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秀青春,迎蛇年,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尼龙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尼龙大学生线上春晚。这不仅是一次节日的欢聚,更是一场由大学生群体亲手织就的文化盛宴。十所高校的青年学子们,凭借着青春的热血与智慧,用各自独特的创意和才华,赋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一场生动的对话。从京剧的铿
秀青春,迎蛇年,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尼龙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尼龙大学生线上春晚。这不仅是一次节日的欢聚,更是一场由大学生群体亲手织就的文化盛宴。十所高校的青年学子们,凭借着青春的热血与智慧,用各自独特的创意和才华,赋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一场生动的对话。从京剧的铿锵到嘻哈的自由,从川剧的神秘到现代舞的飞扬,每个节目都在这片虚拟的舞台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诉说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
为何我们要让大学生来主办这样一场春晚?因为他们是时代的脉搏,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他们的世界里,传统文化从不固守成规,而是被赋予了新鲜的生命力。大学生群体用自己独有的视野与方式,打破了过去与未来、经典与现代之间的藩篱。无论是《新春武韵》中剑气凌人的武术,还是《恭喜发财》中自由飞扬的freestyle,亦或是《川韵华章》中的川剧变脸,青年人用他们的激情与创造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在当代的无限可能。
这不仅是一场春晚,更是青春与文化传承的碰撞。年轻的学子们在这片舞台上,以独特的方式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递着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在他们眼中,文化的传承从未是重负,而是一次充满无限可能的探索与表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属于青春的盛宴,欣赏每一个精彩纷呈的节目,感受每一个背后蕴藏的故事与情感。在每个节目展示之前,我们还将为您带来对参与者的专访,带您走进他们的创作心路,感受这场文化之旅的每一分热情与思考。
席隆来自清华大学武术部,武术表演《武韵新春》以独特的方式向传统文化致敬,也为现代观众重新解读了武术的时代意义。拳风挥洒、意韵流动,勾勒出拳影间的文化之魂。
席隆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便与武术结缘。在长达17年的习武生涯中,他融会贯通了多种拳法,从北京体育大学的专业训练到清华大学体育部的学术研究,武术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武韵新春》的创作中,席隆将咏春拳、长拳、形意拳等多种风格融为一体,以流畅的动作编排展现武术的多样性与力量之美。开场的咏春拳迅疾利落,配合镜头的推拉切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剑术的加入,则在凌厉中增添了几分优雅的韵味。他以动作与镜头的完美配合,让观众在屏幕前感受到武术那种直击人心的魅力。
清华大学 席隆
武术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技击本身,它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具象表达,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席隆坦言,武术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用直观、生动的肢体语言讲述文化故事,比文字更具感染力。这正如他的恩师所说,“当运动成为文化载体时,其传播价值更加显著。”
清华大学 席隆
作为年轻一代,席隆认为尼龙大学生在线春晚,是展示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通过《武韵新春》这样的作品,他希望向观众传递的不仅是武术的力量与美感,更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他坚信,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而武术风采的展示,正是激发这种文化自信的最佳途径之一。
清华大学 席隆
当复旦HipHop社的两位成员登上尼龙大学生春晚的舞台,一首耳熟能详的《恭喜发财》以全新姿态点燃现场。他们将这首经典春节歌曲与Freestyle相结合,注入了年轻的律动,也为新春的祝福赋予了嘻哈的个性表达。
说起创作灵感,他们笑着提到,这首歌最初源于对春节音乐的一次重新审视。《恭喜发财》作为刘德华的经典曲目,早已成为新春的音乐符号,而网络上关于“春节来临,《恭喜发财》被解冻”的热梗也点燃了他们的创作激情。他们巧妙地将这一热点融入歌词,用幽默的方式致敬经典,并通过人声采样让音乐层次更为丰富。这种大胆的跨界尝试,既保持了原曲的喜庆氛围,又加入了HipHop文化的自由表达,让人耳目一新。
复旦大学HipHop社 冯哲
这场作品的诞生,背后却没有复杂的分歧与博弈。两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表示,虽然专业背景不同,但对音乐的热爱让他们在创作上“心有灵犀”。多次合作的默契与积累,成为作品顺利完成的最大助力。“一拍即合,很快写出来了整首歌,”他们这样描述那段灵感涌动的时光。
复旦大学HipHop社 冯哲
