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4年,在沈阳出生的一个小男孩,被起名为铂。这个名字包含了长辈对他的珍爱和祝愿。
铂,俗称白金,属于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浓度只有百万分之0.005。
1964年,在沈阳出生的一个小男孩,被起名为铂。这个名字包含了长辈对他的珍爱和祝愿。
后来,这名男孩果然天资不凡:2岁半能背诵30多首毛主席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时成绩比大他两三岁的学生还好;6岁学《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八九岁学习天文,能识别几十个星座;9岁就会吟诗作赋;11岁开始下围棋并获市级少年组、成年组围棋第二名;13岁参加高校特别招生考试,7道数学题答对5题,经提示又做出1题,还在20分钟内赋诗一首《报考有感》;不到14岁被知名大学破格录取。
《人民教育》杂志上的相关报道
上大学以前,他小时候刚开始的表现,现在一些经过早教的孩子或许也能达到;五六岁以后他更加出类拔萃,频频“开挂”,上大学更有如“神迹”,在1978年火遍全国。他的事迹不光被众多报纸电台报道,还被拍进当年的电影中。
13岁时,他被江西冶金学院的倪霖看好。倪霖写信给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这位江西赣州八中高二年级的少年天才———宁铂。
看到此信,方毅批示当时为中科院下属单位的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1978年3月,不到14岁的宁铂步入中国科技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他也是首届中科大少年班里最出名的一个——他的学号是001。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时代的口号。中科大秉持“不拘一格选人才”,从全国选拔了几十名天才少年组成首届少年班。
方毅副总理来校视察,点名要跟宁铂切磋围棋,结果宁铂连赢两局。
据说,当时到中科大采访的记者几乎满校园都是,宁铂成为很多人采访的对象。
出道即巅峰。
顺应时代潮流,“第一神通”宁铂成了“弄潮儿”。
但是,这些华丽人设并非这位少年心里想要的。
入学一年后,少年班的学生要分专业。
被寄予厚望的宁铂,被老师建议选择物理。在当年,物理是“明星”专业,约等于现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之类。
但宁铂不同意。在班上,他的数学不算好,物理甚至是宁铂最差的一门功课,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天文专业。
那时,中科大没有天文专业,所以宁铂想转学去南京大学天文专业。
这是宁铂的第一次反抗。
但是被潮流裹挟的少年,早已无法左右自己了。
宁铂作为一个招牌,一个代言人,是中科大不能抛弃的。
学校对此事的态度是,“既来之,则安之。”
宁铂给父母写信诉苦,父母回信劝慰道:“看开一点,坚强一点,不要意气用事。”
读着不喜欢的专业,宁铂的成绩大幅下滑,性格也变得有些怪异。
眼神中透着桀骜
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并不稀奇。
年少的宁铂有些早熟,可是年长他好几岁的女大学生,都不认可他这种“早恋”,认为他还是个小孩子。
虽然有些磕绊,宁铂还是读完了四年大学。随后,他留校成为物理教师。那年他19岁,成了全国最年轻的讲师。
但在此后,宁铂的发展轨迹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
戴着“少年天才”的帽子,他不能失败。
宁铂三次报名考研,三次没有参加考试。
三次考托福,三次没有通过。
他和一位女崇拜者结婚,婚姻生活没有改变他。
宁铂日渐沉迷宗教,吃素,研究哲学问题,变得越来越出世。
后来,他几次“出走”,下海做过生意,又跑去出家,都被找了回来。
1998年,宁铂受邀出现在当时影响很大的电视栏目《实话实说》中,那一期节目的主题为探讨神童教育。
节目中,宁铂情绪激动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不是做生意,生意做赔了没有关系,但孩子的人生却不是,我们不能把他们当作实验。”
“你们看看我,我就是你们塑造出来的神童,可是我一点都不开心。”
作为迎合社会需要的受害者,宁铂道出自己的愤怒和委屈。
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他,现场一些听众发出哄笑。
后来,宁铂离婚了。出家了。
尘缘未尽,几年后,他还了俗,据说当起佛学院的老师。
再后来,宁铂考取了心理咨询资格证,想要帮助那些迷茫的青少年。
算起来,宁铂今年已经60岁了。
耳顺之年,可能外界的争论、非议,对他已经没什么波澜了。
据说,宁铂的父亲,也是一位曾经的大学老师,很不理解儿子的做法。
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宁铂还在学习,他还没有完蛋,我相信他有一天会回来的。”
但是,为了逃避现实,宁铂的父亲举家离开江西赣州,因为他觉得宁铂的现状让整个家族都蒙了羞。
“现在不是我自己抬不起头来,是我们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啊。”
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宁铂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兴趣广泛,天资过人的普通人,过着自己感兴趣的生活。
但是,在他家人和社会的推波助澜下,宁铂的人生走了很大一段弯路。
他的父亲不能理解他,觉得他被时代抛弃了。
走上神坛不容易,走下神坛更不容易。
如果宁铂选择跟自己和解,为什么家人不能跟他和解呢?
诚如鲁迅所言:“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