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抄袭闹剧升级,关键知情者曝出猛料,茅奖得主也吃过大亏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1-24 13:38 2

摘要:这部剧改编自911连环碎尸案,特别剧中对犯罪团伙的塑造,写实露骨,令人胆寒。

2025年刚开始,国产犯罪剧,就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郭京飞、王千源主演的《漂白》,全网大爆。

这部剧改编自911连环碎尸案,特别剧中对犯罪团伙的塑造,写实露骨,令人胆寒。

不过这边《漂白》刚刚收官,那边却闹出了场外事件——

《漂白》被指抄袭。

原南方都市报的记者王猛,发文控诉《漂白》从原著小说到重要情节,严重抄袭了自己多年前的一份案件纪实调查报告。

在短短的一两天时间内,这起事件迅速升级,多方卷入其中打起了口水战,“闹剧”愈演愈烈。

一切还得从一篇名为《爱奇艺的〈漂白〉把南方都市报的〈漂白〉给“漂白”了》的文章说起。

该篇文章的作者王猛表示,陈枰的剧本和小说,都抄袭了自己2012年发布在南方都市报的深度报道《漂白》。

据王猛说,“911连环碎尸案”当年轰动很大,牵连的人物众多,时间跨越也较长。

但是,案件被侦破之后,警方只公布了案情的大致过程和最终结果,并未披露太多细节。

当时还在《南方都市报》工作的他,决定写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为此他先后奔赴哈尔滨、山西、蒙古等五六个相关地点,详细追踪访谈了上百个有关人员,对这起案件进行了最终还原。

“该案横跨十来年和近十个省份,牵涉人物众多,初稿我写了近6万字,最终成稿1.5万字,耗时一个月。”

南方都市报一位名叫吴倩的资深编辑,最终给这篇报道起名《漂白》。

含义就是一个恶性杀人犯,如何在10年间,“漂白”自己身份。

他没想到,仅仅13年后,相同名称的小说和电视剧,就出现在了市面上。

事件发酵后,王猛又再度发文,并列举了17处涉嫌抄袭内容。

按照王猛的描述,他曾将犯罪人员改名换姓后的消失形容为“水滴融入大海”。

陈枰小说中同样的情况也有“四滴水融入大海”的描述。

王猛表示:“看到这句,我火气就大,如此美妙的比喻,我当年掉了好多头发才想出,就被陈枰抄走了。”

不过,王猛相信“冥冥中自有天意”。

因为他发现“陈枰竟然抄走了当年的笔误”。

按照王猛叙述,两人的作品中,都有把病人的“床头卡”称作“病历卡”的部分。

这一点让王猛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多次回应下来,王猛的态度很明确,这就是洗稿。

那么,面对王猛的指控,陈枰又是如何反驳的呢?

陈枰的抗辩内容,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部分。

一、公有领域内容的合理引用;

二、雷同表达的篇幅占比。

首先,陈枰认为两人的作品基础都是同一真实刑事案件“911特大连环杀人碎尸案”。

你走访了,我也走访了当时的专案组人员。

既然是同样的案件,差不多的受访对象,那么故事的主线和轮廓就必然是相似的。

这一点,陈枰将之称为“公有领域公有内容的合理引用”。

至于“漂白”这个名称,陈枰表示,自己当时采访,受访对象几乎都提到了这个词——

“漂白”这一说法是“专案组对犯罪分子隐身特征的显著认知”,并不属于对方独创。

至于王猛指出的其他雷同之处,陈枰觉得这都不及自己小说内容的1%。

因此“不具备核心表达意义,也不符合‘接触+实质性相似’的侵权要件要求,在法律上不构成抄袭事实。”

有律师表示,在判断文学作品是否构成抄袭时,篇幅占比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这起案子明显有点特殊,因为王猛的作品《漂白》是一篇仅仅只有1.5万字的深度报道。

且因两人都是针对同一案件进行描述,因此,剧情主线和故事内容都难以判定构成侵权。

而刨除内容之后,剩下的能证明是“王猛独到表述”,且能作为抄袭判断的部分,少之又少。

面对这一情况,王猛生气地表示这恰恰证明对方“早有预谋,拼命灌水,把精华内容稀释,试图以此来钻法律空子。”

作为局外人,公众衡量这起闹剧,关注的点,更多在于当事人是不是“主观抄袭”。

结合更多方的回应,我们能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漂白》剧方发了个声明。

“影视改编权购买自陈枰女士出版的小说,并委托陈枰女士进行剧本改编工作。”

