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头号狗皮膏药终于要消失了,挤进八部爆剧、越看越尴尬!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4-11-26 22:56 7

摘要:最近横店附近一座影视取景地被拆除引发热议上了热搜,原因无他,观众们对它实在是看烦了。

最近横店附近一座影视取景地被拆除引发热议上了热搜,原因无他,观众们对它实在是看烦了。

有激烈点的网友直接骂它——国产古装剧第一狗皮膏药。

在过去两年内,少说有十多部剧都在这个取景地拍摄,露面的频繁程度多到至今没人数清它到底出现过多少回。

像上图中只列举了八部,我一个人就能再补充四部,《墨雨云间》《唐朝诡事录2》《与凤行》《花间令》,欢迎在评论区补充更多。

这个取景地是九龙潭影视基地内的一处建筑,离横店不远,21年时《长月烬明》剧组为了拍摄和当地集团合作搭建。

在国产剧里首次出现时,观众们普遍觉得这座建筑还是挺好看的。

夸张飞翘的屋檐、长长的阶梯挺符合仙门的设定。

原本的设计概念图

但很快,随着它在多部古装剧里出现得过于频繁,开始被网友们调侃为“横店最忙的楼梯”“古偶界的狗皮膏药”,哪哪都是。

一部两部看着新鲜,三部四部看着眼熟,五部六部有点烦了;

七部八部的时候就想怒吼怎么又是你了,更何况目前来看已经至少有十多部。

如今这个取景点被曝出已经在拆除,大家甚至有点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见它。

不然按照内娱的偷懒程度,可能还得再高密度地拍上二三十部。

不只是它,很多观众都忍不住吐槽,内娱古装剧里的景重复率太高。

看个电视仿佛在经历鬼打墙,不论怎么换剧,里头的场景都几乎一模一样,全是老熟人楼。

不同剧的世界观千差万别,有的仙侠有的权谋。

但这并不妨碍不同朝代的男女主们在同一屋檐下定情、同一个屋子里吵架、同一个竹林小屋养伤。

在家的住所一模一样,同一座宅子既是《庆余年》陈萍萍的家,也是《长相思》涂山璟的家,还是《墨雨云间》的公主府。

出门去的是同一个酒楼,连桌椅布置几乎都不带改变,帷幕、灯盏的位置基本一致。

除了画面色调不同,剩下的只有酒楼的店名匾额有所变化,也是一堆鬼打墙般的名字:千金阁、明月台、临水居、万合楼……

男女主们也仿佛是在同一天去看的灯会,背景里的灯笼与小摊别无二致,倘若不细看,会觉得群演们穿得衣服都大差不差。

卖面具、卖糖画、卖簪子的小摊贩们堪称古装剧通用NPC,面前的主角团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他们始终都在。

以上三幅图来自三部不同的剧

同质化的场景实在看了太多,观众们现在都成了半个导演,一看场景就知道这里该拍什么剧情。

画面出现了宫廷建筑里的连廊?那估计会出现两个人在上边对话。

要是庭院里出现了一棵颜色鲜艳、繁花满枝的假树,那估计待会男女主就要在树下互诉衷肠。

via @木木小怪兽啊

如果说在同一个影视基地拍摄,有相似的大型建筑群情有可原。

不是每个剧组都有陈凯歌拍《猫妖传》的实力,投资上亿直接建出一个唐城。

那连竹林、树林、河流、山洞这些自然景观都一模一样,可就躲不开剧组偷懒、流水线式造片的嫌疑。

比如下图中网友吐槽的这个河边场景,一年下来少说见它二十回。

《庆余年》主角团郊游在这。

《墨雨云间》女主被活埋后又碰上暴雨被冲到了河边,苏醒时也在这。

建议给河边这几棵大树颁发“最佳非人演员奖”,根系裸露在外的造型挺有记忆点的,比很多长得让人记不住的古偶演员好多了。

下图中这堵旁边有竹林、有山洞的石壁也是古装剧常客。

在不同剧里扮演过修炼场所、秘密金矿、仙门阵法等不同角色。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预制菜”。