《恭喜发财》的嘻哈改编,是一次文化与音乐的碰撞。它让传统的春节祝福通过现代音乐形式焕发新活力,也为年轻观众打开了认识传统文化的新窗口。“用潮流的方式讲述传统故事,不仅仅是音乐创新,更是文化传承。”他们说,对个人而言,这是一种边界的探索,对社团而言,则是一次向更多人展示HipHop文化的机会。
对于这样一次独特的演出经历,他们倍感珍惜。为了让作品达到理想效果,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在伴奏选择与制作上,不断打磨节奏与歌词的契合度。学业与音乐创作的平衡则需要见缝插针的坚持,“很多灵感都是在洗澡时涌现的,”他们笑言。
复旦大学HipHop社 李文俊
未来,他们期待继续探索更多类似的作品形式,挑战更大的舞台。“只要热爱在,创作就不会停下。”或许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们的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更是一种对生活与文化的热忱表达。春节的Freestyle,还未结束。
复旦大学HipHop社 李文俊
在四川的校园里,一群年轻的学生用舞龙舞狮这一传统艺术,展示了青春的力量与创新的活力。这个名为“舞狮灵巧劲”的节目,由四川师范大学的宋天皓与四川工商学院的赵建波、 赵俊杰,四川天一学院的付保运, 绵阳师范学院的尹文这四名同学共同创作,旨在将舞狮的灵巧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展现一种别样的表现形式。
宋天皓,作为创作者之一,分享道:“舞狮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文化的传递。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将祈福、团结与创新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这次表演与传统的南狮桩子不同,他们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红凳”来展示狮子的灵活与力量。
四川工商学院 赵建波
四川天一学院 付保运
绵阳师范学院 尹文
四川工商学院 赵俊杰
然而,创新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团队成员赵建波、付保运、尹文和赵俊杰在排练中遇到了配合不默契的问题。由于是第一次合作,彼此的动作与发力时机不够熟练,尤其是在复杂动作的执行上,难度颇大。宋天皓回忆说:“我们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找到了最合适的配合方式,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
排练中的一次意外让人印象深刻。尹文在做坐肩转时失去平衡,幸亏赵俊杰及时扶住,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这个小插曲不仅增进了团队之间的默契,也让他们更加理解了舞狮表演中合作与信任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和热爱舞龙舞狮。”宋天皓说,“舞狮不仅是一项艺术,它更传递着正义与团结的精神。”对于他们来说,舞狮不仅是表演,更是文化的传承和责任。通过这次表演,他们希望能够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让更多人理解和珍惜这份文化遗产。
这群年轻人用行动证明了,传统艺术并非只能固守过去,而是可以在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在未来,他们希望将舞龙舞狮带向更广阔的舞台,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继续发扬光大。
在漫才的世界里,幽默或许只是外壳,但这背后所传递的情感与思考,才是最值得我们品味的部分。来自清华大学无问嘻东喜剧社的大梦(李在梦)和夏天(谢仁杰)带来了他们的代表作——《缺德导航》,这场演出的灵感便是源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的导航问题,他们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转化为夸张的艺术,带领观众进入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幽默世界。
大梦坦言,最初的构思源自一次偶然的灵感:在看到路牌上写着“妇产医院、学校、养老院”时,他突然想到,如果这些路牌不是指引方向的工具,而是一个“缺德”的人,会发生什么故事?这个思维的跳跃为漫才剧本的初版奠定了基础,而夏天的加入更是为创作增添了无限可能。
清华大学无问嘻东喜剧社 李在梦
清华大学无问嘻东喜剧社 谢仁杰
漫才,作为一种日益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喜剧形式,特别强调两位演员的互动与角色扮演。大梦和夏天在舞台上分别扮演一个“装傻”和一个“吐槽”的角色,他们通过夸张的对话和动作,迅速吸引观众进入一个充满误导与幽默冲突的世界。大梦表示,漫才的魅力就在于其“天马行空”的创作方式,虽然触及了一些社会热点,但却远离了对敏感话题的直接讽刺,更多的是通过夸张和艺术化的加工将生活情境转化为纯粹的笑点。但这种欢乐的传递并不意味着缺乏深度,通过“缺德导航”的演绎,观众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反思生活中的诸多无奈与荒诞,笑过之后,或许会发现其中潜藏的另一番思考。
对于这对搭档来说,舞台上的互动不仅仅是对台词的诠释,更是对彼此默契的考验。夏天分享道:“现场的气氛对表演影响巨大,有时冷场会让我紧张,但我已经学会了如何调整节奏,抓住观众的笑点。”即便在没有线下观众的线上春晚中,他们依旧能够通过精准的节奏把控和自然的情绪传递,让这一场表演显得格外生动。
