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海行动》是2018 年春节档票房冠军,最高票房达到了36.52亿人民币,《红海行动》成功不仅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而且在国内引发了全民对于主旋律爱国电影的观影热潮,红海行动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式主旋律商业大片的崛起。
《红海行动》是2018 年春节档票房冠军,最高票房达到了36.52亿人民币,《红海行动》成功不仅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而且在国内引发了全民对于主旋律爱国电影的观影热潮,红海行动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式主旋律商业大片的崛起。
2025 年蛇年春节档的《蛟龙行动》从宣发开始就标明了是《红海行动》的续作,让观众心中对其产生了极高的期待。
然而,作为备受瞩目的《红海行动》续作,《蛟龙行动》本应在电影市场中大放异彩,却意外地陷入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困境。
2025 年春节档被誉为影史最强,六部大片同台竞技,《蛟龙行动》在预售阶段就表现低迷,预售票房吊车尾,严重影响了影片的前期市场热度。上映首日票房仅 7443 万,连《熊出没》都未能超越,成为春节档六部大片中唯一首日票房未破亿的影片。此后,院线排片占比直线下降,截至 1 月 30 日 12 点,电影上映次日,排片占比已跌至 7.6%,在春节档新片中垫底,票房占比仅有 3.3%,上座率更是一言难尽 。
截止2025年2月2日,电影《蛟龙行动》的票房是2.1亿,同期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为29.1亿,《唐探1900》的票房为17亿,票房成绩相差巨大。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影片最终票房突破 5 亿都成奢望,而其制作成本超过 10 亿,亏损局面几成定局。
早在电影播出之前,一条官方的宣发视频就让其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许多人认为电影《蛟龙行动》口碑与票房的双重困境原因在于其前期令人难以理解,甚至有些离谱的宣发,但真的是这样吗?
2025 年 1 月中旬,一段 20 秒的《蛟龙行动》宣发视频引发了轩然大波。视频中,导演和演员们表现得极其神秘,声称台词涉及国家机密,只能口述,还得严防外籍演员听到,因为一旦被听到,就会泄露我国核潜艇流程。甚至展示了外籍演员一靠近,就赶紧藏起台词的紧张镜头。
这段视频在网友眼中却成了一场闹剧。网友们纷纷质疑,如果台词是国家机密,那电影上映后观众看不看?既然都是保密的内容,为什么还要拍摄并公开上映?电影一上映,台词不都全曝光了吗?那拍摄时保不保密又有啥作用?
这一设定的本意是什么无从得知,但他的实际效果显然适得其反。观众认为,如果台词真的涉及机密,那么电影就不应该公映;既然能公映,那么就不存在什么机密。因此,这一宣传方式被观众视为哗众取宠、毫无底线。
即使到了今天,依旧难以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想出了制作这条宣发视频,许多网友甚至对此发出了极端评价,“你大费周章千方百计用来保密的国家级机密内容,外国人买一张几十块钱的电影票不就都看完了?”,“这个宣发视频意义是什么?”。
这一系列的质疑声瞬间将《蛟龙行动》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观众对影片的负面情绪。这条宣发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它不仅没有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反而让观众对影片产生了反感和抵触情绪。许多观众在看到视频后,对影片的质量和制作方的诚意产生了怀疑,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观影意愿。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是惊人的,负面信息的传播往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条宣发视频所引发的负面舆论,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对影片的口碑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如此大制作的电影应当在各个阶段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其的能力水平,在这个宣发视频发出前,他的制作阶段从脚本、拍摄、后期剪辑、灯光、演员、道具等所涉及的人数不在少数,但是竟然无一人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就很耐人寻味。
人们普遍认为大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应该高价聘请专业的演员和专业的工作人员,但是一条几乎任何观众看了都感觉“有问题”的宣发视频能在这么多专业的工作人员中脱颖而出,影片还未上映就让观众对其产生消极情绪。
影片在制作上投入巨大,应当拥有一些值得宣传的元素,如逼真的核潜艇模型还原、精彩的鱼雷战等视觉特效和动作场面,国人对于国家的高科技武器有着强烈的兴趣和自豪,但这些大制作的亮点在宣传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强调,观众在观影前对影片的这些优势了解不足,无法产生强烈的观影欲望。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是惊人的,负面信息的传播往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条宣发视频所引发的负面舆论,对影片的口碑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但要是说电影《蛟龙行动》是被这一条宣发视频毁掉的,将《蛟龙行动》的票房不佳完全归咎于这一条宣发视频完全是片面的,宣发视频确实对于电影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并不足以对其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蛟龙行动》在剧情逻辑上存在诸多硬伤,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在核潜艇遭遇重创,全艇官兵面临核泄漏危机这一生死攸关的时刻,艇长赵启航(张涵予饰)的行为令人匪夷所思。他没有迅速采取有效的指挥措施,组织人员应对危机,而是拿出口琴吹起《中国海军核潜艇》之歌,试图以此 “激励士气”。这种在紧张生死关头的强行煽情桥段,脱离了现实情境下人们的正常反应,极大地破坏了剧情的紧张感与逻辑性,让观众瞬间出戏,难以沉浸于影片所营造的紧张氛围之中。
