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不能“短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18 04:50 2

摘要:人人观看短视频的时代,也使短视频极大拓展了新媒介文艺的发展版图,成为当代大众流行文艺的新表征。作为依托数字媒介进行生产传播的文艺形态,短视频的流行度和当代性本身就标注了鲜明的媒介性。无论是从体量、用户数还是从传播力、影响力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无疑是当下新媒介文艺

作者:刘桂茹(福建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人人观看短视频的时代,也使短视频极大拓展了新媒介文艺的发展版图,成为当代大众流行文艺的新表征。作为依托数字媒介进行生产传播的文艺形态,短视频的流行度和当代性本身就标注了鲜明的媒介性。无论是从体量、用户数还是从传播力、影响力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无疑是当下新媒介文艺的重要载体,它所带来的文艺新变显示了新的媒介技术之于文艺发展的强力作用。短则几秒长则数十分钟的短视频,因其“短”让人沉浸其中而充满“爽”的体验,也因其“短”被认为带有碎片化浅表化倾向。

事实上,“短”是相对于“长”的另一种形式,它首先应是短视频的媒介特性而非不足。人们对短视频现象的诟病也往往集中于视听“轰炸”、批量复制、信息茧房、无深度思考等“短视”问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短视频用户超10亿人,短视频上传用户超7.5亿人。如此庞大的用户数自然带来体量巨大的数字内容生产,影响并形塑当下媒介生态和大众流行文艺景观。这些数字内容可能鱼龙混杂、品质不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短视频的盛行是数字媒介融入社会文化并以多元视听元素加以叙事呈现的结果,它搭建起媒介与用户的高效链接,也加速了文艺抵达生活、触及用户的进程。

从媒介发展历程来看,甲骨、竹简、纸张、广播、摄影、电视、互联网、数字媒体等不同媒介的更迭始终伴随着文化常与变的命题。人们曾担忧机械复制对文艺作品独一无二韵味的破坏,担忧一直拿着遥控器看电视的人成为“沙发土豆”,也对网络文学消解文学审美体验表示不满,对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类创作忧心忡忡。然而,历史和时代潮流并不因固守传统而停滞不前,而是包裹着新技术一同汇入常与变相结合的发展脉络。电视为声画视听文艺注入独特美学内涵,网络把文学与在线社交融合贯通,手机则借助竖屏营造出多种文艺形式即时观看共时沉浸的场景体验。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决定论,而是技术与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历史和现实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可以说,短视频盛行不是凭空而生,也并非数字媒介与文艺的简单堆叠,它离不开手机使用越来越普及化和数字技术应用越来越便捷的现实,是对传统视听影像美学叙事机制的承袭,也与媒介对用户的赋权以及用户参与生产传播息息相关。尤其重要的是,它以浅层叙事和生活美学建构起了数字时代大众化的审美趣味,为快节奏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种充满现场感的娱乐休闲与精神享受的方式。

换言之,短视频所建构起的大众流行文艺景观,离不开媒介化社会这一特定生长土壤。短视频站到了时代的风口,它接受时代的馈赠当然也需要接受时代的审视。如同小小说的兴起并未消解中长篇小说的生长空间,短视频盛行也不代表长视频转向式微。相反,微短文艺代表着文艺发展的另一种形态,自有其不断完善的生长机制。其中,“微短”可能潜藏着优势,而文艺如何借助“微短”的叙事空间和表达方式自成一格,如何在全民参与的视听媒介空间呈现多元开放的全场景格局,不断满足用户审美需求,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不可否认,刷完短视频常有空虚无聊之感,尤其是以连续故事形式出现的微短剧总爱上演“狗血”套路剧情,让许多人既迷又嫌。事实上,那些量多而质不优的短视频在庞大无边的数据库海洋中可能稍纵即逝,只是算法的无限推荐令其产生了“霸屏”的效果。在短视频的汪洋大海中,不乏深耕内容题材、精心打磨故事的作品。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的最新作品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热点话题,人们一边欣赏作品中的美图美景美物,一边感叹作品呈现的美好生活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体验。有了精良制作的内容,再加上垂类生产、圈层传播、场景应用、娱乐社交,这样的短视频借助视听符号把生活具象化,并诉诸触觉、视觉、听觉召唤出多模态刺激下的情绪价值,因而具有陶冶人的艺术内涵,也能成为潮流热点。

参与性是短视频实现运作和持续增长的动力,技术赋权为人人参与提供了便捷通道。平台通过算法机制把看似分散的个体聚合于隐形的圈层,而参与者如果能够借助海量数据库进行多元互动,自然也能打破算法茧房,实现从去中心化的参与到再中心化的参与,构建共同在场的互动仪式链和审美共同体。

不能把短小作为肤浅的代名词,也不能回避有关文艺价值的思考。直面文化想象、技术架构和平台商业模式的融合共生,激发短视频的价值潜能,在可移动的叙事空间中形成某种新的文化生产可能性,将是不断提升短视频文艺价值和审美水平无法绕开的议题。

链接

据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5.5%。毫无疑问,短视频已成为这个时代极为醒目的媒介景观。

2024年,本版开设《短视频文化现象观察》栏目,从不同维度梳理分析短视频流行的深层逻辑和媒介特质,分析“人人刷短视频”背后的网络用户情绪和大众文化心理,至今已经刊发8篇文章。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度聚焦短视频,展诸家之言,纳八面来风,与读者共同品读这一缤纷多姿的大众文化现象。

2024年5月11日,南帆《短视频与大众文化生产》

2024年5月25日,李静《辩证地看待“万物皆可短视频”现象》

2024年8月17日,赵勇《短视频:生活步调加速的文化表征》

2024年8月31日,赵丽瑾《谨防文艺生态“短视频化”》

2024年10月12日,贾想《“短叙事”转型与文艺审美困境》

2024年11月23日,王干《短视频兴起与流量域变迁》

2024年12月21日,胡亮宇《正视大众影像崛起》

2024年12月21日,王昕《莫让“短视频化”损害电影艺术品质》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8日 09版)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