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品女王”到“晚节不保”,被郭达“抛弃”的蔡明,回不去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2-01 11:18 2

摘要:在谈起自己与小品的缘分时,蔡明难掩骄傲,毫不吝啬对自己的赞美。

文|卡皮巴拉

编辑|司徒夜

“我就是天赋型喜剧演员。”

“一说起喜剧,我的点子就像泉水一样,哗啦哗啦无穷无尽。”

在谈起自己与小品的缘分时,蔡明难掩骄傲,毫不吝啬对自己的赞美。

对于新一代“小品女王”,观众的看法却是严重地“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她名副其实,有人认为她“德不配位”!

蔡明,是一个本身就自带矛盾点的演员。

演悲剧的是她,演喜剧的也是她。

被称为“春晚钉子户”的是她,被骂“滚出春晚”的也是她。

2019年,蔡明的节目被春晚刷下,在一次次的“否”之后,她再也坚持不住,被救护车拉到了医院。

这一年之后,她再也没有出现在春晚舞台上。

没有预兆,就与那个坚守了二十多年的舞台做了最后的诀别。

27年的春晚坚守,蔡明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01

在《一路繁花》中,观众看到了蔡明的另一面。

她会因为超负荷运动低血糖,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小发雷霆”,更会像个妹妹一样站在倪萍身边,笑嘻嘻地看着眼前人。

此时,她不是喜剧演员蔡明,而只是一个历经千帆仍旧热爱生活的女子,正如她的人生一样,一路繁花相送,悲喜也会相逢。

演喜剧的蔡明,其实有一张“苦相脸”。

眉间距偏宽,眼窝深陷,嘴角有些自然地下耷。完全松弛时,她的眉宇间看不出喜庆和灵动,反而多了一丝淡淡的愁苦。

因为这张脸,她在刚接触表演的那几年,演的是悲剧。

只有很少人知道,蔡明其实是童星出身。

12岁时,四年级的蔡明迎来了自己的“星运”。

当时北影厂筹拍电影《海霞》,在全国海选“小海霞”时,小蔡明过五关斩六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小小年纪,眼泪和情绪比观众的预期来得更快,她的表演天赋被发掘的同时,蔡明也迎来了表演生涯第一次“大红大紫”。

不仅成了学校的“大明星”,走在路上都会被人认出来打招呼!

信箱里装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信件,开头都是同样的“小海霞”。

“小海霞”成就了小蔡明,也成了她未来的指路明灯。

初中毕业后,她就进入北影厂剧团,成为年纪最小的演员,表演机会自然也多了起来。

自“小海霞”之后,蔡明在《生财有道》《泪洒姑苏》等多部影片中都有精彩的表演。

当然,都是一样的悲情角色。

那些年,蔡明是圈内公认的“最有前途的悲剧演员”。

有名气,有作品,但蔡明本人却陷入一种名为自卑的困境中。

演了许多角色,但观众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海霞”时期,对蔡明来说,这既是荣誉,更是牢笼。

她急于破圈,却始终不得其法,也是在此时,蔡明遇见了事业上的一个贵人:

陈佩斯!

当时,陈佩斯正在排小品《普拉尼特的长发》,但缺一个女主角。

在父亲陈强的介绍下,她找到了蔡明。

此时蔡明是疑惑且不自信的,让一个悲剧演员演喜剧,总有点不对劲。

可正式加入小组后,她忽然发现:原来喜剧是一件这么有意思的事情!

有了第一次冒险且惊喜的尝试后,蔡明的事业正式发生转变,喜剧圈从此多了一个新人。

她的“冒头”,超过了圈内人的想象。

02

1991年,转型的第二年,蔡明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与巩汉林合作了小品《陌生人》。

这一晚,背着小包袱拿着棍子的蔡明,成功被观众看见。

台下掌声如雷,台上的蔡明终于吃到了那颗“定心丸”,更加坚定了演喜剧的决心。

可惜的是,蔡明与巩汉林并没有达成长期合作。

1993年,蔡明认识了郭达,并开始了他们长达十年的“一锅菜”组合。

与郭达的合作,是蔡明喜剧的巅峰时期。

相比于其他喜剧演员的风格统一,他们的表演明显更加新潮,更加多变,更加与众不同。

与郭达首次合作的《黄土地》,就让观众看到了他们的“新”。

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乡土情结中时,蔡明身穿格子裙,顶着一头黄色大波浪,带着港台口音在舞台上与观众见面。

“一锅菜”的风格其实也很明显,总结下来只有六个字:

什么新演什么!

