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我的母亲手记》(又名《记我的母亲》)用散文的节奏,书写了温暖又疏离的家庭关系。长辈的死亡以近乎平静的形式呈现出来,传达了日本文化对死亡的接受态度。电影中的家庭关系也一并表现了父权的反思、母亲的爱、压抑的愤恨。而散文的叙事特征淡化戏剧冲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
电影《我的母亲手记》(又名《记我的母亲》)用散文的节奏,书写了温暖又疏离的家庭关系。长辈的死亡以近乎平静的形式呈现出来,传达了日本文化对死亡的接受态度。电影中的家庭关系也一并表现了父权的反思、母亲的爱、压抑的愤恨。而散文的叙事特征淡化戏剧冲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情感,巧妙契合了主题:在生命的长河中追忆自己的母亲。
影片改编自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半自传同名小说,20世纪50年代末,已成为畅销作家的伊上洪作百忙之中回到汤岛老家探望年迈的双亲。远在东京的家中,妻子美津、长女郁子和次女纪子正马不停蹄地帮他做着辅助工作,正值叛逆期的小女儿琴子则有意无意反抗着父亲的强权。回到东京不久,老父亲隼人的噩耗传来,留给洪作的是无法参透的万千情感。岁月流转,伊上一家时聚时散,女孩们渐渐长大,有着彼此的生活与心事,一向强势的洪作也渐渐尝到初老的孤独况味...
电影是我的母亲,却以父亲弥留之际开始,以为马上就转到回忆儿时的母亲,岂料从头就到就是痴呆的老母亲,渐渐丧失记忆到最终离去的几年间的各种可有可无的琐事。母子间的羁绊似恨又爱,幼年被母亲抛弃的误会一生都横亘在作家心中,真相却始终绕不开爱,及至母亲痴呆,在人生最后的年月,井上靖也终于渐渐释怀,对母亲一生有所领悟。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拿捏得太准确,准确得让人舒服,让人感动。缓缓拨开每个特别的往事,虽说特别,但稍不注意就从生活中流逝,或是变成误解的注脚。
影片的故事横跨十四载,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记录了祖孙三代间情感的微妙变化,温馨而不煽情,家长里短间更见人生哲学。人作为婴儿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患上阿茨海默症后,那些所知又被悉数偿还。母亲决定与生活中的一切做出了断,从丈夫到女儿,再到奠仪簿上的钱。在记忆将死的时刻,她仍能颤抖着背诵出儿子童年时写给她的诗歌,背弃是留在母子心头的两道伤口,如今它们终于愈合。原来人活到最后,是为了与世间万物两不相欠,轻盈地前来,干净地离开。
一开始以为平铺直叙琐碎日常的家庭伦理片,但剧情随着成年后长子对母亲当初“弃子”的“怨念”而逐渐生动起来。当浪潮退去,时光的沙滩上满是澎湃的母爱。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石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看这部电影更像照镜子,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都在回顾曾经或预示未来的吉光片羽。东亚民族的生死观,人情借贷关系,儒家所谓养育之恩本身也是一种借贷思维,于是活着的时候互不亏欠了最好,最后一切才能尘归尘,土归土。电影表达很克制,但眼泪为什么止不住。
这是一部文学性极强的一部电影。一方面是立足于真实生活里的真实人物,一方面是对真实生活片段极其精确地抓取。整部电影时光流转,从父亲的病故一直写到母亲的葬礼,时间跨越多年,中间每一次生活的横截面,都能做到看似随意,却又饱含况味。更厉害的是,整个群像,甚至那个未曾出场的仓库奶奶,所有角色都有血有肉,鲜活饱满,只出场一个片段,却能折射出背后极其丰富矛盾的人物关系。所以这就是生活,每个人都有幸福的一面,遗憾的一面。
导演把温柔的心都放在了电影里,每一帧都是家庭的温馨,所有的细节娓娓道来:原谅,释怀,婚姻,嫁女,一切的一切都那么自然。叛逆没有那么夸张,恨的没有那么绝对,爱的永远那么一往情深,所有的所有的情感都在夕阳早晨海边爆发,这时候的相遇,是一个轮回,亲情具象化。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王老师说的,家庭是所有人的避风港,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同样没有不怀念母亲的孩子。这是一个治愈的过程,万千情感集于一身的帅大叔,演技很好的老太太希林。这是一部很真实的电影,大家在现实生活太累的时候,进入这个电影世界吧,生与死的感悟恰到好处。
来源:岳麓山上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