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则关于"战狼"吴京全家国籍的爆料,让这位靠爱国题材电影走红的演员陷入了舆论漩涡。
最近娱乐圈可谓是"热闹非凡"啊!
一则关于"战狼"吴京全家国籍的爆料,让这位靠爱国题材电影走红的演员陷入了舆论漩涡。
有"知情人"爆料说他是香港籍,妻子谢楠是美国籍,孩子更是英国籍!
这位靠《战狼》系列叱咤影坛的演员,人设是不是要崩塌了?
这场风波不仅牵动着粉丝的心,更考验着公众对明星"爱国营销"的信任度。
这个瓜,可不是一般的大!
说起吴京的演艺之路,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要说他最早可是个纯正的武打演员,那时候虽然也拍戏,但说实话知名度真的不高。
在娱乐圈里,能混出头的武打明星不少,但能转型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吴京能从武打演员华丽转身为主旋律电影的扛把子,靠的就是《战狼》系列。
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轰动,票房直接突破一个亿,一举让他成为内陆票房第一人。
但说实话,吴京能有今天的成就,跟他的为人处世也有很大关系。
还记得汶川大地震那会儿,他二话不说就跟着志愿者队伍冲到了第一线。
当时流传出一张照片,让很多人都印象深刻:照片里的吴京累得直接躺在花坛边上睡着了。
那时候他还不是什么大咖,就是默默无闻地在救援现场搬砖、运物资。
这种不计回报的付出,让人看到了他骨子里的那股子硬气。
《战狼》上映的时候,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真是燃爆了!
这句台词不是简单的喊口号,而是源自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你要说演技,可能有人觉得一般,但那股子真诚劲儿是装不出来的。
后来的《战狼2》更是一炮而红,直接把他送上了影帝宝座。
从默默无闻的武打演员,到如今的主旋律电影代表人物,吴京这波转型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能坚持拍摄这种主旋律题材的演员真不多了。
人红是是非多,吴京这波高光时刻并没有持续太久。
2023年,他主演的《巨齿鲨2》可以说是彻底翻车了。
这部电影上映后,观众们的评价简直惨不忍睹。
有影评人直接开怼:"这演技,这台词,简直出戏得让人尴尬!"
更有毒舌网友吐槽:"吴京在片中就像个打酱油的工具人。"
连他最拿手的动作戏,都被人说全靠特效,这评价属实有点扎心。
看完电影的观众纷纷吐槽:"咱能好好演戏吗?别总想着出国圈钱了。"
说实话,连一些铁杆粉丝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在评论区留言:"为什么要接这种烂片啊!"
但这还不是最尴尬的,更戏剧性的一幕在金鹰颁奖典礼上演了。
当时吴京作为观众,看到偶像刘德华登台,激动地掏出手机拍照。
这本是个很普通的追星瞬间,但他手里的苹果手机却成了众矢之的。
要知道,他可是中兴手机的代言人啊!这波操作属实有点"社死"。
网上立马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崇洋媚外",有人说这是"虚伪"。
不过说句公道话,手机而已,至于上纲上线吗?
有意思的是,在整个风波期间,中兴手机官方愣是一声不吭。
这波"佛系"态度倒是让人刮目相看,显得格外大气。
后来吴京在公开场合确实换上了中兴手机,但这种被迫营业的感觉,懂的都懂。
还有人扒出他以前的采访视频,说他演技不够硬核,不是科班出身。
甚至有人说:"连个导演系统培训都没上过,凭什么自导自演?"
说真的,这些质疑虽然尖锐,但也不无道理。
毕竟在这个专业门槛越来越高的年代,光靠热血和真诚确实不够。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演员从武打小生到导演,这种转型本来就不容易。
虽然作品有瑕疵,但至少他在努力尝试不是吗?
说起争议,最让吴京头疼的莫过于"爱国"这个标签了。
这事还得从一张军装照说起。
那天,他在活动现场身着军装,面对五星红旗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照片发到网上后,评论区瞬间炸锅。
"不是军人就不要随便穿军装!"有网友直接开怼。
有些粉丝想替他辩解,说他就是军人。
结果可好,立马有人甩出百度百科截图:"他根本就不是军人!"
这一波"打脸"来得实在太快,连挽尊的机会都没有。
不得不说,这事确实是吴京自己太过着急了。
虽说他在电影里经常扮演军人,但现实中毕竟不是。
这种模棱两可的行为,难免会让人觉得是在蹭热度。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一次自然灾害后,他只是发了条祈福的动态。
本来是个暖心的举动,却意外引发了"逼捐"风波。
评论区里有人质问:"你拍电影赚那么多钱,打算给灾区捐多少?"
这评论一出,直接把吴京架在了道德的火山口上。
支持他的人说:"这不就是道德绑架吗?赚钱多就一定要捐款?"
反对的人则认为:"天天打着爱国旗号赚钱,关键时刻就该站出来!"
面对这些争议,吴京选择了沉默。
但这种沉默在网友眼中,又变成了另一种罪过。
说白了,这就是"爱国"标签带来的双刃剑效应。
用得好是金字招牌,用不好就是催命符。
终于,在舆论的漩涡中,谢楠选择了用铁证回应。
她晒出了儿子的出生证明,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全家都是中国籍。
这个实锤证据,瞬间让那些质疑声烟消云散。
或许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圈,吴京的确不是最完美的演员。
但至少,他是一个真诚的追梦人,一个始终不忘初心的表演者。
这,或许就是观众愿意给他机会的原因吧。
来源:细雨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