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艺谋原是陕西咸阳国棉八厂的普通工人,1972年他开始自学摄影,拍摄了很多有质量的照片。
张艺谋原是陕西咸阳国棉八厂的普通工人,1972年他开始自学摄影,拍摄了很多有质量的照片。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招生,张艺谋想去报考,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是前妻肖华的姐夫王涤寰,鼎力帮助张艺谋进北电,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
网上很多文章说张艺谋卖血买相机。张艺谋在北京一家电视台做嘉宾时,主持人问他:听说你当年卖血买相机,这是真的吗?张艺谋没有回答。
肖华在自传《往事悠悠》里,对此事写得清清楚楚:张艺谋没有卖血买相机,倒是他工厂里的一个同事工伤流血过多,张艺谋为他献了200毫升的血。
张艺谋看起来比较蔫,不爱说话,但性格倔强,骨子里渴望改变命运。
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消息传开后,张艺谋打算报考,肖华帮他借摄影方面的书籍,还为他整理资料。
张艺谋将自己拍摄的作品裱糊在硬纸板上,然后做成了一本册子。
1978年5月,张艺谋去沈阳出差时在北京转车,把这本册子交给北电招生的老师看。
老师们都说他摄影基础好,但当时张艺谋已经28岁了,而摄影系招生的最大年限是22岁。
年龄超出这么多,他们做不了主,决定向学院领导反映。
不久,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去西安招生,告诉张艺谋:学校不能放宽招生年龄。
张艺谋很难过。这几个老师不忍埋没人才,便去陕西省文化局反映情况,希望对方极力向北电推荐张艺谋。
陕西省文化局的领导嫌这些老师多事,不冷不热地说:你们少管这些闲事,好好招你们的生。
与张艺谋一同报考北电的还有两名男青年,他们年龄合适,都拿到了准考证,而张艺谋却被排除在考场之外。
张艺谋有说不出的失望,肖华急得哭了起来。
早在1977年底,肖华就托姐夫王涤寰打听北电招生的事,走投无路之际,肖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帮张艺谋向姐夫求助。
肖华的姐夫王涤寰是北京人,当时在《中国烹饪》杂志当摄影记者。王涤寰1966年高中毕业,准备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由于特殊年代开始了,他没有机会上大学。
王涤寰让张艺谋将所有的摄影作品精心挑选,再写一封表明自己渴望上大学的信,一同寄给了他。
随后王涤寰找到了著名老画家白雪石先生。白雪石看了张艺谋的作品和信后,愿意向时任文化部部长的黄镇举荐张艺谋。
白雪石(1915年6月12日-2011年4月22日)
黄镇部长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外交家,还是艺术家,周末他经常请一些艺术家到家里做客。
白雪石先生是黄镇家的常客,彼此私交甚好。白雪石先将张艺谋的摄影作品和信给漫画家华君武看了。
华君武大加赞赏。当时华君武是文化部的秘书长,白雪石觉得这事有戏。
第二天,白雪石将张艺谋的摄影作品和书信送到了黄部长手里。
黄镇(1909年1月8日-1989年12月10日)
黄部长看后认为张艺谋是人才,便委托华君武先生办理这件事。
华先生立即给北京电影学院打电话,将黄部长的意见原原本本转达给他们。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国家急需人才,破格录取在全国有先例。
但北京电影学院领导很慎重,特意给文化部写了一份报告,反复强调年龄大,学摄影不合适。
华君武(1915年4月24日-2010年6月13日)
他们的理由是:学生从摄影系毕业后,只能做二助理,三年后才能升为大助理,再熬三年才能当副摄影,要给影片摄像起码要熬8年。要是张艺谋入学,他拍电影就得40多岁了。
黄镇部长在报告上作批示:年龄大,少学两年,4年太长,上两年也行,人才难得。华君武先生亲自带着批示赶到北京电影学院,交给了相关领导。
北京电影学院领导集体研究后,给咸阳国棉八厂发了一封电报,让张艺谋赶紧来北京面试。
厂领导给张艺谋批了一个星期的假,说如果张艺谋被北电录取了,就给他报销车费和差旅费,如果落榜所有费用自负。
张艺谋身边没有钱,肖华从存折上取出50元交给他,然后将他送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这次北京之行,是张艺谋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回忆。他被北电摄影系录取后回到陕西,肖华第一次看到张艺谋笑得那么开心。
但很多同事为肖华担心,因为当时很多人上了大学后就与恋人分手了。肖华很自信,她相信自己与张艺谋是志同道合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国棉八厂的同事也问张艺谋:你是大学生了,以后不会甩了肖华吧?
听了这样的话,张艺谋非常生气。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同时让肖华放心,开学前夕,张艺谋赶到兴平县408厂,与肖华在兴平县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
肖华真心实意帮张艺谋,她的姐夫更是改变了张艺谋的命运。
然而,张艺谋事业有了起色后,却因为巩俐与肖华离婚了,这是肖华怎么也没想到的。
来源:细品名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