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消失的4位“钉子户”:当年嫌他们年年上,现在想看都看不到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2-02 17:00 2

摘要:“每年春晚前一起开会,还是原来的办公室,桌子椅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可身边的人,早就不一样了。”

文|卡皮巴拉

编辑|司徒夜

“每年春晚前一起开会,还是原来的办公室,桌子椅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可身边的人,早就不一样了。”

谈起春晚,演员蔡明的眼眶湿润了。

28年的舞台奉献,28年的陪伴,对观众来说,她不只是演员,更是家人。

不得不承认,许多被我们“嫌弃”的老面孔,早已悄悄退出春晚舞台。

又是一年逢春时,人间山河又一秋。

赵本山,21年

不夸张地说,有那么几年,赵本山这个名字,是与春晚画等号的。

与其说是看春晚,不如说是观众攒着劲,在除夕夜看一看那个戴着帽子的“老头儿”。

1990年,赵本山首次登上春晚,与黄小娟合作,为观众带来了作品《相亲》。

全篇没有说教,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了当时人们对于婚姻、爱情的向往,也首次将“黄昏恋”这个话题带上舞台。

自此之后,除了1994年家中有事之外,赵本山几乎每年都会与观众见面,成了舞台上的钉子户。

当然,也成了语言类节目的“常驻冠军”。

陪伴观众的20多年里,赵本山给观众带来了多个优秀的作品,身边的搭档也换了几茬。

与范伟、高秀敏的“铁三角”组合,是观众心中的“白月光”。

从令人捧腹大笑的“卖拐三部曲”,到后来的《送水工》等,只要他们三个上台,甚至连台词都不用说,观众就已经笑容满面。

《送水工》之后,高秀敏离开组合,舞台上只剩下赵本山与范伟。

2005年,赵本山带着徒弟登上春晚舞台,与老搭档范伟一起,在舞台上上演了《功夫》。

在范伟宣布北漂追梦退出春晚后,观众看到了经典的“白云黑土”组合。

《说事儿》《昨天今天明天》《火炬手》等多个优秀的作品之后,观众发现两人的合作明显更加默契。

那句“我是白云,我是黑土,这是我老公,这是我老母”的台词,让人记住了这对“假夫妻”。

直到今日,赵本山那句“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仍旧是网络热梗。

2011年,赵本山带来了作品《同桌的你》,这也是他在春晚舞台上最后一舞。

自此之后,无论观众怎么呼唤,他再也没有回归。

不过幸运的是,赵本山退出春晚舞台后,并没有彻底与观众告别,而是在回归生活之余,仍旧活跃在影视作品中。

比如《乡村爱情》《鹊刀门传奇》等作品中,仍旧能看到他的身影。

姜昆,21次

虽然曾经深陷“反三俗”的风波中,但不管网友怎么评价,姜昆对中国喜剧和春晚的贡献,都是难以超越的。

1983年,中国第一届春晚诞生,姜昆就是主持人之一,在全国观众面前,敲响了新春的零点钟声。

不仅如此,他还与搭档李文华一起,演了《对口词》《错走了这一步》等3个相声。

少年骄横,意气风发。

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到一共参加了多少次春晚时,姜昆动情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其实我每一年都参加,每一年都在用心准备,有时候二十九还在排练,三十才被告知节目被毙了。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自1983年开始,姜昆连续七年担任央视春晚主创人员和主持人,是最初陪伴观众过年的一代演员。

当年春晚逐渐步入正轨后,姜昆也渐渐淡出幕后,回归自己相声演员的身份,并带来了多个脍炙人口的作品。

比如与唐杰忠合作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着急》等,一边讲故事,一边揭示社会现状。

虽然处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但因其讽刺相声因含有教育意义,是不少观众了解社会现实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而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不错的影响力。