声明中还着重强调,“根据合同约定,陈枰女士应负责相关内容合法合规,如产生纠纷,由陈枰女士承担相应责任。

能看出来,剧方主要是“撇责”。

之后,又一位这部剧创作的重要参与者,写了篇“内幕文章”。

他叫呼和巴特尔,是一名职业制片人,在制作公安干警题材上,有着丰富经验。

据他描述,2016年,他在朋友推荐下,看到了王猛的那篇案件纪实报道,很兴奋,当即计划将故事进行影视化。

之后他赶往哈尔滨公安局,采访了3天,回到北京后,又和王猛进行了联系。

半年后,呼和巴特尔找到了编剧陈枰,提供了王猛撰稿的文章《漂白》。

按照文章说法,陈枰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两人又一起走访了多位案件当事人。

但之后,两人对故事的创作产生了分歧,紧接着2019年年末大环境变化,这个项目也就不了了之。

呼和巴特尔形容,自己2022年看到陈枰出版了《漂白》小说时,内心很不是滋味。

他还提到,自己很不满陈枰在声明中“拿自己当挡箭牌”。

值得一提的是,编剧陈枰这些年卷入的抄袭风波,似乎不止一起。

就在这次抄袭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前一个告陈枰抄袭的格十三,也恰好收到二审结果。

2021年,公众号作者格十三表示,由冯小刚导演、陈枰编剧的电视剧《北辙南辕》中,有大量台词与自己发布在公众号上的作品雷同。

比如,由格十三独创的“云配偶”一词及对该词的辛辣解释,在《北辙南辕》中都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内容。

格十三发起了诉讼,只是,在2024年的一审和二审中,格十三都败诉了。

一审法院表示剧方对“云配偶”一词属于“合理引用”。

二审法院认为剧方“使用了格十三的部分表达,但并非完全相同,不属于著作权侵权行为。”

相比这起诉讼,2013年陈枰卷入的风波,明显更轰动。

2013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推拿》被改编为电视剧,陈枰担任编剧。

不久后,原著小说作者毕飞宇却将编剧陈枰告上法庭。

原来,就在《推拿》变成影视作品后不久,市场上却流通起了另一本由陈枰执笔的小说《推拿》。

陈枰在法庭上的解释是,自己的剧本属于全新的作品,享有独立著作权。

自己的小说是基于自己的剧本改编的,并不基于毕飞宇的小说《推拿》,因此不构成侵权。

法院最终裁定,陈枰的剧本并不享有独立著作权,依然要受到原著作品著作权的限制。

因此,法院最终判定陈枰侵害毕飞宇作品的改编权成立,并构成不正当竞争,要求陈枰和相应出版社赔偿毕飞宇14万元,赔偿原著出版社8.5万元

毕飞宇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对于判决结果勉强满意,但他却也表示这是自己曾经“吃过一次苍蝇后得到的教训”

原来,这样的情况在毕飞宇之前的作品《青衣》中已经出现过一次。

那一次,因为他“没留个心眼,被对方钻了空子”,以至于署名陈枰的长篇小说《青衣》顺利出版。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这类版权纠纷,在娱乐圈可谓频频上演。

曾经一位作家的一部小说,对庄羽的《圈里圈外》构成抄袭的判决。

庄羽等了整整两年,又在结案14年后,才得到对方的正式道歉。

连著名作者琼瑶阿姨面对抄袭时,都维权艰难。

她2014年起诉,但直到2020年12月31日,起诉对象才发文就侵犯《梅花烙》版权一事进行道歉。

而现在,该道歉函已经“处于隐藏中”了。

著名导演陈思诚也曾因为“著作权”的事,遭遇对簿公堂。

2012年,编剧李亚玲起诉陈思诚单方面卖掉《北京爱情故事》的著作权,要求赔偿,最终陈思诚输了这场官司。

还有《白夜追凶》编剧指纹被前女友控告“明明是二人共同构思的故事内容和前四集剧本”,结果却成了“指纹是该剧本的唯一作者”。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遭遇侵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不仅是小作者,就连出名拿奖的大腕都深受其害。

只能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更完善的规章制度,更清晰的判别条例,尽量保证所有原作者享有的权利都得到妥善的保障。

如此,才能肃清文学圈的乌烟瘴气,不至于让勤勤恳恳坚持原创的作者们求告无门,心灰意冷。

来源:皮皮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