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队自己知道自己这个畏黑的毛病,家里装多几个感应灯不过分吧?充电那种,平时充好电,没电也可以用上。
在说第二个案子之前,我想吐槽两点:
第一:
关队自己知道自己这个畏黑的毛病,家里装多几个感应灯不过分吧?充电那种,平时充好电,没电也可以用上。
第二:
两个案子,已经植入了三个广告了。
第一个案子是啤酒,第二个是什么特饮,第三个是贴吧。
不是不让植入,植入的同时,多花点心思在剧情上,同步进步不行吗?
现在感觉就是智商都花在植入广告上了。案子的问题多了去了。
接下来进入分析正题。
第一点:女警查案全靠贴吧和巧合
其实能看得出来,第二个案子的主要作用是女警成长线,顺便主线上发展一丢丢。
但是,这个女警成长线诸多巧合,显得有点假。
不是不能有巧合,巧合一两个是命运的安排,巧合七八个,是编剧的刻意。
我们看看多少个巧合。
女警去查虐狗案,罪犯刚好也绑架了孩子,这个大巧合是可以成立的。
因为最终要导向两拨警察汇合。
这是第一个终极巧合,是案件的基石。
她坐火车,因为见义勇为,遇到火车上的警察,这个巧合也可以成立,因为符合她的人物性格,符合她做人的原则,这是基于人物性格遇到编剧塞给她的事情能做出的正常反应。
第二个遇到罪犯的巧合,也是合理的。
但是,第三个巧合,她去吃个早餐,就遇到卖表的,卖表的刚好卖过表给罪犯,她跟卖表的纠缠了那么久,得到罪犯(也就是乘警)信息以后,走出来罪犯刚好路过。
这一波巧合,就有点刻意了。
然后,她跟踪罪犯,本来跟丢了,但是罪犯躲进了家门,刚好不关门,让她进去,就更加刻意了。
本来她已经跟丢了。
请问为什么罪犯进了家门故意不关大门呢?
等着别人进来发现自己的秘密?
然后,女警进去,刚好就能打开地下室的门。
罪犯干的是拐卖儿童和虐狗啊,这么严重的事,为什么地下室连个门都不锁呢?
这两个巧合也非常刻意,就像等着女警进去,发现自己的秘密,然后带着孩子跑。
接着就是打斗的设计。
看得出来,女警基本上不是想要把他打倒的战术,她是只要稍微挣脱了,就想要去抱孩子。
我知道,你想要体现女警爱孩子,但是咱们在搏斗,原则上应该是至少先把犯人打趴了,再抱着孩子跑吧?你没打倒他,你跑得了吗?
接着就是关刚好赶到,而且还不带别的警察,明明他当时身边是有一堆警察的。
我就特别不喜欢这种为了体现主角牛逼的降智操作。
明明自己跟一堆警察在一起,但是一得到消息,不是叫兄弟们一起上,而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开车去很远的地方救人。
然后还刚好在千钧一发之际赶到,刚好自己又能武力压制。
这就是巧合之中的巧合。
第二个就是贴吧人提供信息破案这件事。
这一两年大家也很喜欢互联网破案。
天涯上曾经也出现过素人分析案情,被猜到八九不离十的事。
但这个是少数。
千万分之一的概率。
如果素人个个都如此神勇,警察叔叔的专业何在?
其实我们也经常在美剧和韩剧里看到这种通过网络破案的内容。
但是,通常不会让关键信息由网络判断。
而是网络中的人,在警察的主导下,各种诱导前提下,提供一些边角料,分析案情的是参与案件的警察。
也就是主导者是警察。
但是,这个女警参与贴吧聊天的事,很明显,提供关键信息和做出判断的都是贴吧用户,而不是女警。
女警就像被贴吧人扯着的木偶,她每次的发言,都是顺着别人想好的思路发言,而不是自己在主导思考方向,也就是她顺着贴吧人给的方向去查案。
她在这件事上体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她的执着而不是她的能力。
这就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也算是编剧刻意给她喂信息。
给观众的感觉是,其实这个角色换了谁都可以,她即便破案了,观众的感受也是,编剧想要让她上位,而不是她这个角色本身靠自己的能力破案的。
这跟关队每次对着现场巴拉巴拉一堆分析,上一季女法医靠自己能力对尸体一顿操作猛如虎完全不一样。
是不是自己真才实学,对比太明显了。
第二点 案件套环比第一案有进步
这个案件的套环,相比第一个案子要稍微新奇和复杂一点。
第一点我说了,这是两拨警察两个方向查案,最终回到同一个罪犯的结构。
这个结构在TVB的古早港剧里经常被用到,美剧、韩剧里也常用这种手法,属于一种经典套路。
查案过程中还内嵌了同样的经典套路。
幕后势力找活珠子去搞事,刚好关队这边也去找活珠子问情报,于是活珠子利用关队弟弟去干别人让他干的事,幕后势力又去杀人。
也是两方同时无意中走向了同一个目标。
从宏观上来看,这种结构在同一个案件里的反复应用,能强化套路给观众的印象。
是不是真的巧妙,要看完全季才知道。
因为第一个案子也出现相似的套路叠加,第二个案子又出现了,就显得编剧非常刻意地应用这种结构,相比第一季,处处充满了刻意,让编剧更像一个在学习的生手,而不是写出过第一季案子的老手。
以上,我会继续观望。
来源:马丽杂烩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