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复胖了?她的变化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27 09:47 3

摘要:采访视频里的她,稍稍丰盈了一些,不再像刚刚减肥结束时那么瘦了。

文 | 米粒妈

最近,米粒妈刷到贾玲的采访,被她的松弛状态感染了。

采访视频里的她,稍稍丰盈了一些,不再像刚刚减肥结束时那么瘦了。

有媒体报道称,贾玲的体重反弹了40斤。

为了拍摄电影《热辣滚烫》,贾玲先是吃胖了几十斤,再从210斤减肥到110斤,减下来整整100斤。

当时电影出来后,有人夸赞她的毅力,也有人骂她为了赚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而大多数观众表达的观点则是:

贾玲变了,好像不再是观众们熟悉的那个贾玲了。

但现在看,贾玲好像又回来了。

在采访里,贾玲大方地回应了自己复胖的事情。

她说:

“体重这不反弹了,弹一弹可能观众还能适应适应。”

“(体重)它是否反弹,是否又胖了点或瘦了点,其实我自己倒是没有那么地在意。

因为(拍戏)要露出一些肌肉线条,脱完水自然而然就会再回去一些脂肪。”

面对复胖的事情,贾玲表现得非常坦然。从她的神情,我看不出半点焦虑和难过。

米粒妈觉得,坦然面对我们的身材变化,真的是很好、很健康的一种生活态度。

但凡减过肥的女生应该都经历过这种心境:每天节食、运动,时刻关注体重,但凡体重有个三五斤的涨幅,就难过得想哭。每天都在计算卡路里,活在无限的焦虑之中。

但其实仔细想想:

谁规定的一定只有白幼瘦、少女感才是美丽的?

体重多了个三五斤,真的就会让我们变丑吗?(反正在米粒妈身上,多个三五斤,还是少个三五斤,周围人都说没有半点区别)

坦然接受一些事情的变化,并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

这样,人才不会过度陷入内耗。

就像之前咏梅在颁奖典礼喊话摄影师时说的:

“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都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皱纹不是丑陋的象征,它是岁月和经历的见证。

贾玲也深谙这个道理。

因为快速瘦身,导致胶原蛋白的流失,贾玲的脸上出现了不少皱纹。

当时,出现了不少恶评。

有人说她的鱼尾纹恶心,有人说她笑起来可以夹死一只蚊子。

这些恶评贾玲通通都收下、接受,但她却没有因为外界的言论就怀疑自己、改变自己。

她只是专注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以淡然的态度去处理这些恶评。

拍摄完《热辣滚烫》之后,贾玲减肥成功,以完全不一样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

不少观众都难以接受贾玲的变化,觉得她变了,变得不好笑了,也不愿意逗观众笑了。

对于这件事,贾玲也在采访中做出了回应。

她说:

“(我)可以慢慢再(和观众)重新培养感情,没关系的。

给观众一点时间,也给我一点时间。”

她强调:

“体重少了,魂又没换。”

看到这个采访,米粒妈也觉得熟悉的贾玲好像又回来了。

她依旧幽默、依旧高情商,依旧可以轻松应对着记者棘手的问题。

体重变了,但我还是原来的我。

就让一切交给时间,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其实,米粒妈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观众都觉得贾玲变了。

贾玲当导演,两部电影都大爆,拥有非常不斐的成绩。

《你好,李焕英》被美国、日本、印度买去版权,她翻拍的电影《热辣滚烫》好评不断,还受到了原版的认可。

人一成功,就会产生距离感。

米粒妈觉得,这句话放在贾玲身上,也是符合的。

从喜剧演员到导演,甚至是成功商人的身份转变。这虽是贾玲多年累积、一鸣惊人的成果,但在短时间内,还是会让观众觉得不适应。

再者就是,瘦身成功后,贾玲的人设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前贾玲的代言走的大多都是平价、亲民的路线,像她上春晚后卖爆的卫衣,价格也都是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

但瘦身成功后,贾玲接的广告和代言,却都是像Prada、lululemon,这一类比较高端的品牌。

所以观众才会突然觉得,贾玲不再是以前的贾玲了。她像是飘了,她像是跻身上流社会,不再愿意“放低身段”逗笑观众了。

但米粒妈也能理解贾玲的选择。

喜剧演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

特别是女喜剧演员,常常需要扮丑、矮化自己、拼命用幽默逗笑别人。

在舞台上,贾玲常常是那个牺牲形象的。

为了节目效果,她曾当众炫啤酒,也曾一次性做各种搞怪的动作。

在小品舞台上,她常常是那个衬托大美女的小绿叶。

渐渐地,大家都忘了,贾玲其实年轻时漂亮又清纯,其实她也有爱美之心。

在《王牌面对面》的舞台上,贾玲面对男神言承旭时,脸上出现了少见的娇羞,却还是不得不为了节目效果,用山东话和言承旭飙戏。

这种,让一贯好脾气的贾玲,也忍不住吐槽一句:

“好不容易和言承旭演一回戏,女版黄渤。”

贾玲的成名路也很心酸,刚刚毕业的时候,她甚至一度吃不起饭,只能靠姐姐接济。

后来走红,又一直做着牺牲自己、逗笑他人的喜剧工作。

所以,她也疲倦了。

在之前的采访里,贾玲谈起了自己的变化。

现在的她,已经不会再勉强自己去迎合别人了。

在社交场合气氛尴尬的时候,她不再要求自己去做那个拯救气氛、缓解尴尬的人。

而是随心情而定。

她甚至立下flag:

“未来的日子,我要更爱我自己。”

“我们活得那么不容易,那么辛苦,要多关注自己、感受自己。”

米粒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许多知名的喜剧人,台上嘻嘻哈哈逗笑观众,但其实私下里都过得不太开心。

比如喜剧大师卓别林、周星驰,都曾有抑郁的经历。

在台前嬉皮笑脸逗笑观众,其实是一件很耗费心力的事情。

就像台上看着完全不着调、什么都不在乎的李诞,下了台也独自伤悲,感慨“人间不值得”。

所以,贾玲现在,想为自己活,米粒妈反而为她开心。

只有自己先活得好、状态好,才会有更多机会做出成绩。

回归幕后,是贾玲自己的选择,也是贾玲在“找自己”过程中的一次探索。

无论是胖是瘦、无论是否好笑,都比不上“做自己,让自己开心”这件事来得重要。

这是一个成年人活了将近半生之后的感悟。

其实,米粒妈一直觉得,“ 做自己”这件事,应该从小培养。

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容易内耗,或者形成“讨好型人格”。要教会孩子,人这一生,要学会自洽。懂得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米粒妈一直觉得,所谓的见识,是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会发现,你要见的世面是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当你看过四季,见过风云,会发现,你要见的美景是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有人以胖为美,有人以瘦为美,现在流行的圆头、精灵耳,放在过去,大家都觉得不好看。韩国流行的水光肌、日本流行的湿刘海,也是褒贬不一。

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区,审美可能截然相反。

所以,比起一味迎合他人的审美,不如像贾玲一样,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声音,全盘接受身体的变化。

做自己,实则是一场夺回自我主权、温柔善待自我的庄重仪式。

只有回归自我,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与自己相处,是我们一生都需要修炼的课题。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来源:米粒妈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