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并不可惜,他正按照他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17 21:30 2

摘要:我一直想谈一谈当年明月这件事,可一直没有想好怎么表达,因为我的观点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理解。

我一直想谈一谈当年明月这件事,可一直没有想好怎么表达,因为我的观点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理解。

起初我并不相信当年明月真的疯了,但是看传了这么久,没有人出来辟谣,而他本人的个人账号沉寂了多年,一言不发。

既然没人出来辟谣,那么大抵这件事情是有几分真实的,也许未必是全貌,但总有几分是他们没有办法讲清楚的,所以干脆不讲了。

近期也看到自称了解当年明月的人发帖,透露内幕,说当年明月真的病了,而且真的去过宛平南路600号,只是已经出院了。

透露人说,当年明月精神压力太大,有睡眠障碍,出现了幻听。他是有精神问题,但没有像大家想得那么严重。

还说,他病了以后,以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对待,到单位闹,跟领导发生了肢体接触,并没有发生猥亵事件。

他的工作不顺利,他的家庭出现了状况,他想写新书,但写不出来,这些都是他病情的诱因。

很多人肯定不理解,包括我最开始的时候也觉得,当年明月已经功成名就了,光版税钱就有几千万,官至副厅级,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哪来这么大压力呢?

如果不适合当公务员,在官场混得不开心,那就离开啊?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他说的话震撼人的心灵,他说,不管什么功成名就,什么波澜壮阔,都抵不上一件事,那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也曾把这句话奉为我的座右铭。可是,那么通透的当年明月,为什么没有这么做,还把自己弄成了如今的样子?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看透人生,事实上,当年明月正是以他喜欢的方式在度过这一生。

自古以来,真正的文人都不适合混官场,李后主,就算给他个皇帝当,他都当不好。

文人的思想气质与官场根本不相符。

当年明月是非常通透的人,他曾经在采访中说,一个人最可悲之处是没有自知之明,总是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是最傻的。

他完全知道这个道理,但依然浮沉官场多年。

好多人问,他为什么不辞职养老,不开心为啥还干?

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喜欢。

当年明月是研究历史的人,他很清楚,历史的特点就是,历史从来不改变,人类从来不会在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的局限性,就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类根本无法摆脱自己的欲望,不管懂得多少道理,你也无法超脱人的局限性。

没有人能逼当年明月做什么,他做的所有事都因他喜欢。

他已经写出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传世之作,按照我们的理解,他哪怕这辈子不再动笔,不再写新书,他依然是名家,依然被很多人喜欢着,可他不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他仍然想写出新书,想再研究一段历史,想再创辉煌,为了这个原因,当他感觉自己江郎才尽之时,他会尝到无尽的痛苦,精神压力巨大。

他为什么要这样逼迫自己?无非是因为他喜欢写作,喜欢研究历史呀。

他一直都企图用他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他现在并不可惜,也不需要同情,他已经活成了历史标杆。

只是他本人“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杜甫,七岁能诗,十五岁便在文坛崭露头角,才华横溢,可是仕途坎坷,一生不顺。

你说他普通吧,他也当过官,但是在官场中又没什么成就。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的李白也是,才华震古今,华夏人永世都会记得他,他也做过官,却一生不得志。

他的性格更不适合官场,但他非要走仕途,那么聪明的人还站错队,参与永王之乱,郁郁而终。

从历史上看,他们都是文史之才,而不是为官之才。

多少年后,历史又会怎样记录当年明月呢?其实和他们极其相似,有过惊艳世人的文学之才,也当过官,但是在官场上没什么成就。

写历史的人也不会改变历史,终成为历史中的一员,这便是身为人的宿命。不管谁活得通透还是不通透,都逃不开这个定律。

如果一切从头来过,在不开上帝视角的情况下,当年明月还会走上现在的路。

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人,让我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来源:杯子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