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11日,迪拜可口可乐中心(Coca-Cola Arena)高朋满座,第十一届阿联酋华侨华人春晚在全场欢呼声中落下帷幕。
2025年1月11日,迪拜可口可乐中心(Coca-Cola Arena)高朋满座,第十一届阿联酋华侨华人春晚在全场欢呼声中落下帷幕。
晚会开场,随着悠扬的旋律响起,一支由春晚组委会和爱乐艺术学校共同选送的气势磅礴的歌舞《母亲是中华》拉开了序幕——身着各民族服饰的演员代表着中国的56个民族,向观众传递着“中华一家亲”的深情祝福。他们的脚步踏出文化的印记,舞姿中传递出每一位华人对家国的热爱。
与此同时,一群身穿红衣的小福娃们突然从观众席间涌出,孩子们手提红锦鲤、装满红彤彤福袋的小花篮,穿梭在观众席间,向每一位观众传递新春的祝福与喜悦。
“这些福娃象征着新一代华侨华人的活力与希望,他们代表着传承,代表着未来。”总导演李冬霞感慨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互动环节,让观众感受到春晚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场属于每一位海外华人的节日仪式。”
(部分节目瞬间)
从开场歌舞到福娃互动,从汉字的文化传承到中阿友好交流,从传统民乐到现代歌舞,整场晚会将家国情怀融入艺术表达,每一个细节都在向观众传递一个信念:文化的传承从未中断,华人的情感始终相连,让每一位观众都心潮澎湃。
“春晚就是我们春节里最重要的仪式感。”
然而,台前的璀璨背后,这场春晚的长路,已走过了十一年。而撑起它的,是一群人长达11年的坚守与传承。他们不是专业的舞台人,却用热爱与行动搭建起了一座横跨万里的文化桥梁。而这其中,总导演、总策划人李冬霞无疑是那盏引路的灯。
李冬霞
十一载春晚长路,初心未变
“每一年都是新的开始,但我们的初心从未改变。”
回忆起第一届迪拜华人华侨春晚,李冬霞眼里满是感慨。从几百人的小舞台到如今1.2万座位的可口可乐中心,从业余汇演到中东华人圈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这一路见证了海外华人文化活动的蝶变。
李冬霞谈道:“第一届春晚,那时候场地小,设备简陋,演员大多是孩子和业余爱好者。节目不算专业,但特别接地气,大家一起看演出,热热闹闹像个大家庭。”
十一年来,她的坚持,在于 —— 文化的根不能断。这是李冬霞从零开始创办春晚的初衷,直到今天,初心不变。
“这场春晚不仅是给海外华人华侨一个过年的仪式感,更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中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第十届阿联酋华侨华人春晚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去年,在李冬霞和所有工作人员及演员们的努力下,第十届阿联酋华侨华人春晚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共有来自75个国籍的演出人员参与,打破了单个节目参与国籍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也是全球第一次以海外华人春晚的名义获得吉尼斯纪录。
今年的第十一届阿联酋华侨华人春晚,李冬霞和团队依然为观众带来了更多亮点和更非凡的意义。
(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张益明阁下致辞)
演出以《母亲是中华》开场歌舞,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张益明阁下致辞。最后以《我的祖国》大合唱作为压轴,这一压轴节目由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欧渤芊领衔朗诵,现场观众全体起立共同高歌,情绪被推向最高潮,这种震撼是超越语言的。
(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欧渤芊领衔朗诵)
李冬霞表示:“每一年春晚的节目安排,都是希望既能满足观众的思乡情感,又能展示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个节目之所以安排在最后,是因为它象征着阿联酋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
而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芭蕾舞《白蛇传》、国际标准舞历届冠军的《弥漫空中的爱》、英中演艺协会表演唱的手语歌《国家》、阿联酋旗袍协会旗袍舞蹈秀《中阿友谊-丝路情缘》、斯拉夫著名歌唱家迈克用中文演唱的歌曲《大鱼》、爱乐艺术学校的三字经街舞《传承》......这些节目,在传递文化交流与国际化特色的同时,也让每一位海外华人都找到情感共鸣。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芭蕾舞《白蛇传》
国际标准舞历届冠军的《弥漫空中的爱》
英中演艺协会表演唱的手语歌《国家》,央视频拍摄
阿联酋旗袍协会旗袍舞蹈秀《中阿友谊-丝路情缘》央视频拍摄
