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主持人从不低头念稿,也没有字幕,难道他们都背下来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15 09:34 2

摘要: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从来不会低头看稿子,眼睛一直平视着屏幕,也不会左右乱看,还可以40分钟不间断地进行口播。

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不论是晚会还是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他们都会低头看手里的台本。

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从来不会低头看稿子,眼睛一直平视着屏幕,也不会左右乱看,还可以40分钟不间断地进行口播。

难道他们都把稿子背下来了吗?

《新闻联播》的内容涵盖极广,不仅覆盖国内,还通过卫星转播传向世界各地,可以说汇聚了全球的目光。

所以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代表的并非个人,而是整个国家的形象。

想象一下,如果国外观众看到中国最高规格新闻节目主持人频繁低头翻页,会对中国媒体的专业度产生怎样的质疑?

况且,如果主持人总是低头,势必给观众一种心不在焉的感觉,和观众之间的眼神交流也会被切断,还会让观众觉得主持人对稿件不熟悉、业务不精。

所以,为了维护国家形象,抬头目视前方、眼神坚定地播报新闻是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但是一场新闻联播那么长时间,主持人需要播报的新闻数量非常之多,难道还要他们一字一句都背下来吗?那也太多了!

其实,秘诀就藏在屏幕背后的“黑科技”里。

摄像头下方有一个提词器,一般采用反射原理,放在主机位镜头的前方,这样在观众看来,主播就是一直正对镜头进行播报的。

这个机器并不像现在某些综艺节目或者演唱会的提词器一样那么大,而是只是一个小小的箱子的模样。

在2020年之前,主持人一般都使用老式的“手推式提词器”,也就是说当主持人轻轻推动手里的纸质稿件时,提词器的屏幕里也会出现纸质的稿件。

这就和小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评同学们的作业时用的老式放映机差不多。

而到了20年之后,为了更好地应对广播电视的发展,也为了减少出错,新闻联播节目组首次使用了“电子提词器”。

这样既可以随时改动背后的文字,也可以让主持人看的更清楚一些,还可以加上一些颜色或者提示,使文字更加醒目。

这样的电子提词器要比之前的手推式提词器更小,一次大概可以容纳下56个字,主持人可以把蓝牙遥控器藏在手心里进行操控,也可以使用脚踩式机器来控制。

这样主持人能自己根据语速、停顿,来精准地控制什么时候翻页,什么时候停止。

此外,摄像机外还有隐藏的提示屏,这也是助力主持人自信播报的一大 “神器”。

上面会显示一些突发情况的辅助信息,例如新闻的后续流程、紧急通知等,主持人利用镜头切换、导播沟通间隙扫一眼,就能心中有数,对节目节奏把握得更加精准。

在有了电子显示器之后,本来是为了减少误差,结果没想到反而更出了错。

就在2021年9月15日晚,《杭州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冬阳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口播,但是突然他在念到某个词时表情变得十分古怪。

而后他居然停了下来,疯狂地按着手里的遥控器,紧锁眉头看上去十分焦虑。

观众不禁猜测应该是播到一半提词器失灵了,而导播也没有及时察觉的切走画面。

后来据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主持人没有这段内容的手稿,导致了现场严重的播出事故。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工作人员备份一份纸质稿件的话,至少主持人还有挽救的余地。

也不知道该说是太相信科技还是太过于疏忽。

只能说怪不得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虽然从来不念手里的稿子,但是还是会一直备着一份手稿在手里。

之前一直疑惑不看还放那里干什么?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以防万一。

说到看稿子,其实新闻联播的著名主持人康辉也曾在直播时多次看稿件,不过他可不是因为机器失灵了,而是为了应急救场。

在一次两会报道中,现场临时传来一份新的政策解读文件,需要立刻插播报道。

康辉拿到稿件后,仅用短短几分钟熟悉内容,就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政策的快速理解,沉稳地开始播报了。

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读稿件,康辉也只能时不时低头看一眼手稿,以免发生错误,终于在漫长的20多分钟之后,顺利地完成了。

有人还曾经细数过,23分钟的稿子,期间他一共调整耳返两次,嘴瓢一次,口吐白沫十几分钟。

平常人不间断聊天十分钟都要喝口水休息一下,更何况康辉需要字正腔圆,正襟危坐地进行直播呢,真是太厉害了。

无独有偶,李梓萌也曾遭遇过紧急情况。

在播报一则突发新闻时,导播临时递来一张纸条,上面是最新的消息补充。

只见她迅速扫视纸条,在极短时间内将关键信息融入播报内容,流畅自然地传达给观众,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毫无卡顿。

这些主持人之所以能在突发状况下如此镇定,离不开他们日常的刻苦训练。

他们会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如提词器失灵、稿件临时更改、身体突发不适等,反复练习应对策略。

正是这种台下的千锤百炼,铸就了他们台上的处变不惊。

过硬的专业素养

从专业要求来讲,能登上《新闻联播》主播台的主持人,无一不是经过层层选拔、千锤百炼。

他们需要有超强的记忆力与语言组织能力,不要以为他们的上班时间只有直播的那几十分钟,其实在节目开播前的数小时,主持人就会开始看当晚要播报的稿件。

他们可不是简单浏览,而是逐字逐句研读,梳理新闻脉络,标记重点难点,对关键数据、人名、地名等反复记忆,直至烂熟于心。

同时,他们还会进行模拟播报练习,调整语速、语调,确保直播时万无一失。

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即兴的评述能力,在面对突发新闻或嘉宾临时抛出的观点时,能迅速组织语言,给出清晰且有深度的见解。

例如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三场比赛中,对于选手孙晓婧选的“流水落花春去也”这句宋词,她即兴给出了精彩的点评:“如果说海上生明月是遭贬时的抒怀,这天上人间,就是亡国的哀歌了。”

这句点评不仅完美串接了上一题的“海上生明月”,而且深刻揭示了“流水落花春去也”背后的情感——亡国之痛。

不仅展现了董卿深厚的诗词功底,更让观众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理解了诗词背后的深刻情感。

除了屏幕面前的主持人的努力,新闻联播也离不开整个团队的付出。

从新闻采编、一线记者,到演播室的导播、摄像、灯光等技术人员,再到主持人,各环节紧密相扣。

正是这种环环相扣、精益求精的团队协作,让《新闻联播》几十年如一日,稳坐新闻节目 “头把交椅”,为观众传递权威、及时、准确的新闻资讯。

小结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涌现,观众需求越来越多元,短视频平台更加火热,但新闻始终新闻是时代的瞭望者,《新闻联播》更是其中的标杆。

主持人和团队们凭借深厚专业素养、先进技术辅助,从不间断地为观众传递信息,坚守新闻真实、及时、权威底线。

未来,《新闻联播》将继续为国家发声,为时代留痕,让新闻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来源:我是电影迷小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