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破影史纪录的最高分电影,为何是它?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2 22:14 2

摘要:2019年的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黑马之姿斩获了50亿票房,被认为是国漫电影的里程碑之作。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口碑双收,截至2月2日,上映5天时间,电影票房已突破30亿,领跑春节档。

2019年的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黑马之姿斩获了50亿票房,被认为是国漫电影的里程碑之作。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口碑双收,截至2月2日,上映5天时间,电影票房已突破30亿,领跑春节档。

根据灯塔专业版票房数据预测,《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将达61.6亿,有望成为中国影视票房第一的电影。该片制作周期长达五年,在观众期待值较高的情况下,还能收获8.6分的豆瓣评分实属不易。影片集泪点、笑点、燃点于一体,成为了春节期间合家欢影片的首选。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开篇迅速回顾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由天地灵气幻化的“混元珠”一分为二,成为了魔丸和灵珠。原本哪吒应是灵珠转世,元始天尊将此重任交由太乙真人看护,却意外被申公豹调换成了魔丸。

前作的故事核心在于“降世”,在导演饺子的经典重构之下,哪吒不再是根正苗红的灵珠转世,而是由魔丸控制心性的混世魔王,龙王三太子敖丙也不是为祸人间的纨绔子弟,而是灵珠投胎,成为被困龙族最后的希望。

《哪吒之魔童降世》为重写经典开了一个好头。它在2019年大获成功的关键,是在经典神话人物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合理叙事,使观众观众感受到既经典又现代的气息,经典之处在于哪吒作为“少年英雄的反叛性”的精神内核得以保留,现代之处在于哪吒与敖丙的困境又何尝不是当下年轻人的困境?——如果无法改变出身,我们还能改变什么?

在前作中,哪吒和敖丙从仇人变成了一对互为镜像的存在,“冰系与火系”、“敌与友”、哪吒那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悲壮变成了两个少年的自我成长。经典需要被重构,哪吒这样一个反叛式的符号与孙悟空相似,他们的精神存在,提供了故事可延展的无限空间。

作为一部动漫,不可避免要先聊聊它的美术和特效。可以看出,曾被称为动漫特效天花板的团队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五年磨一剑的制作周期,让《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视觉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达到S级难度的视觉效果在第二部达到30多个镜头,最后,妖族对战阐教,百万妖兽大部分都画出了具体的形象,可以想象是多么疯狂的工作量。

影片里还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场景设计,比如昆仑山玉虚宫、骷髅山、龙宫废墟,不仅场面宏大,还有颠覆刻板印象的神来之笔。比如,龙族围住陈塘关的方式是用西海龙王敖闰的虚空裂爪,在空中撕开一个类似黑洞的口子,可以让海底被锁住的妖兽瞬间穿越到陈塘关,而这个视觉盛宴不过是电影开始不到半小时的开胃前菜,魔童“闹海”的重点——水,在第二部里是个关键。

电影里的水或是卷起惊涛骇浪,或是在深海里惊现怪兽深渊,都显得极为逼真,让人有沉浸感。值得一提的还有很多战斗场面的动作设计,拳拳到肉,让人直呼过瘾。

导演饺子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深受香港功夫电影的影响,也自然地把黄金时代“硬桥硬马”的中国传统武术应用到电影中来。哪吒与申正道在竹林打斗的场面,颇有李安《卧虎藏龙》中李慕白与玉娇龙踏着凌波微步在竹林中打斗的风采。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出彩的配角,如说四川普通话的有些不着调的太乙真人,能变成风火轮以及具有倒带功能的猪猪坐骑,长相酷似三星堆铜人的结界看护兵,以及会吐泡泡将人石化的海夜叉都在第二部中出现,并都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与此同时,哪吒宇宙里的仙、妖、人的系统设定也变得越发丰富。

据悉,第二部的配角数量相比第一部多了三倍。其中,在中国神话体系里的无量仙翁成为了阐教权力的实际控制者,仙气飘飘的鹿童鹤童相伴左右;还有传说中的十二金仙,在六星连珠的夜空里现身;妖界那就更热闹了,除了被哪吒考公灭掉的土拨鼠、仙班野生辅导教师申正道,以及爱美的石矶娘娘外,龙族里的章鱼将领和鲨鱼兵在炼丹炉里“自己吃自己”,也贡献了不少笑料,各自心怀鬼胎的四海龙王应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其中敖丙的父亲敖光幻化的人形,由于太帅吸走了不少颜粉。

群像的描写,让“哪吒宇宙”变得立体,“正”与“邪”并非全然的对立,每个角色都有身处于世的无奈和牵挂。

《哪吒之魔童闹海》从哪吒和敖丙共同承受元始天尊的天雷,肉身尽毁开始。太乙真人用七色宝莲为两人重塑肉身。与此同时,龙族以为敖丙已死,通过特殊的“虚空裂爪”带领炼狱妖兽压境陈塘关,这里的百姓危在旦夕。在与申公豹的对抗中,敖丙肉身被毁,太乙真人想出了一个“人族与龙族”停战的计谋:敖丙暂时与哪吒共用肉身,七天内通过三次考试便能获得仙家资格,挑选宝物玉露琼浆复苏宝莲,方可得救。

