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一秒钟》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22 10:37 2

摘要:张导如果在七十年代中末期就开始做导演,那么这部《一秒钟》肯定会拍成一部很成功很催泪的真正意义上的“伤痕电影”,那也就不会删剪主要情节来由的具体描述,也不会产生什么所谓的“技术原因”影响到电影节上参展。

一秒钟……

张导如果在七十年代中末期就开始做导演,那么这部《一秒钟》肯定会拍成一部很成功很催泪的真正意义上的“伤痕电影”,那也就不会删剪主要情节来由的具体描述,也不会产生什么所谓的“技术原因”影响到电影节上参展。

影片中有好多似曾相识的影子:张译有点像《芙蓉镇》里的姜文,刘浩存有点像《巴山夜雨》里的张瑜,范伟有点像《牧马人》里的牛犇。

如果我是副导演,我会建议张导在影片最后范伟举报张译后,拿着棍子来抓张译的保卫干事们,里面应该安排一位扎着羊角辫、年轻气盛的小姑娘对张译也毫不留情地挥拳猛打,使劲过大不慎摔倒,张译在众棒之下还下意识的把她拉了起来,姑娘摔伤后额头渗血,张译心疼的对姑娘说:“我想看的这部新闻简报22号里有一秒钟我女儿的镜头,如果活着也和你一样大,跟你很像,一样漂亮”……在小姑娘茫茫然的神色下,一队人押着张译在黄沙中走着。此时范伟偷偷送给张译的两格电影胶片被保卫干事们翻了出来,胶片被扔在黄沙上,看到张译撕心裂肺拼命的想要把胶片抢到手,小姑娘假装系鞋带把就要淹没黄沙中的胶片偷偷攥在手心,两年后,当年弃落胶片的大漠里,姑娘面对从劳改场出来的张译说:“你不是说我像你的女儿吗,那以后我就做你的女儿,爸爸,对不起”……胶片最后回归张译,我觉得比两年后没找到好(当然张导放弃找到的处理也有他自己的想法,细思极恐,这胶片埋没黄沙中的遗憾,是不是他在对过去的某些东西耿耿于怀,坚持不可饶恕!按照他一贯独特的场景色彩和风格,整部影片有很大篇幅的黄沙大漠是不是也有什么暗示和某种暗喻)。

还有,保卫干事押着张译向大漠走时,刘浩存像《戴手铐的旅客》结尾小蔡明泪别于洋喊出“刘伯伯”那样也向张译喊上句“你在车上不是说你是我爸爸吗?我现在就喊你爸爸!”失去女儿的张译先后又拥有了两个女儿,这样拍,是不是他在女儿因为他去劳改而为了好好表现才失去生命的痛苦折磨中得到些许缓解,同时也有了催观众泪下的效果。

影片中有两处情节细细琢磨起来很惊心:一,假设新闻简报22号里这一段,青年学生学习十九粮店先进事迹掀起争做工作标兵的热潮的新闻是真实的(即使不是真实的,也是张导在这部影片里借用来所要表现“真实的”),张译女儿在父亲劳改后,为了融入革命队伍,十四岁小小的年纪为了表现自己与父亲思想觉悟的不同,而抢着扛面袋争做工作标兵死于意外后,新闻简报还截取其死亡之前的这几秒画面大张旗鼓慷慨激昂用来做人人争当先进的思想宣传,普通人的宝贵性命在政治与典型面前如此渺小轻微,这是不是显得有点很残酷。正像影片中张译所说:“十四岁,你和大人争什么?”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代,宣传、引导、鼓噪人们互相争来争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二,保卫干事们挥舞棍棒控制住张译,有的甚至头破血流,事后却一本正经认真观看范伟犒劳放映的《英雄儿女》,看到感人情节时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与他们对张译这个罪行并不严重、深爱女儿的父亲毫不留情刚刚拳脚交加,实施残暴行径和随后押送途中不顾张译的撕心裂肺无情地把两格胶片抛弃黄沙之中,彻底断了张译对女儿最后的一丝念想,没有丝毫的同情和一点点的人性,这是具有多么强烈的讽刺和悲剧意味。

影片中三位主角最可圈点的是范伟饰演的范电影,范伟演得不错,他风趣幽默,狡黠圆滑,精于算计,深谙生存法则,但他又是不折不扣的好人,算不上真正的有坏心眼,他想出法子给张译多次连续放了22号新闻简报(就算是他被张译恐吓胁迫,这法子不用也是可以的),在22号简报即将结束轮流放映前圆了张译与女儿见面的数十次一秒梦,可最后还是举报了张译,但他却又违规剪下一秒钟中的两格胶片偷偷送给了张译,显露出他在现实中的无可奈何(对于举报他也只能这样做,别无选择)。整部影片中这个人物的每一秒刻画都是在诉说时代的产物、社会的悲剧。

影片片尾曲歌词看上去优雅含蓄,实则一头雾水,算不上无病呻吟,也是不知所云,我感觉没必要出现,尤其是这样涉及社会和人性悲剧的影片大可不必,片尾曲唱得太好了反而感觉影片不伦不类,削弱了对主题深层表达的力度。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秒钟》删掉的有多少个一秒钟,不得而知了,这删掉的无数个的一秒钟,不正是这部电影《一秒钟》在揭示某种悲哀时自己又面临的某种悲哀么。(2020.12.11)

来源:春风一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