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焕新”、主打听劝的春晚在等着你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1-13 10:07 2

摘要:在文化需求多元、娱乐方式丰富的时代,春晚其实也在不断变换身姿“奔跑”,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寻求平衡和创新,让节目更好看、更贴近用户。

导 读

年味渐浓、春晚将近,最近,春晚话题的讨论热度增加。

“期待除夕夜,期待蛇年春晚”“希望多点贴近民意的节目”。更有网友呼吁“央妈”安排自己喜欢的明星上春晚。

当然,也不乏“春晚无趣”“春晚老套”等少数论调。

有人爱吃甜口豆腐脑,但也有爱吃咸味儿的,这再正常不过。

作为一档国民节目、面向全球观众,春晚无法满足每一个人的审美、品位需求,面临“众口难调”的挑战。

在文化需求多元、娱乐方式丰富的时代,春晚其实也在不断变换身姿“奔跑”,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寻求平衡和创新,让节目更好看、更贴近用户。

春晚不断“焕新”

创新是一档节目保持生命力、活力的保证。

虽说众口难调,但我们也看到,近些年,春晚也在不断创新,用新做法、新方式开创新气象。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创新融合一直是央视春晚的一大亮点,从近几年春晚的一些出圈、爆款节目可见一斑。

2024年春晚,《山河诗长安》的演出将传统文化虚实结合,诗乐相和,山河璀璨,让观众沉浸在古韵盎然的诗词世界,更是将长安城中的浪漫具象化,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满满的自豪感,实现了一次古今文化的深度碰撞与交融,成为刷屏的春晚之作。

2023年春晚,以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灵感源泉的舞蹈《锦绣》,舞者们用端庄温婉的“锦绣摇”、顿挫有力的“红袖绕”、含蓄内敛的“汉俑转”,不仅让博物馆中的汉代舞俑活了起来,还带着观众穿越时空领略传奇国宝的魅力。

《锦绣》还带火了新疆文物。2023年春节假期,新疆博物馆的游客是平时的两倍。不少游客来参观,都是因为看完春晚后,冲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这件文物而来。

据了解,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2025年蛇年春晚将节庆民俗、非遗技艺等各类非遗元素巧妙融入舞台呈现、节目编排和视觉包装之中,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

深化“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运用各种前沿技术,让春晚这道除夕夜“大餐”充满科技味是春晚孜孜以求的目标。

近年来,虚拟现实、扩展现实、数字虚拟人等技术纷纷登上春晚舞台,让人耳目一新。

2023年春晚,歌舞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中,使用VR技术绘制的麒麟、凤凰、白泽、貔貅、甪端等古代神兽“走出”古籍,与小朋友同台演出,这是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在春晚舞台的首次亮相。

2021年春晚,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些歌手无法来到现场表演。通过扩展现实技术,刘德华、周杰伦等歌手实现“云演出”和观众见面,带来新颖的观看体验,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除了表达形式的创新,在传播方式方面,春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融合求变,借助新媒体渠道,实现大小屏融合传播,增强节目的互动性、社交性。

2022年,春晚首次尝试在微信视频号上竖屏直播。用户在微信上打开视频号就能看春晚,还能发朋友圈,和亲友一起边看春晚边拜年,突破时空距离,共享欢乐时刻。

目前,总台已连续三年推出“竖屏看春晚”,实现从大屏到小屏、从横屏到竖屏跨屏传播。2024年“竖屏看春晚”直播播放量达4.2亿次。

“听劝”的人民春晚

为人民搞创作、对准人民坐标,是发展繁荣文化文艺的根本遵循。

作为国家电视台,总台不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通过开门办春晚,听取观众呼声、建议,邀请普通人上春晚、近距离看春晚,让春晚融入群众生活等方式打造“人民的春晚”。

办春晚,总台主打一个“听劝”,让每个观众都能在节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难忘”。

去年,“再就业男团”登上春晚舞台,他们以一首《像你这样的朋友》爆火。从总台咖啡馆到春晚舞台的转场,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让网友惊叹设计的奇思妙想,舞台上男团的歌声更勾起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有网友看完节目后许下愿望,“央妈,今年我还会在电视前等哥六个的”。

据今年春晚彩排消息,“再就业男团”或将再次登上春晚舞台,续写“回忆杀”。

最让观众“意难忘”的当属2024年春晚上“小尼的扑克牌没有对上”。

魔术师刘谦带着他“见证奇迹时刻”的招牌台词进行着魔术,搭档主持人尼格买提在配合时穿帮——手中的两截牌没有对上,更绝的是,魔术表演结束后主持人撒贝宁直接现挂,“小尼是全国唯一一个没对上的”,这下全国人民都知道尼格买提穿帮了。

