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定意义上,《哪吒》已不是简单的动漫,更像是一种符号,标志着国产动漫的崛起,国产电影宇宙的萌芽。
看完《哪吒2》,当下就两个感受。
第一,沉默。
被国产动漫所震撼的沉默,是惊讶与喜悦中的失语。
第二,担忧。
是怕因动漫,而被观众选择性错过。
一定意义上,《哪吒》已不是简单的动漫,更像是一种符号,标志着国产动漫的崛起,国产电影宇宙的萌芽。
如此代表性的动漫,不该被偏见错过!
说到偏见。
也是《哪吒》的主题。
第一季,在讲“是魔是仙自己说了算”,于是去改变在别人心中的成见。
第二季,在讲“发现魔和仙都是别人在定义”,于是打破不公的框架与偏见。
我很清楚这个主题,也自认为不会带有偏见,但是当看到陈塘关被屠后,我却毫不犹豫的怀疑了申公豹,因为他家人出事,因为他过往所作所为。
可事实,却打脸了。
你看,最大的偏见,就是我自己所认为的,并下意识把“仙”与“魔”贴上“善”与“恶”的标签。
而“若天地不容,那我就扭转这乾坤”的哪吒,“若前方没路,那我就踏出一条路”的敖丙,何尝不是在反抗这种偏见?
这不仅对自我命运的改变,更是对世界命运的改变。
个人觉得,这是《哪吒》设计的最巧妙之处。
看着画中人,却全然不知自己已成画中人。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的标准又是谁来定义的?定义的人又是善是恶?
打破偏见、推翻框架,不为逆天改命,只为寻找出路,光是《哪吒2》的立意,就已成功一半!
在这基础之上,人物塑造也立住了。
从第一季开始就能看出来,这部电影在人物上下的功夫。
比如,陈塘关的百姓、调皮的孩童,都很鲜活立体,不像人机般的充当背景。
还有第二季的申小豹、申正道,哪怕出场不多,但几分钟内形象就立住了。
细节决定成败,小人物上的不敷衍,也就让整部电影更有维度与深度。
包括龙姑这个角色,是最令我惊喜的。
在世俗的观念中,她利己又墙头草,是典型的“恶”的代表。
然而,抛开这些世俗来看,她真的恶吗?
反而,更觉得她是聪明的,比哪吒更早看透这秩序与惯例背后的谎言与构建,只是,她不像哪吒那样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拼个公道,而是顺从规则尊重游戏。
因为,她要生存。
而生存,是多数人需要且首要选择的。
有坚守与珍视,也有私心与私欲,可以说龙姑利己,但不能轻易贴上“恶”的标签。
你看,这是不是《哪吒》的主题?
每个人都有血有肉,且都有自己的动机与性格,并非一个“善”或“恶”就能定义,也非一个单纯的正派或反派就能诠释。
善恶无关种族,生命有压迫,生命就会寻找出路,哪吒如此。
龙姑,亦是如此。
人物紧贴立意,哪怕是小人物。
当被既定约束且退无可退的小人物们,群起而反抗命运的不公,当压迫的工具定海神针从海里出来变成反压迫的利器那一刻,主题也就升华了。
在神话传说中,塑造符合时代的全新内核,表面是魔童闹海,暗含的却是整个时代命题。
《哪吒》,更值得细细品。
五年前,有人说《哪吒2》不可能再复刻《哪吒1》,而如今口碑反超第一季,票房实现逆跌,此刻,“给饺子一个上映的机会,他能踏平电影院”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从打破宿命,到推翻规则,饺子的水准是稳的。
甚至,阴阳美学远超第一季。
多处冰与火、红与蓝、善与恶的交融碰撞,带来的是恢宏澎湃的视觉冲击。
变身的多样,兵器的运用,特效的呈现,是想象力的又一大突破。
所以,《哪吒2》给我爆!
但,如果非要给《哪吒2》挑个刺。
整体看下来,唯一不舒服的点,就是屎尿屁的俗梗太多了。
比如,做藕粉时抠脚、擤鼻涕;升级打怪时喝呕吐物;拜见无量天翁时随地大小便。
不否认,这些逗乐了观众,但回味起来只显俗气。
尤其是在女性角色上的塑造,还是没能逃得掉一个“俗”字。
有万众理由让哪吒支开鹤童闯进存酒的地方,却偏偏要扯掉鹤童的裙子。
哪吒与太乙真人把掺尿的仙露,正好不偏不倚接连喷在鹤童的脸上。
就连石矶娘娘,也要被设计成无脑臭美“服美役”的肥胖女人,用“魔镜魔镜谁最美”的老梗博观众一笑。
在喜剧里,屎尿屁是最直接的刺激观众笑点的方式,但也是最俗气的方式,尤其对小朋友来说。
这是唯一感到不舒服的点,当然,这个点掩盖不住前面的亮点。
如若第三部能有所改善,高度也会上一个台阶。
来源:娱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