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暗里其实是草原继承问题,郭靖和大汗协商时,其他几个儿子的表情都很晦涩难明,草原内部其实已经有派系之争!
射雕里大战前的局势,其实有两条线,表面是守卫加国和父子反目。
但暗里其实是草原继承问题,郭靖和大汗协商时,其他几个儿子的表情都很晦涩难明,草原内部其实已经有派系之争!
郭靖最后对大汗说的话,也是在点大汗。蒙古大将各怀鬼胎,争权夺利不团结,大汗死了那蒙古就会陷入混乱,而郭靖是有能力擒下大汗的,所以他不得不退!
何况之前欧阳锋也把他们阵型打乱了,军队也不占优势。
郭靖先是在大军面前降服西毒,再和大汗重归于好,都是恩威并施。大汗也很明显知晓这一点,这才果断退军。
这一幕也是还原了原著!
“但见襄阳城门大开,一男一女两个少年,骑马绰枪,站在护城河的吊桥之前”。
两个少年人,为了素昧平生的满城百姓,毅然决然站出来,和黑云压城的蒙军对峙谈判!是仁心,是狭义,这不也点题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吗?
怎么就弱智剧情了?
这只是一个片段,剧情连贯看下来,后面是自己故土中原,前面是自己生长过的草原,之所以没有发动战争是因为郭靖救了大汗,救了蒙古兄弟,侠之大者不是南征北伐,而是心怀怜悯之心,逻辑通畅。
不要忘记射雕原著也是虚构的小说,大汗借道攻金,金人国师阵前开杀,展现了武林高手以一敌万的实力;大汗箭射欧阳,施恩郭靖而撤兵,恩威并重,权衡利弊见好就收,一代枭雄的形象立住了。
假设没有郭靖的话,欧阳锋就能灭了整个蒙军,大汗看到郭靖这样撤军是很正常的,毕竟郭靖是他义子,也算救了他一次。郭靖能打败欧阳锋也就同样能打败蒙军。
何况射雕的故事很长,徐克选了这段并不是守襄阳里最难的,郭靖黄蓉俩人多次守襄阳,最难的郭靖黄蓉都双双殉城了……
所以男女主手拉手,是江湖侠侣的一个缩影,你心系百姓苍生,我和你携手并肩,没毛病。
这里郭靖刚刚跟欧阳锋大战救下了大汗,然后宋蒙两军开战在即,人在战争面前确实是渺小的,但是郭靖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
他不止为大汗挺身而出,更在斗武中为了保护普通的蒙古士兵、保护自己的蒙古安答(兄弟)而多次负伤,此时的他,不仅有一人掀翻蒙古军队的武功,更得人心。
他不杀大汗,是不想看到蒙古因争位而再陷战乱,他不杀蒙军,是因为在郭靖心中,蒙古人跟汉人一样,都是他想守护的市井烟火,此时面对武力值高、境界更高的郭靖,士气已无,士心已失,于情于理,大汗都只能退兵。
对于武侠片来说逻辑和立意,这块已经挺完美了。
大家看完最后的一段话对话就退兵了,就会觉得凭嘴就赢了,完整的剧情是——动嘴之前那可是动了大手的,战争最好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为大战过,大汗也知道郭靖一定会阻止他,一个欧阳锋已经让蒙古大军阵型乱七八糟了,再加上郭靖,欧阳锋可打不过郭靖,而且之前郭靖跟大汗普及过中原有:东邪,西毒,中神通,南帝,北丐,每个人都那么厉害,大汗想打也得先退兵回家斟酌之后再出发。
所以后来话外音说又打了35年,当下撤兵不过是因为已经不是进攻的好时机了,想一下人家刚刚救了自己和自己儿子以及很多兵将,而且也刚刚见识到了中原武学,一人可抵千军万马的绝招。
如果他不撤,那郭靖能从欧阳锋的手下救他亦能抓他,接下来草原也会内乱,暂时退兵算是缓兵之计。
一是队型军心被打散,二是郭靖救下大汗和托雷。
三是军中的将领又是曾经的兄弟。
大汗但凡执意要打,那肯定第一个被抓,前面黄蓉就说了抓住大汗才能消弥战争。而大汗预见了这一点,草原战乱百姓受苦,从这点说他和郭靖都是侠之大者。
郭靖和黄蓉的手牵手,不仅仅是他们决绝的行动,还有艺术的升华。
在大荧幕前,可以感受到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这段拍的很巧妙,很多武打场面,框框一段打,擒贼擒王,只是炫技,结果大汗被擒,强制退兵,所有情谊颜面都没了。
黄蓉开战前和后手拉手,是她的转变,她明白了郭靖。
欧阳锋给大汗展示了一下真正的高手,有能力“万军之中取上将之头”,而郭靖在众目睽睽之下打败了欧阳锋。
这个时候,如果郭靖不惜取“上将之头”也要保大宋,那大汗可有把握全身而退?
虽然整部剧不太如人意,但是也没必要为黑而黑,至少手牵手这一段,是没毛病的,反而有一种舍生取义的悲壮!
《三国志》诸葛亮是怎么守空城的,史书都有记载,只要有能者,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图文素材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