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12年的时间,靠卖饼赚到一百万, 没有想着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全部拿出来给弟弟买车买房。
潘晓梅绝对算得上是扶弟魔的最高境界,堪称现实版的“樊胜美”!
用12年的时间,靠卖饼赚到一百万, 没有想着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全部拿出来给弟弟买车买房。
为了弟弟,甚至连自己的婚姻都成了牺牲品。
很多人都说,她为家庭付出的那些钱和心血根本不值得,可潘晓梅却从没后悔。
她究竟是一个“伟大的姐姐”,还是被家庭捆绑的无奈牺牲品?她这些努力与付出,真的值得吗?
19岁的时候,潘晓梅就在安徽街头巷尾卖烧饼,12年时间风雨无阻,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按理说,这已经足够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她却从未享受过一分一毫。
所有的一切,她都为弟弟准备了:房子、车子、甚至是家里的一切支撑,都是她背后默默奉献的结果。
这还不算什么,她还想把自己生意火爆的店面转让给弟弟,丈夫为此和他大吵,
最终二人选择了离婚。
在外人看来,潘晓梅就是一个典型的“扶弟魔”。
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帮弟弟解决生活难题,自己却空空如也,连一件新衣服也舍不得买。
很多人会觉得,她不值得。
外人看起来,她的人生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是彻底成了家庭责任的奴隶。
她早已不再是那个为了自己奋斗的年轻女孩,而是无条件地为弟弟奉献自己的全部。
其实潘晓梅并非天生就是一个“扶弟魔”。
她出生在安徽省定远县,作为家中的长女,下面有一个弟弟和妹妹,由于父亲长期病重,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
后来家里的重担几乎全都落在了母亲和潘晓梅身上,所以她从小就承担了照顾家庭的责任。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她早早辍学,外出打工,做过服装厂工人,做过街头摊贩,什么活都能做。
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要离开这个家,在她看来,家庭需要她,她便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替父母分担一切。
她把自己从小到大的大部分青春都交给了家庭,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在潘晓梅心中,弟弟是家庭的未来,她的付出,才是维持家族运转的关键。
这种观念,从她的母亲那里一代代传下去。
后来开始卖烧饼后,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忙到深夜。
慢慢她手里的积蓄越来越多,她的手艺越来越精,生意越来越好。
她让家里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可家里似乎一切都要以弟弟为中心。
弟弟考上了大学,母亲希望她为弟弟支付学费,弟弟工作了,母亲希望她为弟弟买车。
弟弟结婚了,她还得给弟弟买房,这条路似乎永远走不到头儿。
“扶弟魔”现象并不是潘晓梅一个人的写照。
在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也有这样的经历。
她同样身处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在家里,她是“长姐如母”的那一个,她为哥哥提供一切,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和个人生活。
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尤其是她的哥哥。
樊胜美30岁时,依然在为哥哥买房还贷款。
她有着外资企业的高薪工作,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她的家庭关系把她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在亲情的压力下,樊胜美不得不为哥哥出钱出力,甚至连自己结婚生子的权利都被迫放弃。
可是她的付出换来的是家庭成员的冷漠与“理所应当”。
她没有勇气对父母说“不”,也无法逃脱家庭的枷锁。
即便自己辛苦工作,赚到了足够的财富,却总是被家人“理所当然”地要求去支持。
无论是潘晓梅还是樊胜美,都能看出来家庭责任感与性别角色的错位。
在很多家庭中,女孩常常被赋予过重的责任,尤其是长女。
她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照顾弟弟妹妹,甚至放弃自己的梦想去支持弟弟的未来。
这种过度的责任感,让她们逐渐迷失了自我,最终沦为家庭责任的牺牲品。
不只是潘晓梅,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她把所有的钱都用来照顾弟弟,甚至连自己的幸福也被牺牲掉。
但“扶弟魔”并非女孩们的错。
她们大多是家庭的受害者,长期被错误的家庭价值观和性别观念所困扰。
如果不能觉醒,继续做“家中救世主”,她们将永远陷入无休止的负担中,最终失去自己。
要走出“扶弟魔”的困境,首先需要做的是自我觉醒。
女孩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仅是家庭责任的延续,她们有权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通过心理学的帮助,学习如何平衡家庭与自我,逐渐走出家庭束缚,找到自己的方向。
只有当她们开始爱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才能真正释放自己,拥抱属于自己的生活。
电视剧里樊胜美的经历,就真实反映了当今社会重男轻女的现象。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非无止境地为他人付出,牺牲自己的一切。
希望在未来,不论是潘晓梅,还是樊胜美,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走出“扶弟魔”的困境,重新找回自己。
潘晓梅的选择没有错,她所做的一切,都源自内心的善良与无私。
但她付出的背后,是否已经失去了自我?如何找到平衡,是她乃至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极目新闻:“卖饼12年给弟弟买房买车”当事女子:不在意扶弟魔说法,家里好我才能好--2022-11-27
极目新闻:33岁女子卖饼十多年给弟弟买房,也不能说网友多管闲事--2022-11-27
来源:小阿蔓的梦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