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某一天他睁大求知若渴的眼睛盯着你问:时间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回答呢?是告诉他每天 24 小时就是时间?还是说分秒日月年就是时间?是简单地敷衍他,不停跳动的荧光数字代表着时间?还是耐心地和他讨论,时间是事件发生先后次序的度量?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特别矛盾:非常希望孩子提问,但也非常怕孩子提问。
如果某一天他睁大求知若渴的眼睛盯着你问:时间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回答呢?是告诉他每天 24 小时就是时间?还是说分秒日月年就是时间?是简单地敷衍他,不停跳动的荧光数字代表着时间?还是耐心地和他讨论,时间是事件发生先后次序的度量?
反正对于我来说,面对这样的提问,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随便敷衍,会打击了孩子的求知欲。但我又苦于找不到小朋友可以理解的方式,向他传递科学的观点!这有点像面对一个恼人的绳结,并非无解,可就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我相信,这种无力感很多家长都遇到过。
意外的惊喜
2018 年,我偶然在喜马拉雅 APP 上听到一个音频专辑《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听完之后,我大为感慨:天哪,相对论这种高度抽象和复杂的理论,竟然可以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也能听懂,并且还不失科学性。原来还有这样一些科普人,孜孜不倦的深耕青少年科普领域,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既引导孩子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又为家长们答疑解惑。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向全社会传递科学精神。
专辑在喜马拉雅app上线后受到大家的喜爱,
累计收听量近780万
对于我这个核工程专业毕业的成年人来说,相对论发展的整个历程和相关的知识点,其实并不陌生。对《时间的形状》这个专辑,我最初是抱着可有可无、解闷儿的心态,打算有一搭没一搭听的。主播汪诘是浙江绍兴人,他那一口绍兴味儿的普通话,非常有辨识度,有点“温润如玉,娓娓道来”的感觉。主播叙事的节奏紧凑、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引人入胜,还时不时蹦出点儿小幽默,让我乐一乐。
听这个专辑,我时常感叹:这么严肃的科学话题,居然可以讲得这么好玩儿。他把爱因斯坦称为“小爱同学”(想想也对,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时候,只有 26 岁,可不是“小爱”嘛)。为了讲解相对论中的一些关键要点,主播编了一系列大开脑洞的悬疑探案故事,这种科普写作手法很独特,对青少年特别有吸引力。
记得有一次,我车上坐了一个 7 岁的小朋友。平常在车上,他不是上蹿下跳的闹腾,就是玩手机。而那天,车上正在播放《时间的形状》这个专辑中的一节——光的故事。小朋友显然被伽利略做实验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一反常态地安静严肃,就这么听了一路,下车的时候还吵着要父母找动画片《咪姆》找给自己看,因为音频中提到了这部我小时候看过的科普动画片。
后来小朋友的爸爸告诉我,小朋友在三年级暑假期间,把《时间的形状》整整刷了三遍,厉害。
我还记得,有一年过儿童节,我买了几本《时间的形状》,作为节礼送给几个朋友的小孩。令我没想到的是,不仅所有的孩子都看完了这本书,连他们的父母也都看了。更有趣的是,有三家人都产生了一个“现象级”的状况:全家人经常就书中的某个情节,进行激烈地辩论,往往是谁也不服谁。到了第二天,只要有人起了头,就会再次出现新一轮舌战。有个学文科的家长还跑过来跟我说,以前她从来没想到自己能看完、看懂一本讲相对论的书,这本书对她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她似乎懂得了什么是逻辑加实证的科学思考。
《时间的形状》书籍在豆瓣上好评满满
2024 年 6 月,我们单位的工会活动,还组团看了汪诘自编自导的科普电影《寻秘自然:地球往事》,我们四十多个大小朋友津津有味地看完了电影。这部电影讲得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而著名的寒武纪化石宝库——云南澄江生物群化石地博物馆,就在我们附近,几个家长和小朋友出了电影院就相约周末去参观。可见,当科学被搬上大银幕,能为观众带来多大的震撼。
《寻秘自然:地球往事》点映现场画面
这两天,我看到“寻秘自然”的一个官方消息,令我喜出望外。《时间的形状》原著作者汪诘,居然把这本书拍成了电影。我真是难以想象,怎样才能把相对论这种深奥的理论拍得让老百姓不打瞌睡。这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智慧和技巧。说实话,我心中有些忐忑,但又充满期待。不过,以我对《寻秘自然》前作和对汪诘叙事能力的了解,我相信这部电影会带给我惊喜。
哎,真想早点跟孩子一起去电影院,有点等不及想看了,煎熬啊。
来源:左右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