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这部影片从上映之时,我就忍不住想要去一探究竟,可奈何好片太多,它也就渐渐被我遗忘在角落里。
#头条开新年#今天,终于把这部放在我影单许久的电影看完了。
《白日之下》
其实,这部影片从上映之时,我就忍不住想要去一探究竟,可奈何好片太多,它也就渐渐被我遗忘在角落里。
要不是刷豆瓣榜单时,突然看到这部片,指不定此时此刻的它依旧在我的片单中吃灰。
而它在上映之时,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它与韩国电影《熔炉》有着相同的魅力。它们以现实故事为蓝本,用自己的方式为弱者发声。
本片将故事的焦点对准生活在残疾院舍中的孤寡老人和智力障碍者。
故事源于一张寄到A1新闻报社的匿名照片,照片揭露了“彩虹之家”残疾院舍虐待院友的事实。
为了验证照片的真假,也为了保住随时可能被裁掉的侦查组,卧底记者晓琪决定进入“彩虹之家”一探究竟。
为了不让人起疑,她假冒通伯的孙女进入“彩虹之家”,借此获得一手资料。
当她踏入“彩虹之家”时,映入她眼帘的是脏乱差的环境。在狭小的空间,只能容下一张单人床位置的地方,竟藏着一只不知道死了多久的老鼠。
而当她向“彩虹之家”的职工反映时,他们表现得好像见怪不怪了。
但这只是“彩虹之家”所隐藏的冰山一角。
到了吃饭的时间,她惊奇的发现“彩虹之家”的义工,竟给院友食用过期的烧卖。不仅如此,面对晓琪的质疑,他们认为所谓的“保质期”只不过是商家恐吓人的举动罢了,只要东西没问题,就能继续吃。
更离谱的是,当一名叫作“水哥”的院友因为义工给了7颗烧卖,被他认为是在诅咒他,于是闹情绪绝食,结果意外打翻了自己的饭。
“彩虹之家”的职工芳姐看到之后,不仅没有安抚水哥的情绪,反而是恶狠狠地盯着他,随后将被打翻在地的饭一点点捡到水哥的餐盘中,让水哥在吃与不吃之间选择。
寄人篱下的水哥只能在吃与不吃之间,选择了忍气吞声。
而有了这些素材之后,足以见得那封匿名信件绝非空穴来风,于是晓琪一行人开始着手调查。
但想要让罪有应得的人获得惩罚,难度远比他们想象的高。毕竟圆满的结局,永远只存在于童话故事中。
当他们开始着手准备全面调查这起事件时,换来的却是老板不喜欢这个话题。而这也就意味着这起事件的真相很有可能被掩盖,弱势群体将永远得不到发声的机会。
不过,这并没有击退晓琪探求真相的热情。
她随后约到张议员,了解社署是如何处理残疾院舍虐待事件的。
通过张议员,她了解到社署处理这类事件一般都是发出警告信或者劝谕信。
但是这些对于私人院舍的运营者来说,根本没有起到任何震慑的作用。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政府资助的残疾人院舍一般人想要入住的话,起码要等上5年。如果社署想要缓解床位的压力,只能向他们这些私人院舍求助。
而这一现实问题,在无形之中助长了私人院舍嚣张的气焰,所以哪怕清楚的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社署也只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事情不了了之。
但可怕的事情远不止于此。
“彩虹之家”的院长章剑华利用身份的便利,屡屡侵害残疾院舍中的失智少女。而他之所以每次都能逃脱制裁,是因为他明白没有一个人会相信那些失智少女的话。
在晓琪得知他侵害小玲时,一方面与同事马不停蹄收集证人、证据,势要让章剑华受到应有的惩罚。一方面则是到小玲家,试图劝说小玲母亲让小玲出庭作证,坐实章剑华的罪名。
然而在章剑华眼中,他们的努力只不过是徒劳无功,纵使通伯将关键性证据交给了晓琪,检方依旧对他无计可施。因为视频并没有清晰地记录下章剑华对小玲的恶行,所以最后他依旧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看到这,一种深深地无力感从荧幕内延伸到荧幕外。同时,这也印证了晓琪的领导说的那句话,恶人不一定有恶报。
但难道就因为这样,我们要选择向恶势力妥协?
当然不!正如《熔炉》所言的那般,我们努力前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所改变。
正义或许有时候并不会到来,但我们不该放弃我们追求真理的步伐,哪怕最终的结果是糟糕的。
就像片中晓琪那样,虽然她揭露了“彩虹之家”的真面目,导致“彩虹之家”中的残疾人失去了安身立命的地方,遭到他们家属的唾骂,但就如同通伯所说的那样:“不要为了做对一件事而内疚”。
因为正义最终会穿透黑暗,迎来曙光。
来源:影评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