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资本晚会的最好方式,不是要求春晚道歉,而是起身关掉电视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2-02 08:35 2

摘要:八十三岁的黄永玉先生曾戏言:"春晚要是能治病,全国人民早痊愈了。"这个曾经让亿万家庭围坐守岁的文化图腾,如今却成为资本狂欢的饕餮盛宴。当开场歌舞《欢天喜天过大年》的锣鼓声准时响起,我们看到的不是文化传承的脉动,而是商业机器精准运转的齿轮咬合声。这场被包装成"新

当春晚沦为资本庙会:一场被明码标价的集体记忆。

八十三岁的黄永玉先生曾戏言:"春晚要是能治病,全国人民早痊愈了。"这个曾经让亿万家庭围坐守岁的文化图腾,如今却成为资本狂欢的饕餮盛宴。当开场歌舞《欢天喜天过大年》的锣鼓声准时响起,我们看到的不是文化传承的脉动,而是商业机器精准运转的齿轮咬合声。这场被包装成"新民俗"的资本庙会,正在以数据为香火,以流量为祭品,将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摆上商业的供桌。

一、从文化图腾到商业神龛:春晚的祛魅与重构

1983年除夕夜,马季在央视演播厅对着四部红色电话机表演《宇宙牌香烟》,这个即兴创作的经典场景,见证着春晚草创时期的拙朴与真诚。那时的导演黄一鹤需要骑着自行车去借设备,艺术家们用搪瓷缸子当道具,却在方寸之间创造了跨越阶层的文化共鸣。这种粗糙的真实,在今天的4K超高清直播画面里早已荡然无存。

如今的春晚舞台更像精密运转的商业流水线:每秒27.8万元的广告标价,零点报时前的黄金30秒竞价突破亿元,植入广告需要精确到演员台词的字符数。某白酒品牌连续七年霸占主持人口播,某电商平台的LOGO在舞蹈演员的裙摆上闪烁,这些精心设计的商业符号,将晚会切割成价值连城的时间商品。

当李谷一含泪唱完《难忘今宵》,总导演接受采访时不再谈论艺术追求,转而炫耀收视率破纪录、短视频播放量超百亿。这种数据拜物教的狂欢背后,是文化仪式向流量经济的彻底缴械。艺术家变成数据民工,观众沦为流量分母,所谓的"全民联欢"不过是算法精心编排的集体催眠。

二、权力与资本的阴阳双修:晚会的异化图谱

在春晚后台,比节目更精彩的永远是隐形权力的博弈。某当红小生为争取零点前的黄金时段,其背后资本动用七个省的户外广告资源作为筹码;传统曲艺节目要为"正能量影视剧推广单元"让出时长;就连主持人手中的贺年信封,都经过三家公关公司二十七轮竞价。这种权力与资本的媾和,让艺术规律成为最先被牺牲的祭品。

当流量明星在舞台上假唱修音,老艺术家们被塞进"情怀杀"的剧本里强行煽情。某小品团队透露,他们收到的修改意见中,广告植入要求比喜剧包袱多三倍。更荒诞的是,某年语言类节目终审时,评委席上坐着的不再是曲艺专家,而是大数据公司的算法工程师。

这种异化最赤裸的证明,是近年出现的"春晚经济圈"现象。从演员服装到观众席果盘,从彩排路透到后台花絮,每个环节都被开发成商业IP。某年春晚道具组流出的"锦鲤红包",在二手平台被炒至万元;演员休息室的"同款抱枕"三小时售罄十万件。这场文化仪式,已然沦为商业炼金术的试验场。

三、被劫持的集体记忆:文化断代危机

当"摇红包""集五福"取代守岁话家常,当弹幕狂欢消解了全家围观的仪式感,春晚正在制造代际认知的断裂带。90后记得的是本山大叔的拐杖,00后谈论的是爱豆的耳返,10后则把晚会当作AR游戏的背景音。这种记忆的断层,让"春节"这个文化母体正在失去传承的基因链。

更危险的异变发生在价值层面。某年小品将"996是福报"包装成励志语录,魔术节目植入的理财APP三天后暴雷,这些经过精致包装的消费主义话术,正在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偷换成成功学鸡汤。当孩子们以为"压岁钱"就该用来购买晚会上推广的金融产品时,文化基因的变异已成事实。

面对这种困境,关掉电视不是消极逃避,而是文化自觉的觉醒。北京胡同里的面塑艺人重启"家庭春晚",苏州古镇恢复"百家宴"传统,这些民间的自发抵抗,正在重构被资本劫持的文化空间。在四川某村,村民们用投影仪重播八十年代春晚录像,那些带着雪花点的画面,反而照见了文化本真的模样。

站在龙年春节的门槛回望,我们发现最珍贵的年味,从来不在4K超清的直播画面里。当上海弄堂传来手打年糕的咚咚声,当潮汕祠堂响起传承千年的祭祖锣鼓,这些未被资本染指的文化碎片,才是维系民族记忆的真正纽带。或许终有一天,人们会意识到:抵抗商业异化的最好方式,不是要求春晚道歉,而是起身关掉电视,在揉面剁馅的烟火气中,找回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原力。

来源:隔壁王佳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