出国潮火热时,他们演了《越洋电话》与《父亲》;

追星文化兴起时,他们演了《球迷》;

科幻题材火热时,他们又大胆地演出了《机器人趣话》……

明明是两个人,他们的关系在舞台上却有很多种。

父女、夫妻、邻居、销售与客户……

那些年,是蔡明与郭达的黄金时代,他们顺势成了春晚舞台的黄金搭档。

但可笑的是,默契成就了他们的事业,却险些毁了双方的家庭。

合作期间,不断有人好奇两人的关系,甚至有不少人猜测他们是夫妻。

在无数次解释之后,传言仍旧没有停止。

传言愈演愈恶劣,蔡明的丈夫心中也开始怀疑,三人成虎,不过如此。

最终,还是在郭达与妻子登门解释后,才正式解开了四个人心中的疙瘩。

流言蜚语终于制止后,“一锅菜”中的“锅”却萌生了“退出江湖”的想法。

郭达比蔡明年长些,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再加上年年除夕都在演出,缺席了家庭的团圆。

事业有了,名气有了,他想回归家庭了。

2010年,两人在春晚舞台上合作了《家有毕业生》,这也是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最后的合体。

在此之后,郭达退出春晚,而不舍舞台的蔡明,开始了自己的“飘泊”生涯。

没有了老搭档托底,蔡明身边的人换了又换。

从开心麻花到岳云鹏,身边的人始终没有固定。与此同时,蔡明的表演风格也在不断改变。

更新潮、更美丽、更毒舌。

直到2015年,蔡明与潘长江正式成为新的固定搭档。

事实上,两人早在两年前就合作了小品《想跳就跳》,早就有了默契。

除此之外,他们的外形更是会让人眼前一亮。

一高一矮,一个新潮靓丽不服老,一个老实巴交挨欺负,视觉上和风格上自带喜剧特点。

与潘长江的合作,打开了蔡明喜剧的新世界和新风格,也为日后被骂“滚出春晚”埋下祸根。

03

蔡明被骂,早于春晚风格的改变,甚至跟喜剧的关系都不算大。

观众对她的“攻击”,更大程度来自于生活与舞台上的强大反差。

2016年,蔡明55岁。

年过半百,她迎来了人生最大的一次“网暴”,原因也很荒唐:太性感、太“老不正经”。

只因为她在杂志《男人装》上的一组照片。

烟熏妆、大波浪,穿着蕾丝吊带短裙,裸露出近乎整个后背的同时,还做了一些意味深长的动作。

年近六十还能有这样的状态,实属不易,但网友的键盘明显更加刻薄:

为老不尊、有伤风化、有损艺术……

一次大胆的着装,再加上此前一直流传的“整容传闻”,让蔡明险些陷入晚节不保的困境中。

一句“整容的尽头是蔡明”,让她成了一个失败的案例。

确实,她的脸没有了从前的灵动,在镜头前也常常被捕捉到表情僵硬的画面,甚至连大笑都要低头或者捂嘴。

一个自己都“笑不出来”的喜剧演员,还能演好小品吗?

观众的这个疑问,在她的春晚小品中找到了答案。

自从与潘长江合作后,她的表演风格两极反转,观众的喜好程度与评价自然也两极分化。

有人认为她紧跟潮流,有人认为她的毒舌是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上的。

久而久之,观众对这对搭档也不再看好,尤其在《车站奇遇》中那句“哐哐勒胸”之后,“滚出春晚”的声音越来越大。

30年的喜剧坚守,最不容忽视的就是蔡明为大家带来的欢乐时光。

每一次的掌声都是鼓励,而指责也都是前进的动力,春晚对观众和自己来说,是一种情怀,更是演员的信仰。

正如蔡明在病床上所说,与自己坚持了那么多年的舞台告别,挺难的。

来源:司徒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