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上春晚8岁劳累告别,被父母“吸血”的邓鸣贺,生命最后的心愿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1-23 22:03 1

摘要:是啊,这个8岁的生命就如同被抽打的陀螺,经过确诊、治愈和复发的过程,短短两年之间被强制旋转,直至无法再继续旋转。

“宝贝,我们回家吧,让你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就玩,绝对不会再逼迫你练声了......”

在医院病房里,邓鸣贺父母声音变得哽咽。

二零一四年的一幕,八岁的邓鸣贺躺在熟悉的病房中,白血病复发的痛苦使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有谁会想到那个曾经在春晚舞台上活泼可爱的"年画娃娃",如今却躺在冰冷的病床上。

一周后,急救室外传来了撕心裂肺的哭声。

是啊,这个8岁的生命就如同被抽打的陀螺,经过确诊、治愈和复发的过程,短短两年之间被强制旋转,直至无法再继续旋转。

这一刻他的生命定格,再也无法看到明天的太阳。

他的笔记本里还记录着下一场演出的台词,枕头下还压着他最喜欢的戏服。然而,这个曾经被誉为"戏曲神童"的孩子,却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舞台。

这个年纪的孩子本该是在操场上奔跑、在游乐园欢笑的年纪,而邓鸣贺却只能躺在病床上,用他那双充满迷茫、安静地看着窗外世界的大眼睛。

在他的那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除了表演,他什么也想不起来自己还能做什么。

2014年,年仅8岁的邓鸣贺,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个年纪。他,这个命运捉弄的孩子,用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东西。

人们不禁会质疑: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他的生命真的就只值这么一小部分收入吗?那些曾经的赞美和掌声,最后却只能换来一个如此悲惨的结局。

这起悲剧不仅仅是针对邓鸣贺一个人,更是警示,揭示了童星所面临的残酷命运。

两年前神童般的巅峰时刻到如今病榻上的消瘦,下面就为您带来对此的简要回顾。

完全没想到,两年前的2012年春晚舞台上,年仅6岁的邓鸣贺和妹妹邓鸣璐,居然用稚嫩的声音携手演唱,使得观众现场感受到了《剪花花》的魅力。

那个时候的他,宛如一个精致的雕琢,让无数观众倾倒。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让邓鸣贺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冯巩、潘长江、蔡明等老艺术家都纷纷称赞:"此子未来可期!"然而,谁曾想到,这句"未来可期",却成了最沉重的讽刺。

鲜少有人知道,那场春晚演出前,年仅6岁的他已经开始了高强度的排练。为了不影响节目效果,即使他发着39度的高烧,也咬牙坚持着。

为了不使高烧影响演出,父母给孩子吃了退烧药。

然而这次看似普通的高烧,成了压垮邓鸣贺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演出结束的第二天,邓鸣贺在洗漱时突然晕倒了。

这个家庭匆忙赶到医院,却得到了白血病的诊断结果,这如同晴天霹雳般将他们从云端打入了谷底。

那一刻,邓鸣贺的母亲因为悲痛和忧虑而晕厥。6岁的邓鸣贺躺在病床上,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化疗过程。曾经浓密的头发逐渐脱落,稚嫩的脸庞因为药物而变得浮肿,但他从未哭闹过,而是咬着牙承受着治疗的痛苦。

半年的抗癌治疗,耗尽了家中积蓄。幸得粉丝和公益人士慷慨解囊,才及时渡过难关。然而这份善意与温暖,却在现实冷峻面前瞬间消散。

看到眼前堆积如山的账单,父母们心急如焚。他们并非对戏曲怀有狂热的热爱,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康复,重返舞台,因为那一个个数目可观的演出邀约。

他们将"康复'视为希望,却忽略了医生的善意提醒:"孩子需要充分休息,不能过度劳累。"这个警示,最终被金钱的欲望彻底吞噬。

这名被大家称作"戏曲神童"的孩子就如一个提线木偶一样,被成年人操控着,即使已经身患重病,仍然被迫继续演出。从起初的天才少年,到如今病榻上的孩子,这位孩子的一生经历了180度的转变,整个过程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有人说,这就是命运的捉弄。但仔细想想,这哪是什么命运,分明是成年人的贪婪,把一个鲜活的生命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小鸣贺的故事要从他的爷爷讲起。这位老人曾经在县里豫剧团担任琵琶手,也因此成为了小鸣贺最早的启蒙老师。在他父母外出务工后,小鸣贺从1岁开始就跟着爷爷一起生活。

有趣的是,其他同龄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的一岁半时,小鸣贺就已经能够跟着爷爷看戏时哼上几句。到了两岁时,这个倔强的小不点儿居然能把戏文唱得字正腔圆,这使所有听过他的演唱的人大吃一惊。

孙子有很好的天赋,爷爷眼中满是欣慰。然而,他也深知自己能力的局限。当小鸣贺4岁时,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年幼的孙子送往千里之外的河南戏曲学校寄读。