敖丙和哪吒“共用肉身”的设定还挺有意思。敖丙上线时,哪吒就从黑眼圈、塌鼻头、鲨鱼牙变身为类似1979年《哪吒闹海》里经典的哪吒形象,他明眸皓齿,眉清目秀,威风凛凛。连太乙真人都下场调侃自己的徒儿长得寒碜,一下帅一下丑。前期很多笑料也均由两人身份转换的不适而来。

“肉身共用”还引发了另一层深意,“灵珠”与“魔丸”看似对立,实则是一体两面,这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正如电影里的仙家与妖怪,永远没有绝对的正派与反派,无非是立场不同罢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延续了前作的精彩,更在于它在故事深度和角色塑造上进行了突破。随着电影的热映,它再次证明了国漫的无限可能,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如何让当下的年轻人与哪吒身上的反叛精神产生共鸣?导演饺子曾接受采访时提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需要去抗争的事物,每一代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哪吒。动画片《哪吒闹海》里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父权的反抗,那种反抗太沉重和老旧了,很难再打动今天的观众。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所反抗的对象进一步深化——从个体命运的抗争转变为对结构性规则的质疑。

第一部里,哪吒和敖丙还是两个没有被社会化的少年,哪吒的困境是:我是谁?我要如何获得他人的认可?敖丙的困境是,我如何不辜负整个龙族改变命运的期望?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他们开始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和挑战,如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这个世界由仙、魔、妖、人组成,哪吒和敖丙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必然能够改变偏见,跨越阶层,但他们并不知晓的真相是,尽管魔与妖靠着努力跻身“仙家”,仍被视为下等。

此前,申公豹就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从我小时候看的1990年版的《封神榜》开始,申公豹便是一位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道行不行,全凭一张嘴挑事的纯纯反派。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申公豹从偷盗灵珠,到利用龙族为其争夺十二仙班的位置,都是刻板印象里申公豹的作派。然而,第二部里申公豹的弟弟申小豹和父亲申正道的出现,增加了申公豹这个角色的复杂性。他也曾是十里八乡被人羡慕的学霸,是弟弟的榜样以及父亲的骄傲,在他身上,你能看到一个寒门子弟深受阶层偏见的影响,他的堕落并非偶然,他也是结构性压迫的受害者。

龙族的命运也同样具有现实隐喻。东海龙王曾经为了龙族的未来,归顺了仙家,以身锁住整个家族。龙族的一再退让并没有让他们摆脱工具人的命运,他们的强大灵力和妖的身份只能是天庭的眼中钉、肉中刺。哪吒以为是龙族杀死了自己的父母,从一开始与龙王大战,到后来发现龙族也不过是无量仙翁手中一枚可被抛弃的棋子。

随着故事剧情的不断反转,影片最终迎来了最大的反派——无量仙翁。不得不说,对一个大家如此熟悉的神仙人物“寿星”下手改编,本身就很有勇气。无量仙翁用以收买人心的手段很有迷惑性——振兴阐教。满口仁义道德,私下里全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说它是一部现实主义奇幻也不为过。

哪吒见证了规则制定者如何壮大实力,他们以天下太平为己任,实际上是将妖怪炼制成仙丹的刽子手。

炼丹炉中,数以万计的妖怪在三昧真火下消亡,化作了阐教仙家的一颗提高修行的丹药;哪吒考“公务员”时被指定灭掉的土拨鼠、申公豹父亲、石矶娘娘,也都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妖怪,被规则打上“妖”的身份就只能任人宰割,这样以考试为名的杀戮也不过是无量仙翁排除异己的手段。这些真相让哪吒的人生信仰崩塌,是仙是魔又有什么区别?

相比第一部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第二部哪吒喊出的“我是魔,那又能怎样?”是哪吒在成长中对自我的接纳,是他看清世界真相后,依然要破除偏见,秉持改变世界的理想信念的决心。

从那一刻开始,哪吒不再期待成为别人眼中的什么人,他只是他自己想成为的人。哪吒和敖丙在续作里都获得了主动性的成长,他们都曾对自己的身世有所不甘,这让两人成为了特殊的“命运共同体”,原本敖光要将儿子敖丙带回深海老家,走到半途时,敖光对儿子说,你的人生你自己做选择吧。哪吒知道敖丙会回来,因为年轻,所以无所畏惧,他们要寻出一条新的出路,那是一条只为自己而走的路。

当然,这部电影也并非全无硬伤。影片共144分钟,哪吒经历三次考核的戏份略显冗长,在两次看到土拨鼠还原“啊”的过气网络热梗时,的确让人有一秒钟的尴尬。也有观众反应,类似“屎尿屁”的无厘头梗过于密集和刻意,反而削弱了电影整体的表达。但我依然在电影院里数次感动,当东海龙王敖光问哪吒: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个世界吗?哪吒回答:“我想试试”。作为一个中年人,听到这句话依然心跳突然快了两拍。

尽管现实生活里,我们成为不了背负特殊使命的哪吒和敖丙,我们不过是像申小豹那样,以为努力就可以改变生活,最终却沦为大时代炮灰的小妖。正因如此,理想或许早已破灭,也不妨碍我们借由哪吒,重燃对理想的向往。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