作为一位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戏曲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康逸侨带来了京剧《长坂坡》选段。这个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经典片段,不仅展现了曹操观战的紧张气氛和复杂的历史情感,更通过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
京剧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唱腔、念白、身段、舞台美术等多维度的艺术技巧表现剧情和人物,最终传达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康逸侨提到,京剧中曹操的传统形象一直以来被视为反派的象征,但近年来通过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新发现,曹操的形象逐渐被重新审视。被誉为“活曹操”的京剧副净宗师、京剧侯派艺术创始人侯喜瑞认为:历史上的曹操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具有雄才大略。崇拜、追寻侯派艺术的康逸侨遵从了侯喜瑞先生的表演指导思想,还融入了现代的解读方式,让曹操这一角色既具威严又不失其人性化的一面。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康逸侨
对于如何让京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焕发活力,康逸侨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京剧不应固守传统的束缚,而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他提到,像“戏曲进校园”和网络直播等形式,使得京剧能够走近更多年轻观众,而京剧也可以通过融入当下的热点话题和现代技术,与年轻人产生更加直接的联系。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康逸侨
康逸侨的表演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坚守,更是一种与时代接轨的探索。他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依然能够在现代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继续发挥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张佳悦是四川师范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她同样也是一位青年非遗传承人,川剧变脸艺术《川韵华章》是她在尼龙大学生线上春晚为迎接新年而准备的节目,她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带到了现代观众面前。
张佳悦从小就对川剧变脸艺术兴趣颇深,十几岁时,她有幸接触到这一技艺,并最终拜入雷家班创始人雷伟师父门下。尽管学业繁忙,她依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变脸技艺,参与文化传承活动,从入门学习到掌握技巧,每一次变脸的流畅转换都凝结了无数汗水和努力,舞台上的每一张鲜艳的脸谱瞬间变换,展示了川剧艺术的视觉冲击力,也体现了川剧变脸作为川渝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四川师范大学 张佳悦
作为一名大学生,她始终平衡学业与非遗传承的责任,在她的社交媒体上,我们能看见她分享自己的学艺心得,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爱川剧变脸,将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在接受采访时,她提到,川剧变脸不仅是视觉艺术的表现,更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积淀。
四川师范大学 张佳悦
她相信,随着现代舞台技术的融合,川剧变脸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川剧变脸不仅属于过去,它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她坚定地表示。
四川师范大学 张佳悦
《川韵华章》的表演,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致敬,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通过这一平台,她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让川剧变脸的魅力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闪耀。
四川师范大学 张佳悦
《入画江南》,一支从江南水乡汲取灵感的古风舞蹈,在尼龙大学生春晚的舞台上悄然展开。来自辽宁传媒学院汉辰古乐社的大学生舞者们,用身着汉服的优雅身影,勾勒出一幅流动的江南画卷。
水波粼粼,柳絮轻摇,古桥与黛瓦间流转着千年的文化韵味——这便是《入画江南》的灵感之源。汉辰古乐社的成员们用柔美的动作和传统的服饰语言,将这些景致融入表演之中,悠扬婉转的乐曲旋律,与舞者的动作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出一种古典而流动的美感。
辽宁传媒学院汉辰古乐社
从左到右:张晓阳 王一童 刘向楠 张艺铃 郑佳宜
汉辰古乐社的同学们深知传统文化需要被重新激活,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汉辰古乐社社长张艺铃谈到,江南之美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内在的文化气韵。在这支舞蹈中,舞者们通过动作传递了江南女子特有的婉约,也希望引发观众对中华传统美学的思考。
