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过去了,她还是年度最佳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1-26 13:45 3

摘要:不出意外地,1月17日,《好东西》上线流媒体后,这个片段又出圈了一次:

不出意外地,1月17日,《好东西》上线流媒体后,这个片段又出圈了一次:

小女孩戴上耳机,猜从中传来的都是什么声音。

在她童真的世界里,听到的是自然万物的声响。

下暴雨、龙卷风、泥石流;

熊猫吃竹子、河马喝水、海豚跳到大海里;

还有岩浆、呼吸、放屁、飞船启动……

而事实上——

打雷,是妈妈晾晒时抖衣服的声响;

下暴雨,是煎蛋时噼里啪啦的油锅;

龙卷风,是启动的吸尘器;

岩浆迸发,是熬粥时的咕嘟咕嘟……

电影里这段“声音蒙太奇”,用一段巧妙的表达提示观众:

被人们遗忘许久的繁杂琐碎,往往也爆发着最旺盛的生命力。

大地的自然之声,正是母性的声音。

包容,深沉,丰盛,融合。

有人说,看《好东西》的感觉,就像一句想说很久,但不知怎么说出的话,被一个声音轻描淡写地讲了出来。

有兴奋,有怅然若失,最重要的是,能让人感到快乐和共鸣。

上映两个月后,终于能在线上看到《好东西》的故事。

看过的观众,趁着假期,二刷三刷。

没看过的更加有福了,你将拥有轻松、新奇又欢快的2小时。

《好东西》的故事发生在上海,时间对准我们正身处的后疫情时代。

简单胡乱概括一下的话,就是两个美女一起养娃的故事(假的)。

宋佳饰演的单亲妈妈王铁梅,曾经是个调查记者,失业已经半年。随着她曾就职的两家媒体彻底倒闭,一个名为“新闻理想”的好东西也碎了一地。

迫于生计,顺势而为,她拥抱新媒体,入职曾经后辈的小公司做了公众号编辑,还兼顾直播带货,喊上了“321上链接”。

上班时,从社会痛点到女性共鸣,没有她拿捏不好的选题角度;

回家后,从各式修理到下厨做108种面食,没有她解决不了的家务。

铁梅公司带货卖护肤品的赠品书籍:《看不见的女性》

王铁梅是许多人理想中的妈妈——奉行鼓励教育,愿意替孩子出头,有种无所不能的可靠感。

“我要保护好她,她很敏感的。”

尽管如此,女儿依然是她眼里最棒的小孩儿,夸到孩子都不相信了。

怼天怼地的她,有时没个当妈的样子,卫衣胸前是“who cares”,听见女儿在学校受委屈的口头禅是“我找他去”。

可当生活中所向披靡、专业上向来分寸得体的铁梅写了篇有感而发的《单亲妈妈一定很惨吗?》,想要破除大众刻板印象时,她却被网络暴力,也陷入了自我怀疑。

王铁梅和女儿的新住处有个邻居,叫小叶(钟楚曦 饰),是乐队主唱兼录音师,平时会在livehouse演出。

漂亮、热心,却因为总失眠而酗酒,还是个恋爱脑,在交友软件找LTR伴侣(Long Term Relationship)。

倒贴谈恋爱,也倒贴帮铁梅带娃。

用撒谎当伪装对她而言是家常便饭,日常状态是假洒脱。

上门和心动男嘉宾date被公寓保安拦下登记,随口就和保安大爷扯自己是男嘉宾“后妈”;

转头和不想对关系负责的海王男嘉宾说自己有个上小学的娃;

借着给铁梅带娃的名义,拿娃当挡箭牌,自欺欺人和海王男维持表面和谐。

娃叫王茉莉,随妈姓,大家都喊她“小孩儿”。

小孩姐平常看起来很丧,实则“人间清醒”,喜欢Taylor Swift。

《我不再xx》的半命题作文,小孩姐写出与众不同的《我不再幻想》,被老师发给妈妈;

电影中王茉莉的作文:“所以,我不再幻想了,我只思考。”

在学校面对男同学的欺负排挤,小孩姐不动如山,只在意“你扔的是我同桌的橡皮”;

铁梅前夫向小孩儿打探她的感情生活,小孩姐一语中的“你又不是她爸,管她干啥”;

因为没有特长,在学校汇演只能被安排当观众,找到一门才艺就成了这个四年级小孩儿的最重要的事。

普普通通的生活里,没有一分钟80个反转的刺激剧情,反而都是熟悉的小事,熟悉的痕迹:

小叶家里囤积的生活物资、在家种菜,王茉莉上网课看坏眼睛、被同学“举报”,前夫没工作当专车司机……

偏偏,这个故事成了网友们11月的“电子创可贴”“精神布洛芬”,为什么?