除了自己说相声之外,姜昆还为春晚招揽了多名年轻演员,像赵本山、陈佩斯、朱时茂等人就是在姜昆的推荐下,才有了进入春晚的机会。

虽然在2022年春晚上表演的《欢乐方言》争议很大,但姜昆的相声,必将是春晚这本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蔡明:29次

别看蔡明是喜剧演员,但最初她是靠演悲剧出名的。

当年她在《泪洒姑苏》《生财有道》等多部影片中都饰演了悲情角色,是圈内最有前途的悲剧演员。

改变她命运的,是陈佩斯。

1990年,蔡明与陈佩斯、朱时茂搭档,参演了小品《普拉尼特的长发》,顺利进入喜剧行业,也正式改行。

喜剧天分被挖掘之后,蔡明也成功从悲剧转型到喜剧,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1991年,蔡明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与巩汉林合作了小品《陌生人》,自此之后,开始了她的“霸屏时代”。

从1993年合作《黄土地》开始,蔡明与郭达便正式成为搭档,成为常驻春晚的“黄金搭档”。

合作的十多年间,他们为观众带来了《机器人趣话》《球迷》《浪漫的事》《北京欢迎你》等多个作品。

期间蔡明形象更是多变,时髦女郎、追星一族、机器人、妈妈……年龄跨度大,但从不会让观众觉得违和。

之后,郭达因年龄太大、体力不支等多种原因宣布退出春晚,回归生活,“郭不离蔡”这个组合也成为被封存的回忆。

搭档的退出并没有毁掉蔡明对舞台的热爱,短暂地过渡后,她又与潘长江成为新的组合。

两人一高一矮,一洋一土,强烈的反差反而制造了不一样的舞台效果。

2019年,已经在舞台奉献了29年的蔡明宣布退出春晚。

时间与年龄,成了演员最大的阻碍。

如今的蔡明,并没有放弃对喜剧的追求,反而开始更加多元地发展。

参加综艺、拍电影、录制真人秀……只要有镜头的地方,就能看到一个喜剧演员对表演的热爱。

陈佩斯:11次

无论是春晚还是小品,陈佩斯都是绕不过的一个“大功臣”,他对于春晚舞台的意义,远比观众看到的要大得多。

1984年,陈佩斯与朱时茂合作,将作品《吃面条》搬上春晚舞台。

因为这个作品,节目组可没少头疼!

讨论了许久,也没确定将这个节目归到哪个类别中,这不像相声,更不像歌舞。商量许久才决定,创建“小品”这一类目。

《吃面条》是春晚舞台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小品,也为后来的喜剧演员奠定了表演风格。

夸张的吃相,生动的表情,拿着一个空碗的陈佩斯,硬是看得观众口水直流。

也许,这就是表演的魅力。

自此之后,陈佩斯成了观众最期待的春晚演员。

在春晚舞台上,陈佩斯与朱时茂为观众带来了《王爷与邮差》《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羊肉串》等多个优秀的作品。

两人一个板正,一个滑稽,看得观众捧腹大笑。

即便没有一句台词,两人之间那种“无声的较量”也足以逗乐观众。

可惜的是,1998年演了《王爷与邮差》之后,两人就宣布退出了春晚,并且这个“分手”很不愉快。

他们退出春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场官司。

两人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央视刻成光盘出售,且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

对此,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侵犯,出售这种行为更是对艺术尊严的践踏。

两人一气之下,将央视告上法庭,虽然赢了官司,但也与春晚彻底决裂,失去了那个面向全国观众的舞台。

春晚年年办,明星代代出。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早就成了观众心中“最香的一道年夜饭”。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春晚审核制度的改革,如今观众能看到的作品也早已不同。

当越来越多新面孔通过这个舞台与观众见面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

曾经那些像钉子一样陪伴着观众度过一个又一个除夕夜的演员,早已有了新的生活。

有些人,早就见了最后一面。

虽然离开了,但我们仍旧怀念他们,怀念曾经在屏幕内外陪伴的美好岁月。

来源:司徒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