表演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排练与坚持。参与《入画江南》的成员,既是舞者,也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郑佳宜将舞蹈视作一种文化的延续,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刘向楠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找到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表达方式。他们从共同的兴趣出发,彼此支持,用团体的力量为表演注入深情。
《入画江南》所承载的意义,不止于舞蹈本身。通过这支舞,汉辰古乐社的年轻人们向观众传递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思考。江南水乡之美不仅停留在古画里,也可以被舞者们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入画”。正如张艺铃所言:“只有自己先懂得中华文化的深厚魅力,才能更好地将它传播出去。”在舞台的光影中,古典与现代交融,传统与青春共鸣。江南的诗意,透过他们的舞步,延续到了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上海建桥学院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公共艺术选修课的同学们带来了音乐剧片段《从前有个地方叫做敦煌》,这段节选自三宝先生著名音乐剧《飞天》的表演,巧妙地将舞蹈与合唱融合,编织出一幅古老而神秘的绚丽画卷,沉浸式领略敦煌文化那深厚的底蕴与独特的魅力。NYLON采访了舞蹈演员武雨晨同学,以及合唱领唱王亦菲和王逸轩同学,探寻她们是如何成功地把敦煌的历史与艺术特色巧妙融入现代舞台,为观众呈献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双重盛宴。
身为节目的舞蹈演员,武雨晨凭借流畅且韵味十足的舞姿,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敦煌壁画中神秘的天宫乐舞和热闹的民俗歌舞场景。她回忆道,初次聆听《从前有个地方叫做敦煌》这首歌时,敦煌那宏伟壮观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景象瞬间在脑海中浮现,音乐的节拍与独特氛围,为她的舞蹈创作提供了别具一格的灵感源泉。武雨晨的舞蹈动作精心融合了敦煌壁画里的经典造型,既有戛然而止、极具张力的亮相,彰显出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仿若云朵般轻盈灵动的飞舞姿态,传递出飘逸之美。
表演者 武雨晨
在这场表演中,舞蹈与歌曲相辅相成,完美展现出敦煌文化的艺术特色。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关键文化节点,博采东西方多种文化之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武雨晨在舞蹈过程中,对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不仅精准还原了敦煌壁画中人物的神态与姿势,让历史鲜活起来;还通过色彩斑斓、充满浓郁西域风情的服装,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众仿佛穿越千年时空,真切地置身于古老的敦煌,触摸那段辉煌历史的气息。
表演者 武雨晨
与舞蹈同样不可或缺的,是合唱部分的精彩呈现。在王亦菲、王逸轩等 11 位领唱同学的引领下,合唱团以层次分明的和声,为这场演出注入了强大的情感力量。王逸轩透露,此次演出的圆满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间紧密无间的协作与共同付出。为了呈现出最佳效果,团队精心筹备了近三个月,期间克服了诸多方面的挑战。王亦菲表示,她认为合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次表演,她期望观众能在悠扬的旋律中,深切感受到敦煌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神秘魅力,而合唱中所展现出的和谐与共鸣,恰恰生动诠释了中国文化所强调的 “和谐共生” 理念。
表演者 上海建桥学院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学生
《龙文》是由上海建桥学院教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合唱技能训练课的同学们(教育学院合唱团)、古筝基础课的同学以及人文艺术教研室的老师们共同演绎,参演的团员们大多来自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他们的音乐之路各不相同,但都有着共同的初心——对歌唱的热情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敬仰。汤馨怡和张楠,这两位在演出中的代表性人物,分享了他们与音乐的缘分和对《龙文》这首歌曲的理解。汤馨怡从小学四年级便开始接触合唱,在父母的影响下,她逐渐培养了对歌唱的兴趣;张楠则在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后,正式加入合唱团,开启了她的合唱之旅。徐逸欣和郑越方也是合唱团的成员之一,都是因为热爱而选择了合唱技能训练选修课,加入了合唱团。大家都表示,《龙文》这首歌曲中“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等歌词,深刻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了浓厚的民族情感。
合唱的艺术形式要求团队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配合与精确的演绎。从音准的把握到合声的融合,每一位团员都在排练中不断磨合,提升自我。汤馨怡回忆起初期的排练时,由于分辨音调不清而感到困惑,但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她逐渐克服了这个问题,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张楠则强调,合唱不仅要求每个团员音准准确,还要时刻保持与其他成员的默契,最终通过反复练习,大家克服了这些挑战,呈现出了和谐美妙的演出。