斯拉夫著名歌唱家迈克用中文演唱的歌曲《大鱼》
爱乐艺术学校的三字经街舞《传承》
幕后故事
文化背后的无声力量
一场超过三小时的春晚,背后有无数人的默默奉献。虽然每个细节都饱含努力,但最重要的支撑力量,除了参与者的辛勤,还有那些热心支持的企业和团体。
李冬霞坦言:“文化活动的难度,往往不仅仅在策划和执行,更在于如何获得持续的支持。春晚的背后,是无数人的支持和坚持。每一位赞助人、每一位志愿者,都是春晚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灯火。”
赞助商登台
今年,长江中东校友会格里芬控股集团、名胜世界邮轮、中国南方航空、壹路集团和爱乐艺术学校等许多本地华人企业对春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关键支持,从舞美、灯光音响到场地和宣发等方方面面,都有来自阿联酋侨界的力量。这些企业不仅助力春晚呈现出更高规格的舞台效果,更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文化活动的认同与热爱。
李冬霞特别提到:“能够在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大剧院举办春晚,得益于所有为文化事业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他们不仅为文化事业提供支持,更深知文化传承对华人社群凝聚力的意义。”
这些企业不仅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更是文化认同和共同目标的推动者。他们在春晚的背后,构建了文化的纽带,为华侨华人社群搭建了展示文化的舞台。
除了资金,志愿者们的付出更是支撑春晚的脊梁。
志愿者孙娟萍,为了赶在春晚前布展“墨舞迪拜”书画展,腰部受伤仍坚持日夜赶工,为展览无偿裱好了100幅作品。一名小演员的父母,为配合彩排,连夜开车两个小时赶到现场,只为确保孩子每一个动作精准到位。各个节目的演员也有许多是自掏腰包,订制的演出服和道具。
“志愿者不是为了名利而来,他们只是想让每一个细节尽善尽美。”李冬霞感慨道,“这些幕后英雄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有底气把阿联酋华侨华人春晚办到今天的规模。”
从志愿者的默默付出到每一位演员的用心表演,迪拜春晚的背后,是一代代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热爱。
(李冬霞亲自以篆书书写“传承”二字)
比如由爱乐艺术学校选送的街舞节目《传承》,孩子们通过活力四射的舞蹈动作,将《三字经》的文化精髓演绎得生动活泼。而李冬霞会长亲自以篆书书写“传承”二字,更为节目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她所说:“文化的根不能断,每一场演出都是为了下一代更好地理解、传递我们的文化。”
文化摆渡船
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在今年春晚的现场,还有一场特别的平行活动——“墨舞迪拜”书画展。
(“墨舞迪拜”书画展一角)
展出的100幅书法、国画作品,涵盖了中华传统艺术的方方面面。从70岁的郭金礼老先生到15岁的刘远鸽小朋友,不同年龄的参展者用他们的笔墨,书写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文化是流动的,春晚不仅是一场演出,而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的平台。”李冬霞说。未来,她希望春晚融入更多文化项目,比如旗袍展、传统工艺展等 —— “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美好。”
在演出的最后,当《我的祖国》大合唱的旋律落下,全场观众齐声高歌,掌声和欢呼声如潮水般涌向舞台。
中国驻阿联酋大使张益明、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欧渤芊与总导演李冬霞及所有演员一同登台,挥舞着手中的红旗,将舞台气氛推向真正的高潮。
张益明大使动情地说道:“今晚的演出非常精彩、非常成功,这是阿联酋华人华侨的高光时刻。”他向春晚组委会和所有演职人员表达感谢,特别提到李冬霞总导演:“感谢她为春晚付出的辛苦和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红旗挥扬,灯光璀璨,这一刻,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在场馆久久回荡。舞台的灯光虽然熄灭了,但那艘‘文化摆渡船’仍在继续前行。
十一年春晚长路,承载的不只是欢笑和团聚的温暖,更是一代代华人心底不灭的乡愁与牵挂。“我们身在海外,但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中最深的牵挂。”李冬霞反复强调。
只要不忘这个根,无论走多远,心就不会漂泊。
春晚结束了,但新的文化故事,仍在被书写。
来源:迪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