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8年前,金庸先生的作品《射雕英雄传》开始连载,从此掀开了武侠小说的新纪元,一个纵横东西南北、贯穿历史叙事的“射雕江湖”被构建起来。时间并未使其蒙尘,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精髓越发闪光,也让我更坚定了要把它拍出来的信念。
我们为什么拍“射雕”
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总出品人 傅若清
68年前,金庸先生的作品《射雕英雄传》开始连载,从此掀开了武侠小说的新纪元,一个纵横东西南北、贯穿历史叙事的“射雕江湖”被构建起来。时间并未使其蒙尘,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精髓越发闪光,也让我更坚定了要把它拍出来的信念。
初衷很简单。
其一是始终未变的家国情怀。郭靖之名,来自“靖康耻”,在故事之初,《射雕英雄传》就已奠定了家国大义的基调。这种质朴的情感今天仍能触动人心,引领观众去深思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也是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选择原著第三十四至四十章进行拍摄的缘由,此段讲述的正是郭靖面对家国做出重要抉择的过程。电影中,我们一直在用心用情地解答:是什么驱动一个江湖中的普通年轻人成为“大侠”,又是什么给予了他武功之外的力量,敢于张开双臂,挡在百万军队面前,去誓死保护自己身后这片山河。
其二是平凡人物的珍贵弧光。郭靖这个人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侠”,他资质平平,多是凭借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逐渐取得武学成就。这让每一个正在奋斗的平凡人都能产生共鸣。在郭靖的成长道路上,无论江湖多么艰险、前路如何曲折,他始终保持初心,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这样的秉性在任何时代都是珍贵的。希望通过电影对人物的立体呈现,给予人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担当,成为自己心中的“侠之大者”。
最后是武侠这一类型题材的独特性。在百余年的影史长河中,武侠类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内容融合了中华武术、东方哲学和中国精神,绚烂多彩、蔚为大观。我希望借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向当下观众传递这种精神内涵。
深耕电影行业多年,我总能感受到光影给予我们的力量,而武侠亦有这样的能量。愿每一位观众,在走出影院的那一刻,都能带着一颗更加坚定的心,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壮阔人生与山河岁月。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