除了合唱,节目中还融入了古筝表演,这为《龙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胡雅琪,作为古筝演奏者,已经与这件乐器结缘十年。她从八岁开始学习古筝,深深被其独特的音色吸引。胡雅琪表示,古筝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当然,与其他乐器的配合也面临一定挑战,尤其是在不同乐器之间的节奏和表现力上。她提到,古筝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在节奏上有所不同,因此在排练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和磨合,确保每个乐器的特点能够完美融合。与合唱团的同学们配合时,她特别注重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古筝的演奏与合唱的旋律和节奏相互契合,突出古筝的特色。
《龙文》这一节目通过合唱和古筝的结合,成功传递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学生春晚作为一个展示才艺与文化的平台,为这些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传递文化的机会。对于每一位参与演出的同学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才艺的展示,更是对自我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表达。他们通过歌声与琴声,将自己的梦想与热情化作音符,带给观众一场心灵的触动。
《难忘今宵》作为尼龙大学生春晚的压轴节目再次响起,仿佛一股温暖的潮流,带领观众回到了那段与家人团聚、与故乡紧紧相连的岁月里。中央音乐学院CAC阿卡贝拉人声社团的同学们流转于不同场景之间,完成了这次演出创作。这首歌自1983年首次亮相春节联欢晚会以来,已经成为了中国春节的代名词。它不仅仅是歌声的旋律,更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对团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作为此次演出的一部分,来自央音CAC阿卡社的社员们将这首歌赋予了新的生命。张启凡介绍道,自己大一时便加入了合唱团,从一个普通团员逐渐成长为团长,再到如今担任社长。在她看来,《难忘今宵》无疑是一首情感非常丰富的歌曲,每一次的排练和演出,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触动。“每一次排练时,我们都格外认真,因为这首歌对于春晚,乃至全国观众,意义非凡。”张启凡回忆道,曾有一次,团队中的一位成员在演绎这首歌时,情感始终无法把握到位。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故事,那些欢笑、那些泪水,成了她们共鸣的纽带。随后,那个成员的演唱有了质的飞跃,情感也变得更加真挚。
《难忘今宵》的每一个音符,似乎都蕴含着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温暖。演唱时,央音CAC阿卡社的社员们不仅仅是在用声音传递情感,她们更是在用心去感受那份传统文化的厚重。张启凡表示,每当合唱这首歌时,大家都会自然地想起家人,想起那一刻全国人民在一起共度的团圆时光。“那种情感特别真挚。”她说道,尤其是在唱到“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时,大家的声音格外洪亮,既是对祖国的祝福,也是对团圆、对未来的祝愿。
中央音乐学院CAC阿卡贝拉人声社团
从左到右:艾迪娜·艾尔肯、段卓颖、张启凡、谢晓昀、郑雨馨、谢晓昕
作为年轻一代,央音CAC阿卡社的社员们深知,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创新与融合。她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能够给这首歌带来更多的生命力。“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而现代音乐能够更加贴合当下的审美,二者结合能够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张启凡补充道,在合唱时,她们通过细腻的音符处理,加入一些民族特色的元素,使得歌曲不仅传承了文化,也能够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光彩。
尽管时代的潮流不断变化,《难忘今宵》依旧在年轻一代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张启凡深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团圆与家国情怀的主题都是人们共同的情感纽带。“我们要通过新的形式将这首歌传播出去,像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能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首歌的内涵。”她说道,这样的歌曲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的共鸣,是年轻人表达情感与精神的桥梁。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难忘今宵》无疑是一颗恒久闪耀的星,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旋律的悠扬,更是心灵深处的一份温暖与记忆。
撰文:凯凯
采访:凯凯、ciaran
来源:南子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