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要说今年的央视春晚里的亮点的话,就是小品《花架子》,这个小品把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加码刻画的淋漓尽致!
如果要说今年的央视春晚里的亮点的话,就是小品《花架子》,这个小品把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加码刻画的淋漓尽致!
《花架子》就是那个刚来不久的镇长去吃面条的那个节目。
经历过某文某卫的同志都知道,真的为了上级迎检,措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算是这几年春晚语言类节目里面讽刺的比较到位的了,尽管还有很多不足,但能看到是在进步,能感受到编剧是真的去调研了。
平时不咋洒水,一来检查就洒水。
还是想分两种情况分开讲讲。
一个是,上级领导来调研检查,这个可能涉及到产业发展(去看看企业)、乡村振兴(去大田地、去村民家)、社会治理(看看超市、看看各类服务中心)等等。
说出了现实生活中那些丑陋的官僚作风,小饭馆折射大环境,这个小品敢说,而且说得透彻,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春晚小品《花架子》这个挺有意思的,反映和讽刺了几个社会现象。
1.饭店里不能用气只能用电
2卫生大检查,店内不能坐顾客,门口顾客满了后,客人才能进屋
3.下雨天洒水车也要天天洒水
4.wc前吃面,厕所门口吃快餐
当然最敢说的一句还是:店老板收40块钱,退300。
这一段简直是全场节目高光的时刻。
这也再次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要春晚舞台把尺度放宽一点,是能够出好作品的。
相声和小品本来就是为了讽刺而生的,只是后来尺度变的越来越小,不敢说的东西太多了,得不到观众的共情,希望接下来的创作可以往深度挖掘,戳中观众的情绪。
从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也能感受到这个节目反响不错。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花架子》生动形象的演出来了——上面动动嘴 下面跑断腿,估计今年商户们的好日子要来了,这个小品一经播出,以后恐怕就没那么多“花架子”了!
来源:阿九聊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