此外,突击队队长孟闯(黄轩饰)与突击手韩骁(于适饰)之间的 “兄弟情” 刻画也十分生硬。两人因误会反目,在蛟龙突击队重逢后,情感的转变与升华仅仅通过几次幼稚的冲突和和解来完成,缺乏足够的情节铺垫和细腻的情感渲染,整个过程显得如同儿戏,无法真正打动观众的内心,使角色之间的关系显得虚假而不真实。
许多观众认为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唯一的女性角色佟莉(蒋璐霞饰),在前作《红海行动》中表现亮眼,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在《蛟龙行动》中,她的戏份少得可怜,人物形象也未能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显得十分单薄。更为糟糕的是,编剧为了让其下线,强行安排情节,让她在执行任务时 “壮烈牺牲”,但这一情节不仅没有营造出悲壮的氛围,反而让观众觉得突兀和不合理,白白浪费了演员的努力和角色的潜力,也让不少观众对此感到 “意难平”。
同时,其他角色也缺乏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成长弧线,大多只是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人存在,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蛟龙突击队的其他队员在影片中表现平平,缺乏独特的人物魅力和令人难忘的情节,使得整个团队的形象不够立体和丰满。
电影中的机器狗设定也引发军事迷的不满,现实中中国实现了机器狗量产,而影片却将其设定为美国的秘密武器,与事实不符,对于看重真实性的军事题材观影群体来说,这种虚构难以接受。
影片名为 “蛟龙行动”,但蛟龙突击队在影片中的戏份却相对较少,潜艇大战反而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导致主次颠倒。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影片的核心主题,究竟是聚焦于蛟龙突击队的英勇作战,还是突出潜艇在深海中的较量,这种模糊的主题定位使得影片的叙事缺乏明确的方向感,无法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主题认同感。
春节档作为中国电影市场最为重要的档期之一,历来是各大影片竞相角逐的焦点。这一时期的观众群体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社会阶层。因此,影片的档期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从历史数据来看,春节档观众更倾向于观看轻松愉快、合家欢的电影。这类影片往往能够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满足观众在春节期间寻求欢乐和放松的心理需求。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一部动画电影,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幽默元素,既符合春节档的合家欢氛围,又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而《唐探1900》则是一部集喜剧、动作、悬疑于一体的影片,以其独特的剧情和演员阵容吸引了大量观众。相比之下,《蛟龙行动》主打紧张刺激的深海作战和激烈的战斗场面,其硬核的风格与春节档的欢乐、团圆氛围格格不入。军事题材类电影在春节档期间显得过于沉重和紧张,难以与观众寻求欢乐和放松的心理需求相契合。
国庆档同样是电影市场的重要档期,与春节档相比,国庆档具有独特的优势,更适合《蛟龙行动》这样的军事题材影片。国庆期间,全国上下沉浸在庆祝国家生日的氛围中,爱国情怀高涨。军事题材影片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军人的英勇无畏和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能够与国庆档的氛围完美契合,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电影《长津湖》选择在国庆档上映,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观众,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最终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在国庆档,观众对于军事题材影片的接受度更高。
《蛟龙行动》作为一部军事题材影片,影片以深海军事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战士们面临生死存亡的紧张刺激场面。虽然战争场面拍得非常震撼,但整体氛围过于紧张刺激,缺乏春节档电影应有的温馨和亲情元素。这种题材上的偏差导致《蛟龙行动》在春节档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影院。
《蛟龙行动》在排片方面也遭遇了困境,由于排片量低,影片的曝光机会有限,这也是导致影片票房的惨淡的一个重要原因。整个春节档期间,它的排片场次远远低于同档期的其他电影,平均排片率甚至不足 10%,而同期热门影片的排片率普遍在 25% 以上。排片率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专业电影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表明,排片率每降低 10%,影片的票房收入平均会下滑 15% - 20% 。
虽然排片量低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影片前期宣传效果不佳、观众期待值不高、影院对影片市场表现的预估等,但它无疑是导致影片票房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排片量低,《蛟龙行动》损失了大量的曝光机会,观众想看到这部电影都难,这极大地限制了影片的票房增长。
电影《蛟龙行动》的口碑两极分化,豆瓣评分为6.6分,虽然《蛟龙行动》的宣发视频对其影响很深,但其票房表现不佳是由众多因素造成的,并不能完全将其归咎于早期的一个宣发视频。
来源:生活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