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韦雪之后,情感导师急换教材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20 13:51 1

摘要:硬糖君采访过几位情感导师、平时又高强度刷抖音豆瓣小红书,于是经常被回避型人格、焦虑型依恋、布女石男等专有名词轰炸。相信这些术语在诞生之初都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世界,但其泛滥成灾反而让世界变得更复杂了,同时令人感到绝望。

作者|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首先致谢李诞。

硬糖君采访过几位情感导师、平时又高强度刷抖音豆瓣小红书,于是经常被回避型人格、焦虑型依恋、布女石男等专有名词轰炸。相信这些术语在诞生之初都是为了更好地解释世界,但其泛滥成灾反而让世界变得更复杂了,同时令人感到绝望。

所以,当李诞在直播间读粉丝投稿,对此类语言模式直接吐槽“能不能说点听得懂的”“现实里你们真信这玩意儿”,硬糖君真要振臂高呼:吾道不孤!

而这,也正是2024年情感内容领域最大的变化。

很长时间里,热门情感内容其实都是一种特供品。网红情感导师们也只提供付费服务,跟他们连线互动的,大多是那些试图通过婚恋完成阶层跨越的捞男、捞女。那些当代结婚员上岸的故事,距离普通人其实很远。虽然难免有不明就里的人痛感“世风日下”,但咱高强度冲浪的人都知道,这就是听个乐子,最多让我们过下当网络判官的瘾。

普通人的普通恋爱困扰不会付费咨询,情感导师们自然也并不关心,更别说展开“专业”分析、解答。但就在2024年,李诞和韦雪的走红打开了新局面,很多普通人的情感困惑也开始被看见、被讨论。

当情感咨询进入一种免费模式,生产端和消费端都出现了变化。情感内容不再是直接交易,而是吸引大众围观的流量密码。李诞和韦雪都获得了超预期的关注,并通过直播带货快速变现。这条网文、短剧都走过的“免费”路,现在轮到情感内容了。

新视角带来新流量

在李诞的直播间,每每读到那种罗列条件、问面包爱情该选哪样的投稿,他总会不厌其烦地强调:“爱情不要这么功利主义。现实一点,实事求是一点。但现实和功利有区别,不是一回事儿。”

这就站到了情感导师们长期信奉的等价交换原则的对立面。

从ayawawa到雪地女王再到曲曲大女人,几代网红情感导师的核心思想都是让人去坚信:必须有意识地布局与行动,才能在爱情里把功绩主义做到极致,获得亲密关系里的主动权,最终实现回报大于甚至远大于付出。

情感导师直播间的一切困惑,都是关于回报率、性价比的困惑。曲曲大女人当初一夜爆红,正是因为粉丝在其直播间咨询“豪掷2000万的客户和富豪现任选谁”,让吃瓜群众发现原来感情能被列成表格来比较取舍。曲曲大女人最热门的一本“教科书”,就叫《金贵的关系》。

但这种“捞女”故事的冲击力,就来自于它的稀缺性。普通人只能猎奇、无法实操,而且多听几个也就不稀奇了,注意力难以长久停驻。所以,几代网红情感导师名气虽大,但她们的热度天花板相当明显,都是阶段性爆火后慢慢沉寂。如今呈现为“王不见王”的格局,集中服务精准用户。

其实在2024年初,情感内容的创作已经出现一些微妙变化。新一批情感导师开始瞄准普通人,通过直播连麦来解决一些更现实、更寻常的情感问题,比如恋爱送礼、情侣断联、夫妻逼离等等。可惜很多内容预制味太重,一看就是提前安排的剧本和演员,最终又还是走向付费咨询、课程销售,因而转型、起号的效果都一般。

这就体现出李诞、韦雪的定位优势。他们原本都只是分享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里解答粉丝、观众的情感困惑,直播间慢慢变成一个面向普通网友的“树洞”,最终摸索出一套固定的创作模式,整个过程自然丝滑。

更关键的一点,是他们提供了全新的情感观察视角。近十年,网红情感导师基本都是大女主人设,李诞的出现,填补了男性创作者的缺位。他给投稿者提议时会剖析男性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对“他到底怎么想的”这个常见问题做出更令人信服的回答。

韦雪则是罕见的实战派。曲曲大女人、ayawawa这些网红情感导师,还需要成功客户的案例来加持法力。而韦雪呢,自带“恋爱祖师奶”光环,坐拥要死不活的前夫、浪得要死的前任、年下听话的现任。这仨人还总在她直播间“打”做一团、猛刷存在感。她来教姐妹们怎么脱单、怎么走出分手痛苦、怎么避免精神内耗,何愁没有说服力。

而归根结底,李诞、韦雪能飞速崛起为情感顶流,还是得益于内容离大众足够近。有困惑的投稿、提问,没困惑的当直播版《老娘舅》看,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动情又不伤情,这就突破了该内容赛道的天花板。

付费学院派,实用生活派

传统情感导师的本质是销售。他们通过卖课、卖咨询来实现收益,围观群众没有进入付费体系,就只能看到部分内容,甚至只能看到一个结果。你要问具体怎么执行,那是另外的服务、另外的价钱。

