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澎湃新闻】【中国日报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澎湃新闻】【中国日报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白鹭桐
编辑|白鹭桐
十年功夫无人问,一朝元甲天下知,这句话简直就是黄元申的真实写照。
40多年前,黄元申凭借着《霍元甲》一飞冲天,人生扶摇直上九万里;
即便后面的李连杰、赵文卓皆出演过“霍元甲”,但都没有超过黄元申的影响力。
可出人意料的是,1989年黄元申几经思虑,抛名利,弃家人,入空门,笃信佛。
赵文卓版霍元甲
然而黄元申的家人,始终无法接受这一晴天霹雳。
名利在身,上有高堂,下有妻儿,却要六根清净?
难道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些家人在你心里就只是一个负担?
外界众说纷纭,纷纷猜测黄元申的突然出家是否与女星赵雅芝的那段绯闻有关?
父母年近古稀,妻子千呼万唤,稚子年幼,这些又能否让他心有不忍,回心转意?
1975年,黄元申与中国台湾女星史倩予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这时的黄元申事业如日中天,家庭幸福美满,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可谓四面春风,得意无比。
同年,23岁的赵雅芝也与32岁的黄汉伟相知相恋,二人结为秦晋之好,婚后育有一子。
谁也没想到的是,已经各自成家的两人,竟能在娱乐圈掀起一波巨浪。
1978年,黄元申与赵雅芝的缘分始于电影《剥错大牙拆错骨》;
并在此后的几年,两人开始了一系列密切合作,赵也因此一步步踏上一线女星常青树之路。
《剥错大牙拆错骨》一语成谶,或许冥冥之中,这部电影的名字早已预示二人阴差阳错的结局。
一位是无线的如日中天经验丰富的耀眼打星。
一位是亚视的初露头角美丽灵动的明日之星。
第一次合作电影两人亦师亦友,半尊半慕,十分微妙。
闲暇之余两人时常探讨演技、打戏、电影、台词等,倾盖如故,相见恨晚。
在圈内,闪电比风暴更快,绯闻也比情愫更先降临。
这段绯闻也让黄元申和赵雅芝在圈内摔了一个大跟头,幸而两人迅速否认,流言随风而过。
两人各自都有了家庭和孩子,原本没有多少人会真的相信这段绯闻。
风波还未平,黄的太太史倩予却向港媒直言不讳地说出:
“我和黄元申的婚姻出现了问题,我们的婚姻确实有第三者介入。”
话虽简短,却在圈内外掀起了腥风血雨,一时间,赵雅芝和黄元申饱受千夫所指。
不仅如此,史倩予继续爆料,她还在丈夫的衣服口袋里找到一封情书;
其内容多为山盟海誓,缠绵悱恻,动人不已,不是粉丝所作,更像是圈内朋友所写。
落款处赫然写着单字“芝”,不免引人遐想连连。
情书事件后,二人事业均受到极大影响,黄元申日渐消沉,开始读起了佛经。
此后赵雅芝对此讳莫如深,赵、黄再无交集,徒留看客唏嘘。
多年之后,赵雅芝曾在自传中表明,两人最终保持了理智,并未做出任何背叛家庭的事,发乎情,止乎礼,淡如水。
对赵雅芝来说,这段经历只是刚出道时的小插曲,一段绯闻而已,早已云淡风轻。
可对黄元申来说,这段情未成曲调便已死于昨日世界,痛不可言。
只是早已有家室,这段情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
黄元申将这段情深深埋在心里,碾磨过千万遍,纹得深入骨血,幽微不能言。
直到1981年赵雅芝的前夫黄汉伟,在家中翻到黄元申当年所作情书,赵雅芝也因此为家庭所连累。
黄元申的那段情再也藏无可藏,大白于世。
黄元申在信中写道:“不管世界多复杂,爱都是简单又实在的东西。”
爱简单又实在,可他已娶,她已嫁,错,错,错,一切岂是一句“世界多复杂”所能概括。
1982年,赵雅芝与黄汉伟因夫妻不和,聚少离多而选择结束婚姻,抽刀断水水更流,七年婚姻尽成磋磨,情意早已化成冰雪。
三年后,她与TVB男星黄锦燊修成正果,恩爱两不疑。
另一边的黄元申,在1989年退出了娱乐圈,在九华山剃度出家。
一年后,黄元申拜国外大师为师,得大师教诲,菩提悟道,长驻大禅寺。
时至今日,对黄元申出家缘起的猜测也多是觉得他是受了情伤所致。
然而对于黄元申的家人来说,其出家的消息就像天塌了一般……
是她,在黄元申事业巅峰时向记者爆料丈夫的情事,使黄元申事业与口碑严重受挫。
也是她,在丈夫剃度出家后,以一己之力扛起全家的担子。
她是黄元申的妻子,史倩予,她的一生,都在努力做好“黄元申的妻子”这个身份。
1989年,黄元申弃家之时,父母年迈,稚子年幼,只得将这么大的一个摊子白白留给了太太。
史倩予决意不改嫁,决定独自抚养一儿一女,孝敬公婆,终其一生等待丈夫回心转意。
此后的十六年间,家不成家,有妻无夫,有子无父,再无欢聚和笑声可言。
史倩予和儿子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给丈夫鸿雁传书,诉衷情,哀离别,盼君归。
如泣如诉,盼望着黄元申能早日回家。
年迈母亲也时常上山探望。
一面是寺院修行,生活规律,心无外物,怡然自得。
一面是至亲之人的殷切盼望,骨肉至亲,血脉相连。
黄元申没想到,出家后仍躲不开红尘中的两难烦恼。
人间何得两全美,禅门家门皆不负,家和事兴为华盖,青灯古佛为比邻。
十六年后,终于被妻子的赤诚付出打动,黄元申还俗入世,和妻儿远赴美国,隐居避世。
虽已离开佛门,可黄元申依旧不问世事,也不再和从前的亲朋故旧联系了。
身在尘世,心在佛门,天地之间来来去去,俯仰之间走走停停,何处又不是修行呢?