在社会情绪日渐焦灼的现在,《好东西》最大的优点是轻盈。

通俗点讲,就是种不把事儿当事儿的乐观。

王铁梅在调查报道界曾是响当当的人物,可没在行业蒸蒸日上那些年买房。

中年转行,独自带娃,没房没车,理想信念看似被生活磨平,除了拥抱变化别无选择。

可铁梅没被焦虑裹挟,因为她根本没空。

她活在当下,绝不自怜,充满力量感。

她忙着反尾随一个尾随新邻居的可疑男性,忙着呵斥在路边随便一站就撒尿的路人。

钉窗棂,换灯泡,修空调,通马桶,上班下班,积极育儿……有时“鲁莽”得让人侧目,有时又突如其来地让人佩服。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做记者了,铁梅沉默后回答“因为我懦弱”。

但她大步迈向新公司时,念叨的是“追忆过去是走向油腻的开始”。

她四两拨千斤地和生活里的困难共存,哪怕重压之下,依然有留给自己的课间十分钟。

再看小叶。

不务正业,酗酒滥情,简直堪称当代互联网女性模板的反面教材。

在更严格的评价体系里,她不够清醒,不够独立,不够坚强,甚至就连作为乐队主唱都好像不够“酷”。

从小因为眼睛大被亲妈说“瘆人”,初潮弄脏了沙发就吃药让自己不来月经,把道歉挂在嘴边,别人吵架她急忙说“都是我的错”。

因为海王男会认真夸她,她选择维持这段不稳定的关系;因为小孩对她表示了关心,就宣布小孩是她最好的朋友。

是不是看起来很傻?

但如果说铁梅的关键词是力量感,那小叶身上就是由内而外的生命力。

就像她的名字,小叶有着如植物般蔓延生长的丰沛勇气,台词里那句“我只是更有爱的能力”并非全然是狡辩。

铁梅人间不可多得的情况下,许多观众看完之后表示“在小叶身上看到了自己”。

虽然出厂设置一般,不像王茉莉一样有个好妈妈,但是她用自己的方式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

感情在她的价值天平里更加重要,所以“快乐倒贴”是她的主动选择。

她主动和邻居铁梅搭话,主动提出帮忙照顾小孩,主动开展一段关系,也在海王说出“爱我便是”的油腻情话后主动表达拒绝。

她能共情铁梅,也懂小孩的想法,丝滑充当了母女情感的一部分润滑剂。

就像钟楚曦自己理解的:

「小叶如果出现在其他电影里,会被说“恨铁不成钢”,但是在《好东西》里,在邵导的塑造里,小叶也是可爱的,是富有灵魂的,是丰盈澎湃的——

女性独立并不是无瑕疵的强大,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的一切、相信自己、喜欢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独立起来。我们女性之间,也可以彼此包容彼此的不完美和不强大。」

小孩儿王茉莉代表的,则是未经驯化的天然的判断力。

因为妈妈被网暴的那篇文章传播开来,王茉莉成了别人口中可怜的小孩。

曾经欺负她的同学前来居高临下示好,说“我妈让我对你好一点”。

小孩姐却十分清醒:“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有什么可怜的。”

当她成功学会一门才艺,上台完成乐队表演后,依然能够坦诚写下:

“我以为我最喜欢的事是打鼓,其实不是。”

“我更喜欢当观众。”

小孩是一面未经雕琢的铜镜,简简单单映照出了被大人们遗忘的人生哲理。

反套路的《好东西》,正在创造一种新东西:

单亲妈妈没有苦大仇深,文艺女青年没有把人生过得一团糟后等待遇到良人拯救,不能在主流话语体系里做主角的小孩也没有活得干瘪黑白……

“为什么一定要好?谁来评判什么是好?搞砸了又怎样呢?”

她们把普通的生活过出乐趣,不一定要万众瞩目,因为努力之后归于普通本来就可以是一种选择。

《孤注一掷》的导演申奥在映后发言时,激动说出了一段排比句:

“它是在向无聊宣战,它是在向随波逐流宣战,它是在向人云亦云宣战。”

电影的高赞评论里,出现最频繁的字眼是“充满善意”“一扫阴霾”“温和有爱”。

有人说,整部片子就像是邵艺辉讲了一场123分钟的脱口秀专场。

这个评价的含义或褒或贬,自有读者的见解,但在社长看来,未必不是好事。

试想,我们多久没在大银幕上看到单纯轻松、新鲜幽默的表达了?

各类影视剧总要踩中现实痛点,才能让人争论起来,有讨论度。

最终的结果,只有观众成为互联网火场上燃烧的木柴,成为自发的情绪血包。

可真正回归现实生活,不能徒留愤懑,不见善意。

文娱生活急需有和当下生活的共鸣,这一次,我们终于看到了属于21世纪20年代的喜剧片。

如果生活让人急躁得像炸毛的猫咪,那《好东西》则是顺毛的那一只温柔大手。

在这个世界里,王茉莉的作文《我不再幻想》,没有被批评,反而有99分的高分;

小叶埋藏的童年创伤,由铁梅讲出“总要有人跟你说对不起”回应;

逞强的铁梅脆弱落泪,一个拥抱会胜过流动的千言万语。

“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能直面悲剧。”

王铁梅在女儿出生那年写下的句子,她自己已遗忘在日复一日的鸡毛蒜皮中,却在数年后的温暖阳光里,被读遍自己文章的女儿重提。

随着音乐声响起,那一刻的冲击,不只是之于王铁梅这个角色,也穿过银幕击中观众的泪腺。

电影片尾曲: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

在《好东西》里,能够看到平视、沟通和包容,能够看到人类普世的美好品德。

善意带来的力量,真诚带来的共鸣,足以让驻足的人释然并继续走出下一步。

《好东西》不是对旧模板的重复,不是对已经验证过的大众趣味的迎合,它在这个冬天,带来一种如初春野草般的新鲜。

可以说不真实,可以说矫揉造作,却有人感到了安慰,就这么简单。

当大家的情绪越来越逼仄紧张,越是需要幽默感来松松弦。

无论你是否看了《好东西》,是否喜欢《好东西》,都应该试试重拾对生活的兴趣,对它开开玩笑,调戏调戏困难。

“如果能让你开心,那就是好东西。”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