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争执得越激烈,看客们就越清醒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24 03:00 2

摘要:2025年刚开局,内娱就曝出了多个“大瓜”:先是张颂文深陷家暴指控,负面缠身;然后是李明德手撕马天宇和《三人行》剧组,连续多天霸榜热搜;接着鹿晗又因醉酒直播、言行不当,在微博、抖音、小红书三大平台被禁止关注。

《狂飙》剧照,张颂文

2025年刚开局,内娱就曝出了多个“大瓜”:先是张颂文深陷家暴指控,负面缠身;然后是李明德手撕马天宇和《三人行》剧组,连续多天霸榜热搜;接着鹿晗又因醉酒直播、言行不当,在微博、抖音、小红书三大平台被禁止关注。

三起事件的发酵都源于同一个关键词——情绪。置身赛博时代,有情绪就有流量,无论这情绪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都会引发观众的好奇和站队。而网友靠舆论审判明星基本操守的“互联网升堂”,更是在近年变为常态。此举虽有倒逼真相的功效,但也可能成为炒作、博流量的工具。于是,在各执一词的内娱罗生门中,真相就变得扑朔迷离。

以张颂文事件为例,自去年12月底姜尘发布视频暗指张颂文家暴以来,该事件不断升级,变成了直指他涉嫌家暴、劈腿、与多名女性拍摄不雅视频、偷税漏税等不当行为。其间,姜尘还放出了张颂文主演电影《日掛中天》的投资人企图拉拢她、给她封口费的电话录音,表示自己不为金钱收买,只想陈述事实;紧接着该投资人回应,语音是被恶意剪辑的。此外,1月2日,某娱乐博主还在微博爆料,称张颂文因个人收入与缴税金额不符被税务部门约谈。对于这些消息,张颂文均未做回应,而他的这种“不回应”,又被某些网友解读为“心虚”。

直到1月7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发布提示:我会注意到近期网络平台传播针对个别知名演员的热搜信息,经核实其中存在大量不实内容……涉税问题应以国家有关税务部门公布为准,谨防涉税事项欺诈。这则声明发布后被《人民日报》的官微转发。这意味着,至少到目前为止,张颂文事件还停留在捕风捉影阶段。

真假难辨的指控为什么会引起轩然大波?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曝出的消息太过劲爆,二是张颂文的过往人设太过励志、完美,以至于当网友发现姜尘的控诉对象是张颂文时,震惊甚至多于愤怒。起初,讨伐他的声量随着一条接一条的爆料与日俱增,但是渐渐地出现了一些情绪之上的理性的声音,比如,即使指控不实,对于张颂文来说,也难以自证清白。

李明德 (视觉中国/图)

与张颂文事件相比,李明德的闹剧就明朗得多了。自1月4日手撕《三人行》剧组以来,李明德拿捏流量密码,将左手维权、右手八卦玩得明明白白:一边自诩打工人,爆料自己在剧组、经纪公司遭遇的种种不公;一边以圈内人身份,充当起了网友的“娱乐圈唯一人脉”,回答了网友的各种八卦。然而,只用了短短四天的时间,李明德的抖音直播间就因“刻意炒作矛盾博眼球”被永久封禁,他自己也陷入了抢角色、耍大牌、造女演员黄谣等种种丑闻。

如果说跟张颂文有类似之处,李明德也是“成也人设,败也人设”。他之所以能一炮而火,全因他为自己打造的“打工人”人设——让普通职场人有代入感,有共鸣。而导致后期舆论转变的,恰恰也源于这重人设——他的穷,并非真的穷。有网友扒出,他某次在机场的穿搭行头近五位数,且疑似是奥迪RS6(市场报价145万)车主,一场直播入账近十万。人设垮塌,外加黑料陆续被人曝出,致使口水很快淹没了他。及至1月9日上午,他终于主动结束了这场闹剧:我只想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活着的人!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要再批判我了!我也需要生存,我已经不是“明星”了,我现在是北漂小李!望周知!!

张颂文也好,李明德也罢,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吃到了人设的红利,也承担着流量反噬的痛苦。“人设”本身相当于是一种包装,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通过把自己包装成更好的样子,让自己更有“卖点”,更能满足公众的幻想。久而久之,“人设”就成了明星身上的一种光环或是滤镜。一旦打破了这个滤镜,观众就会觉得“三观崩塌”,陷入错乱:到底谁是真的,谁是装的?

鹿晗 (视觉中国/图)

鹿晗近日的“直播塌房”,恰恰也源于此。作为一个顶流爱豆、优质偶像,他在直播中的不良行为令人不适:只见他醉态尽显,脏话不断,情绪激动时,还会朝网友竖中指。有网友在直播中评论“咋这么丑”,结果被鹿晗怒怼、被粉丝围攻。事后该网友表示,自己第一次感受到了明星的力量,暗示她遭遇网暴,不得不清空账号。尽管鹿晗工作室代表鹿晗道歉“因在直播过程中,做了不良示范,本人在此郑重道歉”,但恶劣影响已经造成,道歉于事无补。

鹿晗用他的行为再一次验证了“人设”的危险性。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的人性底色都是混沌的,有皎洁,也有隐晦。演艺行业从业者凭借他们的表演、音乐等作品被观众认识而成为所谓明星,为了获得效益最大化有些人就开始经营人设,事实上也就为自己埋了雷、立了靶子。

尤其是如今的媒介生态已然不同以往,网络客观上让所有人成为了监督者,明星更应该谨言慎行。一方面这是立了人设之后应该兑现的“承诺”,另一方面也是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值得庆幸的是,在上述三起娱乐事件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积极的信号——公众在向理性吃瓜靠拢。以往,一旦曝出类似消息,大家往往会迅速站队,去相信自己愿意相信、愿意看到的“真相”,宣泄情绪。这次虽也存在类似问题,但很多人都变得更清醒了,不愿意被轻易地带节奏,也能对公众人物祛魅,主打一个多听、多看,“让子弹飞一会儿”——没有急于给张颂文扣上“家暴男”的帽子,去一边倒地批判他;李明德也很快被识破假面,这些都是明证。

如今人们更愿意等待,去等一个真相。依靠这种耐心和辨识力,内娱舆论场才能生出秩序。毕竟,大家已经慢慢明白,我们所看见的,可能是他人粉饰后的假象;我们所听见的,也可能是有心人刻意引导的结果。

南方人物周刊特约撰稿 赵阡合

责编 杨静茹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