于节奏明快、情节简单易懂的商业片,对于像《无名》这种具有一定观影门槛、需要深度思考的文艺谍战片,可能难以在第一时间产生共鸣,从而给出较低的评分。其次,粉圈文化的介入也给电影评分带来了不理性的因素。于冬提到,《无名》上映第一天就遭到了几万个一星差评,他认为这是粉圈不理性行为的结果。在当下,粉丝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或者打压竞争对手,可能会在评分平台上恶意刷分,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电影评分的公正性,破坏了电影市场的健康生态。此外,电影的宣传发行、上映档期等外部因素,也会对观众的观影选择和评分产生影响。
于冬的这一反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电影评价体系的契机。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评分网站上的数字来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而应该更加深入地挖掘影片背后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创作意图。同时,电影行业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影评分机制,加强对恶意刷分等不理性行为的监管和打击,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电影评价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真正优秀的电影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推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来源:梁军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