设想一下,一个4岁的小孩子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他失去了爷爷的陪伴,父母的关爱对他来说若即若离,新的环境和饮食习惯都让他感到十分不安。

他全身心投入到传曲学习中,没有丝毫退却。

很快地,他就成为了老师们心中的"明日之星",同学们的楷模。老师们纷纷察觉到他的潜能,毫不犹豫地推荐他去参加《梨园春》。

他参加的这场演出直接惊艳了全场,成为节目的史上最年轻的擂主,一战成名。

5岁的时候,他就踏足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那时的他,虽然带着孩子般的天真烂漫,但是台风却沉稳大气得令大人们惊叹。

这种反差萌吸引了无数粉丝。

然而就在这个阶段,商业的"魔抓"开始伸向这个稚嫩的生命。各种演出邀请如雪花般飞来,商业价值被迅速"挖掘"。原本应该是快乐玩耍的童年,变成了一场接一场的演出盛宴。

这个戏曲天才的出现让很多人看到了“钱”景,但似乎所有人都忘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他终究只是个孩子啊!他的童年本该有更多单纯的快乐,而不是被推到聚光灯下变成赚钱的工具。

现在回头看看,哪里是什么天赋被看到了,分明是被“挖掘”的。只是没有人想到,这样一场关于财富的挖掘,最终却要用生命来买单。

在半年的化疗期间,一个农村家庭耗尽了所有的积蓄。当白血病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后,邓鸣贺一家站在了一个艰难的十字路口。

一边是医生严肃的警告:"孩子年纪尚小,务必要好好休息。千万不要再让他过度劳累,否则心脏病容易复发。" 这话说得已经十分清楚了。

然而,沉重的医疗费用单让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康复之后,全国各地的演出邀请像雪片一样飞来,每一张都写着诱人的数字。

对于刚刚负债的这个家庭来说,每个问题都是他们无法承担的救命钱。

有些家长在孩子生病后会用"男孩子没这么娇气"、"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他们不顾医生的警告,仍将孩子送至舞台。

多么讽刺呀!当社会爱心人士和粉丝们纷纷向上小鸣贺伸出援手,为他筹集医疗费用时,他的父母却已经在盘算着如何"获取补偿"。

在不同城市之间穿梭,就像赶场一样接连进行演出。

年幼的邓鸣贺懵懂地想自己生病已经浪费了家里很多钱,现在必须努力挣钱还给家里。他咬着牙,强撑着虚弱的身体,一场接一场的出演。

每次上台前,他都会紧张得全身冷汗直冒,担忧自己会无法坚持到底。

是的,他累了,显然已经精疲力尽,但没有人会在意一个8岁孩子的疲劳。更令人心痛的是,他眼中的求救也全然被无视。舞台上的掌声仍然不绝于耳,票房收入也持续走高,但是其背后的代价是什么呢?是这个孩子的生命被逐渐消耗殆尽。

成年人大手大脚花钱习惯养成后,突然面对资金紧张的情况会变得难以适应。然而,面对金钱和生命的选择,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

两年的时间里,他们马不停蹄地工作,拼命演出。这哪里是什么选择?这分明是一场赌局,赌注是一个孩子的生命。最终,这场赌局以最残酷的方式落幕 - 白血病复发了。

这一次,没有任何挽回的机会。当父母站在人生的最后一个十字路口,他们的悔恨和自责已经无法改变任何事情。金钱带来的短暂快感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有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在《戏梦人生》这部电影中,悲剧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虽然"年画娃娃"已经离去,但带给这个世界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8岁的年纪,本是应该在操场上尽情奔跑,在游乐园里放声大笑的时光。然而,邓鸣贺的童年却被望不到尽头的演出和练习填满。

最终躺在病床上时,他竟然想不起除了演戏,他还能做些别的什么事情。

这起悲剧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当一个童星陨落,该由谁来为这个悲剧负责呢?

从法律层面,我们拥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防止童工的相关条例。

随着商业价值的增长,风险也在增加。此刻,邓鸣贺的妹妹邓鸣璐还在戏曲的道路上。

更深入的思考是: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童星这一群体?他们的天分应当得到发掘和培养,但绝非过度消耗;他们的未来应当被关注和守护,而非被过度消耗。

邓鸣贺的故事启示我们,在掌声和鲜花的背后,常常隐藏着血和泪的代价。

让童年回归童年,这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自由成长的权利。他们的笑容不应被商业利益吞噬,他们的光芒不应被成人世界的贪婪熄灭。

邓鸣贺离世,希望我们这个社会从他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孩子的生命,永远比任何利益都要尊贵。这笔悲剧的帐单,理应由那些冷漠对待童年,放任贪婪的成年人来承担。

愿天堂没有病痛,也没有永无止境的演出,让这个天才的孩子能自由地唱他想唱的歌。

来源:重庆梁平妇联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