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位五、六十年代银幕女星,容貌靓丽、娟秀,气质典雅、温婉,参演了许多经典、优秀的影片,虽然并非一线主演,也不曾大红特红,但星光不让当红明星,让影迷至今难忘。她俩就是珠影演员黄宛苏、北影演员袁玫。
这两位五、六十年代银幕女星,容貌靓丽、娟秀,气质典雅、温婉,参演了许多经典、优秀的影片,虽然并非一线主演,也不曾大红特红,但星光不让当红明星,让影迷至今难忘。她俩就是珠影演员黄宛苏、北影演员袁玫。
1、黄宛苏
五十年代,上影厂人才济济,明星荟萃,其中有一位女演员五官精致,容貌秀丽,气质典雅,她无论是外貌还是气质与同厂的大明星王丹凤太相像了,以至于好多观众把她错认作了王丹凤,她就是演员黄宛苏。
黄宛苏,1923年出生于辽宁四平,早年从事进步戏剧表演。1938年参加抗日演剧队,先后在励志剧社、实验剧团、重庆中国艺术剧社等团体任演员,曾在《原野》、《风雪夜归人》、《家》、《大马戏团》等话剧中出演主要角色。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参与《长相思》、《恋爱之道》、《水上人家》、《静静的嘉陵江》、《冬去春来》等影片的拍摄。
1952年,她进入上影厂任演员。先后在影片《不夜城》中演二小姐张婉新;《天罗地网》中饰演男主角的恋人;《护士日记》中演一个性格活泼的女护士,和女主角王丹凤同框演出,简直是双胞胎啊;《红色的种子》饰演自私自利的商人小妾;《平凡的事业》中饰演不安心幼师工作的保育员;《如此多情》中,演黎处长的未婚妻。
黄宛苏(右)《不拘小节的人》
王丹凤、黄婉苏
尤其在八一厂拍摄的优秀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黄宛苏饰演地下党“白丽君”,虽然戏份不多,但通过有限的镜头,她把机智勇敢,心思缜密的地下交通员白丽君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演技非常出彩。
1962年,黄宛苏调入珠江电影制片厂,参演了珠影的经典影片《大浪淘沙》。80年代,她迎来了演艺生涯的“第二春”,先后在《梅花巾》中饰演养母“芬妈”,在《乡情》中饰演吴姨,在《竹山青青》中饰演李母,在《逆光》中饰演廖母,在《金不换》中饰演徐二婶,在《乡民》中饰演韩妻等形象。
黄宛苏容貌出众,演技不俗,但遗憾的是始终没有大红起来,但观众还是可以在她出演的一系列配角中领略到她的风采。2005年黄宛苏病逝,享年82岁。
2、袁玫
袁玫,1935年出生于北京,她从小就长得明眸皓齿,时尚洋气,是个标准的美人儿。19岁考入总政话剧团当演员。早年在话剧《同志间》、《三个战友》及《心愿》中出演过主要角色。1956年凭借主演的话剧《北大荒人》而迅速成名,之后该剧还被搬上了银幕。
1957长影厂拍摄影片《青春的脚步》,著名导演严恭、苏里来北京选演员,一眼相中了袁玫,21岁的她幸运地在片中饰演女主角“林美兰”,1962年袁玫调至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表演。进入北影厂后,袁玫参演了《汾水长流》《山村姐妹》《自有后来人》等多部影片、话剧。
袁玫(左)《青春的脚步》
《汾水长流》
1979年,北影厂拍摄影片《第二次握手》,袁玫饰演重要角色“叶玉菡”,这个角色既是一位温柔贤淑的妻子,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袁玫用内在、含蓄、深沉的演技和表演风格,将角色塑造的真切感人。《第二次握手》公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袁玫被更多观众熟知和喜爱。
此后袁玫参演了影片《剑魂》、《知音》、《月到中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红楼梦》等,同时在电视剧《何日彩云归》、《雨雾》、《母亲与玫瑰》、《街上静悄悄》、《拔根芦柴花》、《第二个峡谷》中扮演主要角色。不论是贤妻良母,还是大家闺秀,或是击剑巾帼,她都能充分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给予真切自然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7年,袁玫获得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网友朋友,你是否还记得这两位老戏骨呢?
来源:艺曦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