半年后,尼格买提在个人视频账号上发出了刘谦特意为他变的魔术,两人终于对上了牌。

小尼的穿帮为观众提供了笑料和热梗,但这也是春晚最生动的一部分,真实、不掩饰,陪大家一起开心,这是春晚与大家一起联欢的真正内涵,也是“人民的春晚”最真切体现。

邀请普通人登上春晚的舞台、近距离看春晚,是对“开门办春晚、办人民的春晚”最好的阐释。

“笑得合不拢嘴,立马下单买了棉裤”,1月初,正在云南一家酒店打扫卫生的“麦子阿姨”,收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等着你”的邀请,她将以特邀观众身份到北京观看2025蛇年春晚相关内容。

收到邀请的还有“绿皮慢火车列车长”胡贵川、“外卖诗人”王计兵……他们将现场观看春晚,近距离感受央视春晚的喜庆氛围。

深度挖掘春晚的人民性内涵,总台出实招进行了多元探索。

去年龙年春晚,总台一改往年分会场内容相对独立的设计,让整台春晚浑然一体、气韵贯通。其中,“人民性”是全部设计的基座,每一位善良温暖、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春晚的主角。

在西安分会场,千人齐诵《将进酒》,千年前的诗句贯通古今,在人民的胸腔中回荡;在喀什古城,560名居民一起沉浸式参与这场新春聚会,一扇扇窗户辉映一个个团圆的幸福家庭,一座座屋顶上演一场场热烈的民族歌舞。数千名普通群众被邀请到分会场参与表演和联欢,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春晚。

为了让春晚能真正深入生活,总台以文创为抓手,将国潮文化、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主旋律有机结合,通过公众可知可感的文创产品、可参与的文旅活动,传播吉祥喜庆的年味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年、2024年总台春晚生肖手串兔团团、龙辰辰被各大明星、主持人争相佩戴。今年,春晚生肖手串如期而至,前期预售相当火爆。

去年,总台与大唐不夜城联动,打造春晚文创市集,通过新奇有趣的文化碰撞、喜庆热闹的游戏活动,将春晚的艺术魅力辐射到更广阔的天地。

春晚超越“春晚”

自198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创办以来,春晚已经走过四十多个年头。40多年来,春晚是很多家庭年夜饭上必备的一道“大餐”,带给无数观众欢声笑语,更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从这个角度讲,春晚是融入中国人生活中的文化符号。

但春晚已不只是一场文艺晚会,它已超越综艺晚会意义,展现出多元社会价值。

春晚是彰显中华文化底蕴的象征,也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载体。在春晚舞台,文物古迹、诗词歌赋、武乐戏曲交相辉映、气象一新、美美与共,彰显出文化自信。

春晚营造家国团圆仪式、展现国家和谐繁荣,是人民团结奋进的联欢。通过展示国家发展成就,如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传递了国家进步和繁荣的信息;通过展现多民族共同参与的节目,传递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即使在诸多娱乐休闲项目充斥人们生活的今天,除夕与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或拿起手机观看春晚仍是全国人民最具热度的选择。数据显示,2024年春晚收视率破30%。

春晚是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国际传播的窗口。春晚通过高质量的节目、国际性语言、全球化渠道,展示中华文化的隽永魅力、传递中国开放包容的国际形象,促进文化互鉴交流,为中华文化走出去、世界认识中国开启了一扇门。

2024年,春晚通过国际传播、68种语言对外新媒体平台的联动,以及“海外千屏”,将春晚的直播和报道覆盖到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家媒体。多语种春晚报道海外阅览量达11.42亿,视频观看量3.31亿。

无论是从春晚肩负的多重使命来看,还是从“千人千面”的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办好春晚殊为不易,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雅俗共赏,兼顾不同年龄段的审美、品味,既要营造欢庆吉祥的节日氛围,又要不失庄重典雅、展现文艺的百花齐放。

春晚不好看的吐槽之声,反映了观众对提升节目质量、贴近需求的心声,也折射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更从侧面展现了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

正常的讨论、提出建议是合理的,而且充满建设性声音也有利于办好春晚。

但一些营销号借助春晚话题蹭热点,基于春晚节目编造新段子、拿一些拼凑画面炒作,以此来博流量、引关注,解构春晚的价值与意义,就显得别有用心。

其实,春晚一直都在求变求新,这应该被看见、值得点赞。春晚的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这场永无止境的跋涉中,我们不妨多一些掌声、宽容,少扔一些“砖头”,少一些苛责。

来源:传媒茶话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