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众的记忆里,春晚舞台上的贾玲,是欢笑的代名词。她用幽默诙谐的表演,承包了我们一年又一年的春节笑点,那标志性的笑声和圆润的形象,一度成为春晚不可或缺的符号。可不知从何时起,各大卫视春晚的舞台上,再也难觅她的身影,这一变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无数
在大众的记忆里,春晚舞台上的贾玲,是欢笑的代名词。她用幽默诙谐的表演,承包了我们一年又一年的春节笑点,那标志性的笑声和圆润的形象,一度成为春晚不可或缺的符号。可不知从何时起,各大卫视春晚的舞台上,再也难觅她的身影,这一变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无数猜测与讨论的涟漪。
贾玲缺席春晚,有人将原因简单归结于她瘦了,觉得没有了曾经的圆润可爱,就少了那份能戳中观众笑点的喜感。在大众的刻板印象里,喜剧演员似乎总要有一些独特的外在标签,胖嘟嘟的形象,好像天生就与幽默挂钩。可外貌的改变,真的能成为阻挡她回归春晚舞台的根本原因吗?这显然只是一种片面的猜测。形象的转变,或许会让观众在短时间内产生陌生感,但真正决定一个演员艺术生命的,绝不仅仅是外在的模样。
也有人调侃,说贾玲现在是百亿票房导演,有钱了就没必要再“卖笑”挣钱。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忽略了一个创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后,物质财富往往不再是他们前行的唯一动力。贾玲从春晚舞台走向电影导演的转型之路,背后是她对艺术表达更广阔天地的渴望。她不满足于仅仅在小品舞台上逗乐观众,而是希望通过电影这种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艺术形式,讲述更动人的故事,传递更深刻的情感。
从演员到导演,贾玲的转型之路布满荆棘。《你好,李焕英》的巨大成功,让她站在了电影行业的聚光灯下,也让她背负了更多的期待和压力。而《热辣滚烫》票房与口碑未达预期,更是让她成为舆论焦点。但这并没有让她退缩,反而让她更加坚定地在导演这条路上探索。她在努力适应新身份,学习新技能,不断打磨自己的作品,试图用更好的电影回馈观众。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曾经对她小品表演无比喜爱的观众,在她转型后,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她偏离了喜剧本行,不再是那个熟悉的开心果;也有人对她的电影作品寄予厚望,一旦作品未能满足期待,便会感到失望。但这恰恰是观众对她的关注和爱,只是表达方式变得复杂。
贾玲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与挣扎。我们都会面临职业的转变,生活的挑战,外界的质疑。但只要心中有梦,就应该像贾玲一样,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哪怕前方充满未知。
贾玲缺席春晚,是她人生转型的一个注脚,而她在电影领域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让我们抛开对她的刻板印象,以全新的视角去期待她的下一部作品,期待她在艺术道路上创造更多可能。
来源:梅梅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