餐饮界的预制菜常客是冷冻后不容易坏的胡萝卜大葱玉米豌豆,古偶界的预制菜则是不断重复使用的树林、竹林、小茅屋们。

许多剧的竹林也是同一片,连竹林里的岔路都是同一条。

以上两幅图也来自不同的剧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大多数古装剧本就只能在影视基地拍,共用几个常用场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共用拍摄场地的操作的确再正常不过,但大家是否思考过一个问题:

影视基地是千禧年就存在的影视工业化产物,并非近几年才有的新事物。

为何过去看古装剧时并不会因为场地相同而出戏,许多观众都是近几年内看以古偶居多的古装剧时才有此感受?

这是因为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用“同一个场地”。

仿古建筑们会变成古装剧里的狗皮膏药,背后核心原因是内娱剧组在造景、取景、拍摄等多种环节从能力到态度的整体倒退

via @可爱兔河马

“在同一个影视城拍摄容易撞景”这种普通观众都明白的道理,剧组们当然也知道。

这并非什么拍摄界的无解难题,在拍摄过程中有很多种办法进行处理、改善观感。

在最开始的造景环节,剧组就可以在原有建筑基础上通过布置不同颜色的帷幔、灯笼,做一点“个性化”设计。

比如开头提及的“横店最忙楼梯”。

有剧组在拍摄时用大量红绸缎、红色花树进行了重新布置,墙面与柱子也重新粉刷或贴上图案,相似感被削弱了不少。

场地改造是最简单粗暴、但同时也可能最花预算的解决方案,不改造也有许多别的路子可以走。

譬如多拍小场景,而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和其他剧一样的航拍大场景。

以《知否》为例,这部剧目前被扒出的实景拍摄地只有“三清观”,取景于浙江重阳宫,一个真正的道观内。

其余和近年来大多数古偶一样,大部分镜头拍摄于横店影视城内的“清明上河图”区域,少部分取景于无锡影视基地。

都是开机过上百部剧的老牌影视城,古城区域的街道画面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比任何一位演员都多。

《知否》里街道全景的画面也无法免俗,看起来泯然众剧。

《知否》剧组对此的处理方法,是设计、拍摄了许多小摊小贩的近景,挑着担的卖货郎们从画面中交叉着走过,桥头边的妇人们抱着孩子闲聊。

街道全景只是一秒闪过,把镜头更多地留给画面更独特、灵活的特写,这样观众的注意力自然就不容易被千篇一律的建筑群带跑

大小镜头取景的调配与取舍,其实相当考验剧组的拍摄功底。

《知否》中取景的一条影视城街道,现场看其实仿古感很强,一眼望去整座街道的门窗墙板都是不自然的黑漆颜色。

但《知否》在这最终拍到的镜头却很自然。

因为镜头只对准了一个近看有古朴感的窗台,没有拍会让人出戏的街道,很会扬长避短。

相比之下,那些被诟病过于重复的建筑画面,核心问题并不是建筑一样、而是出在了雷同的取景上。

像“横店最忙阶梯”场景整座建筑群其实占地面积不小,本可以通过不同视角的取景来规避场景重复问题。

但大多数剧组选择的,都是这个场景内几乎无需动脑就会选的居中构图。

一百个剧组的镜头,都仿佛架在了同一个位置。

一个往往不出错、很常见、不违和但也不出彩的位置,它足够安全,但已经安全得有点令观众疲倦。

诚然,出现这种现象也不能全怪剧组,影视基地们也要背一点锅。

从适配性的角度考虑,近些年影视基地新建的许多仿古建筑其实有点太风格化了。

它们大多修建了弧度夸张、形状突出的屋檐及屋顶结构,配上金色的屋脊、繁复的图案,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像早期最基础的仿建故宫、秦汉宫殿,走的是低调还原路线,更多为贴合故事的历史背景服务。

