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冲直撞让《误杀3》成为一盘预制菜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17 18:46 2

摘要:《误杀3》的故事背景设定仍然在东南亚某国,围绕着一场扑朔迷离的绑架案展开。富豪郑炳睿的女儿婷婷被绑匪掳走,郑炳睿与婷婷的老师携手展开紧张的营救行动,而神秘绑匪精心设计的路线将两人一步步引导至一座破旧的福利院,随后是更为复杂的局面,绑匪不仅绑架了安全署署长的儿子

IT时报记者 贾天荣

《误杀》系列拍到了第三部,以陈思诚为核心的主创团队俨然已经掌控了一个国产悬疑电影的知名IP。

《误杀》首部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在2019年收获了不错的口碑,《误杀2》继续翻拍,改编自美国犯罪电影《迫在眉梢》,但评价相比首部已有些差距。

相较于《误杀》前两部翻拍外国电影的尝试,《误杀3》延续系列主题——“救孩子”,试图通过原创剧本为观众带来新鲜感,摆脱“汉化”的标签。

《误杀3》的故事背景设定仍然在东南亚某国,围绕着一场扑朔迷离的绑架案展开。富豪郑炳睿的女儿婷婷被绑匪掳走,郑炳睿与婷婷的老师携手展开紧张的营救行动,而神秘绑匪精心设计的路线将两人一步步引导至一座破旧的福利院,随后是更为复杂的局面,绑匪不仅绑架了安全署署长的儿子,还将矛头指向一桩多年前的儿童拐卖旧案。伴随着调查的深入,影片的焦点转向一艘数年前载有26名孩子的爆炸沉船,隐藏已久的惊人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如果观影者不去深究“一群失去孩子的普通家长和一名基层警察,将警方、亿万富豪和安全署署长耍得团团转”这件事本身是否合理,采用原创剧本的《误杀3》在叙事连贯性上并没有非常严重的Bug,前期抛出的铺垫也能做到自圆其说,但在“东南亚”“绑架失踪”“营救反转”这些熟悉的套路与标签下,《误杀3》却没能玩出新意。

本片虽然展现了突破的野心,却在悬疑片的核心逻辑、叙事手法上或多或少失去了系列首作的核心魅力,呈现出了一种横冲直撞、脱离掌控的观感。

悬疑片的卖点在于如何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入一个精巧设计的迷宫,而非简单在“出口处”安插一个惊叹号。《误杀3》过于追求高频率的反转和视觉冲击,剧情设计犹如一盘“预制菜”,让不少观众觉得《误杀3》的反转设计与去年同样出自陈思诚团队的《消失的她》如出一辙。

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表达过“惊喜”与“悬疑”的区别:惊喜是一次性的情节爆发,比如死而复生人物的突然出现;而悬疑则是观众清楚炸弹即将爆炸,却不知何时发生,“炸弹不爆炸,观众就老在惴惴不安”。这种心理张力的维持,恰恰是悬疑片最重要的核心。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杨德昌导演在4个小时片长中将社会环境、家庭矛盾与个人成长交织在一起,完成对结局时少年向爱人刺出一刀的铺垫,这一行为成为角色命运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误杀3》之前,导演甘剑宇只执导过一部院线电影。将他与杨德昌或希区柯克之类的大师对比,既不公平也不现实。但对比同系列首作,《误杀3》仍然相形见绌。

有《误杀瞒天记》珠玉在前,《误杀》在悬疑、逻辑等方面有很好的展现。故事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开,主角陷入困局,亟待破局。通过冷静推演,观众与主角一同步步为营地抽丝剥茧,经历情感和理性的双重共鸣。

而在《误杀3》中,每个角色登场都自带“秘密”:有着黑历史的亿万富翁、看似“恋爱脑”的老师、神秘的绑匪与实为大反派的安全署署长。这些设定本可以成为推动情节的悬念点,但剧中的反转却沦为强行揭露前面剧情叙事中被隐藏的情节,《误杀3》的“炸弹”并非逐步累积张力,而是通过反复使用“揭示真相”,强行炸开的方式割裂了观众与角色的情感连接。

影片后半段的高光戏——郑炳睿面对“救自己还是救女儿”的两难选择,原本应该是全片最能体现角色复杂性的时刻,但此次却通过高捷饰演的安全署署长寥寥几句话强行“引爆”。

郑炳睿从头到尾被设定为一个试图救赎自己的父亲形象,然而揭示其真实面目的转变时,却生硬地仅靠几句台词和简单的闪回画面来完成,角色的复杂性被大大削弱。

另一方面,视觉语言通常是叙事的重要补充,但当视觉效果凌驾于叙事逻辑之上时,影片的沉浸感就会被破坏。《误杀3》在悬疑氛围的营造上显得用力过猛。电影频繁通过BGM(背景音乐)、爆炸和激烈的情感表演来烘托紧张感,却忽视了悬疑片应有的内在逻辑和情绪积累。

最后半小时,宏大BGM伴随着直给真相和所谓的开放式结尾,让本片像是创作者一场孤芳自赏的自娱自乐。这种“轰炸式”的表现方式,反而让观众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

再好的悬疑都需要回归电影叙事的初心,在强烈情感和频繁反转的“轰炸”下,影片本身的背景——“拐卖儿童”的社会议题被弱化得粗糙且浅薄,最后沦为以“类型片”外壳裹挟商业元素的泛泛之作。

另一方面,影片中段奕宏、佟丽娅、王龙正等演员扮演的角色,刻画丰满程度甚至不如百度百科里的角色简介,他们几乎没有鲜明的性格特质,只是完成了剧情需要的“工具人”功能。

正如网友的调侃:“‘杀’了这么多次,应该不算‘误杀’了,算‘蓄意谋杀’。”当电影的“蓄意感”变重,对观众的观感实际上是一种伤害。

《误杀》系列的整体成绩一直以来都足够亮眼。《误杀》首部总票房冲破了11亿元的大关,在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提名。《误杀2》则是2021年贺岁档唯一票房过10亿的影片,主演肖央因这部影片荣获第33届华鼎奖最佳男主角提名。2024年5月,《误杀3》入围2024微博电影之夜“微博网友年度期待影片”。

当这样的大热IP被延续到第三部,原创剧本却显得缺乏深度和创新,无疑多少让人有些失望。在更大的投资、更多的期待下,观众理应获得更高品质、更具艺术价值的悬疑佳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商业电影的安全地带。

尽管在故事层面未能令人满意,但本片实时票房已突破7亿元,商业层面依然算成功可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误杀》系列还将得到延续。但对主创团队而言,必须审视如何在延续悬疑“形”的同时,注入更深刻的“意”,而不是简单维持一个叫座的IP符号,因为“观众永远比电影聪明”。

来源:IT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