作为曾经的情感顶流,曲曲大女人直播连线一次的收费在800元左右。粉丝如果想进入她的社交圈,则需要再支付会员费、课程费、陪跑费等等,主打一个不设上限、多多益善。

硬糖君接触过的几位情感导师都表示,他们日常潜伏在粉丝群、朋友圈,一旦发现哪位潜在用户伤春悲秋,工作人员立马前去嘘寒问暖,“人在价值感低的时候最愿意花冤枉钱。”同时,为了提高付费的可能性,情感导师们说什么、做什么都要保持一定神秘感,最高境界是达到玄之又玄。

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情感导师都爱说“专业术语”,进而要创造自己的理论体系,人均学院派。而两相对比,李诞、韦雪输出的内容真是通俗太多了。没什么深奥的理论框架,每个观众都能当场消化,还在弹幕里进行补充、讨论。

硬糖君一直怀疑,第一批跑去李诞直播间投稿的用户,应该就是既饱受感情困扰、又不愿意给情感导师花钱、还对着情感教材自纠自查过。要不然,她们的投稿也不会字里行间全是情感黑话,惹得蛋总直呼“这说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面对这些心乱如麻的投稿,李诞常规的处理方式就是做减法。一个读起来都要五分多钟的故事,他几秒钟就能找出问题的根源。比如,反复强调自己具有“主体性”的女生,犹豫自己到底应该选“10亿的相亲对象,还是收入平平的真爱”。李诞立马点破——“你要找自己”,“先见一面再说,得男生相中你再苦恼,别幻想这么多”。

很多时候,李诞甚至不会给建议,只是把投稿用户的心理活动重复一遍。其实很多人已经有自己的答案,TA们只是需要一个人来帮自己下定决心。说到底,普通人的生活容错率低,有些选择要从外部的鼓励里得到勇气。

如果说李诞是人间清醒,那韦雪就是内核稳定,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好心态决定女人的一生。恋爱脑还在苦修断联大法,韦雪粉丝已经在高喊“男人拽你就甩”“三天必须放下,五天找到下家”的韦氏口号。

李诞和韦雪讲的其实是一些实用的、普世的道理,不只能作用于亲密关系,在家庭、职场、社交等场景也适用。李诞流传最广的三句话——“学习爱自己”“不要因为仇恨做任何事情”“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就被广大网友用来指导日常生活。

实话说,这些其实跟“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大胆的人奖励一个新的开始”等流行金句没什么太大区别。但人嘛,总是需要一些新金句来讲透老道理,给自己一个豁然的开悟和行动的决心。

情感与情感内容,向何处去

追过李诞、韦雪直播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他们给出的观点之所以简单、直接,很大程度是因为投稿对象所描述的感情困扰,也并没有那么难解决。

不排除有旁观者清的情况,但更关键的一点还是,现在的情感内容处在复杂化和简单化的两个极端,导致很多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降低,而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了。谈个一年半载的恋爱,就已经能被划入“沉没成本太大”?是硬糖君太迟钝了么!总感觉这时间都不够了解一个人啊!

情感导师用理论体系包装情感,让每一种亲密关系都必须“苦心经营”;互联网爱情军师们则把一切烦恼归结于自讨苦吃,一句“智者不入爱河”走天下。以前网友劝分还讲究个有理有据,现在已经粗暴到甩下一张“业务量太大,分,我去下一家了”的梗图就潇洒离去。

无论是哪一方,他们解决情感问题的方法,都是由一种声音或者最大的那个声音决定的。最典型的是,恋爱脑已经被列入绝症,几乎处在亲密关系的最底层。

那么问题来了,李诞、韦雪在情感领域的意外走红,对情感创作者们是冲击还是喜讯?

目前看来应该是好消息。情感这门生意做了这么多年,始终存在一个没能解决的难题——用户数量有限且商业模式单一。培养新的付费客户困难,情感导师们就要尽可能提高老客户的黏性。客户的问题太快得到解决会流失,太久得不到解决会有口碑翻车的风险,把握这个尺度得有多难。

所以网红情感导师们最终都会走向资源共享。他们以私享会、粉丝群这样的模式来打通社交圈,给高净值用户提供向上社交的机会。普通创作者没办法做到这个程度,就只能通过降低投入成本,如利用AI批量生产课程、进行更快的知识体系更新来增加付费场景,或者做其他增值附加服务,比如玄学法器、法事。

李诞和韦雪这批后来者,真正把情感内容的盘子做大了。事实上,已有一批情感内容创作者开始模仿转型,把普通用户的案例当成引流素材搬进直播间,不再执着于卖课变现,转而尝试“内容打赏”式直播带货。一位情感主播就告诉硬糖君,他们跑了过去3个月的数据发现,“卖小零食比卖大课的收益要好”。

过去几年,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越来越谨慎,亲密关系也慢慢被驯化成一种消费模式。大家无法接受风险,害怕体会任何消极负面的感觉,只有快乐的、没有副作用的爱情值得推崇,那些要死要活、纯爱至上的爱情已经过时。付费也好,免费也罢,只要还有人困在其中,情感内容就永远还是刚需。

来源:娱乐硬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