夸张而造型奇特的建筑往画面里一放,观众很难不注意到。

但对影视基地来说,这或许能丰富景区风格、更方便发展影视打卡地旅游。

有一个明确的某某剧拍摄地、同款建筑仅此一家的噱头,总比只有仿故宫好。

不过就古偶剧们集体呈现出的雷同效果而言,剧组们的问题显然更大。

场景建筑本身并非孤立于故事线之外的事物,而是人物塑造的一部分。

一个角色住怎样的房子、屋子内又是怎样的陈设,这些都能用于衬托人物的性格、爱好、形象。

像1962年的老电影《杨贵妃》拍摄布景时,在搭建的室内场景中大面积使用金、红、青等古典宫廷色调的同时,又使用了大量白纱,平添电影的朦胧感。

无处不在的蝉翼薄纱也很像杨玉环在世人心中的形象,缥缈而奢靡,仿佛遥坐云台上的神妃仙子。

安禄山带领叛军打进京师时,四散逃去的宫人们又把这些原本被精致打理、柔顺垂地的纱帘冲撞得凌乱摇晃,像是一种意向上的隐喻。

对比之下,如今许多古装剧已不再在内景布置下功夫,更常用建筑的大全景来简单粗暴地体现人物背景。

有钱的住大房子,没钱的住小木屋,除此之外再无更多信息,观众自然只对建筑的外形印象深刻。

偏偏各大剧组们偷懒还偷懒到一块去了,大家半个月内能在不同剧里见到同一座楼三四次,谁能不出戏。

很多时候,内娱都在“仗烂行凶”

仗着近些年大家都烂,观众们的容忍度愣是被训练上来了,对流水线式毫不遮掩,在厚脸皮上默契地达成一致。

导致很多年轻观众或许都忘了——

古装剧是可以实景拍摄的,雷同镜头是可耻的。

早年间,户外实景拍摄甚至是国产古装剧的一大优点,是东方古典美学独特的影视呈现。

以胡金铨为代表的最早一批古装剧导演们,带着剧组们上山过河,等着山林间的朝雾,等着想要的残阳。

把“古”当做一种诗意的意境去诠释,而不仅仅是演员带上长发头套、穿上古装衣服。

胡金铨早年拍摄的《侠女》等作品由于威亚技术有限,人物的武打动作细看其实有些滑稽,侠客们的轻功翻腾动作像跳跳虎一般,一顿一顿的。

但画面中自然的芦苇野地、自然的光影,赋予了画面足够的真实感。

可能有人会觉得拿大师们的例子来降维打击不公平,普通古装剧拍出来可能就是图个乐呵,从一开始就没有太强的艺术追求。

那咱们拿十几年前同样的“乐呵”剧来对比,譬如《宝莲灯》,当年就是在北京和浙江两地的影视基地拍摄。

有网友探访打卡《宝莲灯》在基地内的取景地,以为它就是在基地景区内容易抵达的地方,到现场后却发现并不是。

这位网友发现,有大路、能开车抵达的常规剧组拍摄地和剧中场景对不上。

飞无人机后发现《宝莲灯》的取景在景区深处、一个犄角旮旯的小山坳里,只能通过狭窄的杂草小路走到。

这解释了为什么《宝莲灯》中的山水外景和其他剧几乎没有重复。

观众们认不出拍摄地,才更容易让人对剧情产生距离感、陌生感。

只要想拍,总能拍出来。

内娱古装剧再这么流水线生产下去,我怀疑再过几年就不需要明星了。

直接开辟一条“横店特种兵表演旅行线路”,规划出一条能两天打卡以上所有雷同场景的线路。

反正哪个场景一般会拍什么剧情网友们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大家可以自己拍给自己看,再用AI生成一下。

想看啥剧情拍啥、要多狗血拍多狗血,没有内娱中间商赚差价。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