要问黄元申为何皈依佛门后不肯出来,与其年轻时候的经历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黄元申出身贫苦,不到两岁便被父母带着从上海南下移居香港,以转家族颓势。
作为家中长子,黄元申从小就开始自己打工赚学费,以圆读书求学梦。
工厂,建筑工地,服务生,跑腿,洒扫,只要能赚钱,行行都肯干,行行都干过。
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压垮黄元申,反而还激发出了他的武术天赋。
他热爱武术,拜师叶问,日日勤练武术,兼重学业。
1971年亚视招募演员,他等来了命运的转折,从此开启了柳暗花明的演艺生涯。
武术基础扎实,外形条件佳,观众缘好,黄元申步入影视圈后如鸟入林,如鱼得水。
接连出演的如《少年黄飞鸿》这样的大热影片使得他崭露头角,事业蒸蒸日上。
真正奠定他两岸三地一代巨星地位的还是电视剧《霍元甲》,多年坚忍默默付出,终收获累累硕果。
功名纷至沓来,自成千红,可争万紫。
可功成名就后,却被艳闻缠身,疲于应对。
早些年拍的打戏令他伤病累累,时常腰痛失眠,四肢刺痛。
哪怕想停下来休息片刻,却发现早已被圈内洪流裹挟前进。
做明星,看似花团锦簇轰轰烈烈,实则脚下的虚浮只有自己才知道。
穷在香港无人问,锦衣夜行多亲友,可怜栋梁材,竟委家事中。
黄元申发现,大红大紫后,亲人也一下子多了起来。
之前只需照料妻子史倩予的生活,和一儿一女的教育;
如今竟要负担起十口人的生活,整个黄氏家族,皆系于黄元申一身。
比家事更难处理的是娱乐圈这趟浑水,静水流深。
娱乐圈的追名逐利之路,历来最为拥堵,也最熙熙攘攘。
到达顶峰后,黄元申发现所谓的星光大道,无非都是战场,屠宰场。
不管何等小心,只要行在其中,便会忘却归途,不知何时,身败名裂。
三十岁以前,黄元申忙于生计,并未接触过佛家经典。
但他却用自己那波澜壮阔冷暖自知的三十年人生,顿悟出了佛家的“四大皆空”。
他穷过,也富过,爱过,恋过,得到过,也失去过,可这些都早已被证明:不是羁绊。
在寺院里作息规律,心无外物,他多年的失眠症不治而愈,身体也日渐好转起来。
出家之后,他戒了小时候最爱吃,却吃不起的肉。
一日三餐改为两餐,早起早睡,过午不食,以食养性,还至本处。
也不再日日习武,改为打坐诵经,以修养性情。
远离尘世欲望喧嚣,佛家戒律反而使黄元申内心得到了真正的归属。
从此,他黄元申不再是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父母的儿子,影迷心中的霍元甲。
在青灯古佛前,黄元申便只是他自己了,纵使名不名,利不利,家不家,天地之间,自有我在。
可抛弃红尘中的一切千红万紫,难道黄元申就能做回自己,为自己而活?
现状2005年,黄元申从寺院还俗,和妻儿远赴美国隐居,没于人烟。
虽已还俗,可黄元申依旧每日吃斋打坐,诵经念佛,心如止水。
一切仿佛他仍在修行中,仿佛他从未离开佛门。
昔日的圈中好友梁小龙(《霍元甲》中陈真的扮演者),米雪(无线培训班和黄元申是同期生)等人皆是感叹,难以联系到黄元申。
三十年之间,故人也罢,故乡也罢,终成过眼烟云!
多年影视圈共同打拼的朋友,也只能远远看着他的背影叹息。
入世之后,影迷也只能在佛教相关的讲学募捐祭祀等活动里,依稀看到黄元申的身影。
他只参加寺院相关的活动,如主持讲学,捐赠事宜。
他依旧维持着僧人形象,头发和胡须日日清理,穿着杏黄袈裟,灰色绑腿,黑色布鞋。
不在佛门,胜似在佛门,这何尝不是人世间的另一种修行。
来源:娱情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