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新视角:梗出圈,笑升级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1-30 09:23 2

摘要:在大众的传统印象里,春晚小品一直是除夕之夜的欢乐担当,承载着几代人对新年的欢笑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春晚舞台上的新元素不断涌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悄然发生——春晚的梗,正逐渐在热度和搞笑程度上超越小品,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在大众的传统印象里,春晚小品一直是除夕之夜的欢乐担当,承载着几代人对新年的欢笑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春晚舞台上的新元素不断涌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悄然发生——春晚的梗,正逐渐在热度和搞笑程度上超越小品,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就拿今年春晚来说,撒贝宁的眉毛一出场就“抢戏”。那蜡笔小新同款浓眉,瞬间点燃了网友的调侃热情 ,“撒贝宁的眉毛是谁画的”火速登上热搜,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与马凡舒的互动中,那句“屋里打伞不长个”本是平常调侃,马凡舒机智回应“那您家大人应该是没说过”,巧妙暗指撒贝宁身高,引得观众哄堂大笑,这种临场发挥的梗,比很多小品精心编排的笑点更具感染力。

岳云鹏在相声节目里与观众的互动梗更是一绝。当他询问观众对春晚的自己有什么建议时,一句“建议岳云鹏别上春晚”平地惊雷,瞬间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也让这个话题在社交网络疯狂传播。这一意外又诙谐的回应,打破了传统相声的互动模式,充满了互联网时代的幽默和直率。

而尼格买提的魔术梗,延续了上届春晚的“笑料”。去年魔术表演时对不上扑克牌的他,今年再次搭档刘谦时肉眼可见的紧张,被网友笑称“偷感”太重。刘谦顺势拿出《小尼学数学》《小尼学语文》《小尼学英语》调侃,这种将过往经历和现场表演巧妙结合的梗,不仅化解了小尼的尴尬,还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比一些小品生硬的包袱自然得多。

机器人创意舞蹈节目《秧bot》同样贡献了让人忍俊不禁的梗。那些身着大花袄、灵活转手绢的机器人,在谢幕时却需要演员“搀扶”下台,这种强烈的反差萌,瞬间戳中观众笑点,网友们纷纷调侃“这机器人上一秒还能丢手绢,下一秒就得人扶着走”。这个梗的诞生并非刻意设计,而是源于节目中意外呈现的画面,却成为春晚当晚最独特的笑料。

反观小品,尽管演员们依旧卖力表演,精心编排的剧情和包袱却似乎难以像过去那样引发广泛共鸣。小品创作模式逐渐固化,剧情套路化严重,观众对那些常见的家庭矛盾、职场误会等题材早已审美疲劳。而且,为了追求老少皆宜的效果,小品在幽默尺度上有所保留,导致很多笑点不够犀利,难以真正戳中观众的笑穴。

春晚的梗之所以能后来居上,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更贴合当下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这些梗往往具有突发性、即时性,能够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传播,引发全民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它们打破了传统节目表演的框架束缚,无论是主持人的口误、嘉宾的意外反应,还是节目中的小瑕疵,都能被网友捕捉并转化为有趣的梗,这种全民共创的幽默更具生命力。

春晚的梗在搞笑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不仅为春晚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反映出观众对于幽默和欢乐的新需求。或许未来,春晚创作者们可以从这些出圈的梗中汲取灵感,让小品等传统节目重新焕发生机,让春晚的欢笑更加多元、持久。

来源:爽朗的宋先生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