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大风厂的下岗工人们,非常契合契合现如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大风厂的下岗工人们,非常契合契合现如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大风厂原本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在京州市应运而生,是很多城镇职工安身立命的饭碗。
后来,大风厂的效益出现滑坡,濒临倒闭破产。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陈岩石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凭借一己之力,真的就把大风厂给救活了。
经过企业改制后,大风厂变成了大风服饰集团,但是换汤不换药,工人们还是原来那班人马。
由此,这场改制由于不够彻底,或者是人马班底的掣肘,形成了尾大不掉的遗留问题。
一方面,企业的降本增效并没有显现出来,还是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硬伤;
另一方面,京州市的房地产开发进程轰轰烈烈,势如破竹,大风厂已经成为光明湖畔的一块疤痕,岌岌可危。
利益争夺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一、郑西坡进退两难
郑西坡只不过是大风厂的工会主席,既不是总经理,更不是董事长,他的存在感却是最强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
郑西坡是典型的文化人,喜欢喝点酒,吟诗作赋,漫卷诗书喜欲狂。
从心性上来说,郑西坡和陈岩石趣味相投,也正是陈岩石出面挽救大风厂,由此认识了郑西坡,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是,作为文化人,郑西坡并没有解决疑难杂症的本领和技能,单凭文化人的情结,郑西坡只会是一腔孤勇。
大风厂面临征地拆迁,遭遇第二次危机,陈岩石指派郑西坡出面斡旋,但是,面对京州市光明区区长孙连城的躺平摆烂,郑西坡也是束手无策。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风厂征地拆迁和工人安置的费用,都被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拿去拆东墙补西墙了,孙连城做不了主,耷拉着脑袋,无可奈何。
大风厂下岗工人与山水集团拆迁队的矛盾不断加剧,根源在于没有一位得力靠谱的话事人,能够化解这场危机。
那个时候,陈岩石已经从汉东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任上离休,影响力极其有限。
而李达康和祁同伟的意图明显、意志坚决,郑西坡再如何使劲浑身解数,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这样一来,郑西坡就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局,他既无法满足下岗工人们的诉求,也无法向陈岩石交差。
因此,陈岩石主动请缨,将无辜的小孩子替换下来,甘愿被人劫持,也就不意外了。
二、郑胜利下手摘桃
郑西坡的儿子郑胜利,更像是一位跑龙套的角儿。
郑胜利开设了一家皮包公司,把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忽悠过来,带着大风厂的下岗工人们入镜拍摄招生视频短片,着实令人哭笑不得。
郑胜利本身并不是下岗工人,之所以在大风厂还有生存空间,主要还是得益于父亲郑西坡的资源分配。
郑胜利就像是跳梁小丑,演一出是一出,其实显露出大风厂与大风服饰集团的利益斗争。
郑西坡是大风厂工会主席,是原来工人班底的话事人,尽管不够鼎力,却让儿子郑胜利好处占尽,得到了血缘关系的授权。
蔡成功是大风服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翘楚,面对下岗工人们的围堵,被打得头破血流。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郑胜利虽然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却跳起来摘到了桃子,成为了大风厂新的话事人。
自始至终,大风厂的下岗工人们并没有真正当家做主,职工代表大会没有推选出真实有效的代表人物,却被一个外人抢占了先机。
可以预见,陈岩石被劫持的事件发生后,山水集团董事长高小琴如梦初醒,最后选择妥协,在征地拆迁和工人安置协议上签字。
这场交易合约,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工人们,而是郑胜利。
来源:江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