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若说《人世间》最感人也最泪奔的一幕,那绝对是周母拉着周父的手,双双离世那场戏。
文|筱羊
如若说《人世间》最感人也最泪奔的一幕,那绝对是周母拉着周父的手,双双离世那场戏。
白雪几乎覆盖住周母,一如她纯粹干净的一生。
三个儿女齐齐跪下,失声痛哭。
这一幕,无不让人动容。
周父的死已然猝不及防,周母的紧跟其后、生死相随,别说是周家儿女,就是电视机的观众,都难以接受。
但数次观看《人世间》后,却发现周母的离世,藏在周父临终前的一番话中。
66岁的周父,退休后一直在外打工。
一是家中住房紧张,为了给家中腾地方。
而更重要的是,被医生宣告为植物人的周母,奇迹苏醒后,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
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丈夫游弋于祖国的偏远山区,只把光字片的家作为他的“发射台"。
所以,一直盼望老伴归来的周母,却在周父真正回归家庭后,不适应了,不接纳了,两个人争吵不断。
为了让“痴呆”的老伴过回正常生活,周父只好以打工为由,流连在外。
直到老街坊肖国庆父亲死后,周父仿佛一下被抽去了筋骨,他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扛着铺盖卷回了家。
都说将死之人是有感应的,周父和小孙子下棋,小孙子的一句“爷爷,你死了”,一语成谶。
秉昆吓坏了,发动发小们,几家人有的留下陪已经吓傻了周母;有的和秉昆一起用手推车将周父送到医院。
医生翻翻周父眼皮,告诉秉昆,老人已经不行了,准备后事吧!
刚才还和小孙子有说有笑的父亲,突然之间就要离他而去,秉昆哪里经受住这样的打击。
他大脑一片空白,只会跪在医生跟前,祈求救救自己的老父亲。
正在医生左右为难之时,周父突然睁开双眼,他抽了两口颗烟后,十分坚定地说:“我要回家!”
是啊!家里有他相依相伴的老妻,有他熟悉的土炕。
他要回家和老妻告别,和用尽一生力气盖起的两间老屋告别。
临近傍晚,周父回到家中。
他斜靠在被褥上,牵着老伴的手,喃喃道:“还是家里好啊!”
此时的周母,大脑异常清醒和冷静,她成了全家人的主心骨,虽不说话却参透一切。
接连回来的秉义和周蓉,纷纷责怪秉昆没有照看好父亲,周父少有的替秉昆说话,责怪起优秀的大儿子和大女儿,他说:
"你们不能这样对秉昆,我不单单是秉昆一个人的父亲,而是你们所有人的父亲。亏着我还活着,要不然秉昆不得冤枉死!"
秉义和周蓉惭愧地低下了头,周父放柔口气说:'今天你们都不回去了吧!"
周蓉和秉义赶紧表示不回去了,要陪在父亲身边。
周父欣慰地点点头。
从1968年几个孩子各奔东西后,一家人别说睡在一个炕上,就连张像样的全家福都没照成。
现在,他要走了,临走前,他只想和自己的老伴、和自己的几个孩子在一起,呆得久一些,更久一些。
一家人像小时候一样,一溜排开躺在土炕上,每个人脸上都堆着笑容,内心却是五味杂陈。
秉昆不死心道:“爸,在你心中,三个孩子谁最好?”
周父知道这是小儿子的心结,也知道三个孩子中,最委屈的就是秉昆。
他眼角流下泪水,戏谑道:
"你姐和你哥不在家,我就说你最好!你哥和你不在家,我就说你姐最好!你和你姐不在家,我就说你哥最好!"
周蓉笑说,“爸,你是老狐狸,谁也不得罪!”
周父用最后的一口气说道:“我是老狐狸,你们是小狐狸,你妈就是养狐狸的人。”
三个孩子听父亲这么说,满意地纷纷睡去,只有睡在周父身旁的周母,感受着老伴的身体在一点点变凉,在一点点地离她而去。
她默默地留着眼泪,不敢动,也不敢吱声,只是听着越来越微弱的老伴的呼吸,心中无比笃定地下了一个决定。
周父在睡梦中离世,脸上带着舒展的笑意。
秉义一镐头一镐头砸着地面,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他一直想等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将父母接到身边尽孝。
却不想,父母根本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懊恼和愧疚,让秉义深恨自己的无能和窝囊。
那镐头仿佛锤在他心上似的,生疼。
周蓉和秉昆也都悲痛欲绝,唯有周母一脸肃穆道:
"你们都别哭了,你爸走得多安详啊!有你们这几个好孩子,他安心也放心。"
她不仅安慰孩子们,还不让三个孩子给周父守灵,并解释道:“你爸是老 党 员,没那么多讲究。天这么冷,要是把你们冻坏了,你爸该埋怨我了!”
三个孩子听话地回到了屋里,谁知一觉醒来,却发现母亲不见了。
秉义突然有了某种预感,他大喊道:“妈呢?”
一边说一边奔出了屋外,只见周母坐在周父的遗体旁,已然去了另一个世界。两个人仿佛融为一体,手紧紧地拉着彼此。
周蓉硬挺挺跪下,她是母亲最疼爱的女儿,也是最让母亲操心的女儿,如果说周父的死让周秉义大受刺激,那么,周母的离世,则让周蓉觉得自己就是个罪人。
《人世间》原著中写道:
父母的去世让周蓉难过极了。三个儿女中,数她让父母操心多。
秉义从小到大没让父母操什么心,秉昆只不过在与郑娟的婚姻上让父母失眠过。
周蓉不同,除了她离婚的事让父亲着急上火外,她在贵州的一切不好的事,父母几乎都知道。
老父老母们,不止一次为她所经历的坎坷流过泪,她却从没对父母说过一句感恩的话,更别说尽孝于床前了。
依她看,自己为家庭增光,便等于对父母感恩了。
现在,她明白自己大错特错了,却为时已晚。
她处于巨大的悲伤之中不能自拔。
一直守在父母跟前尽孝的秉昆,对父母的突然离世根本无法接受,他呆呆傻傻的站在那里,不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
重温这幕大戏,我依然忍不住流下泪来。
黄泉路上,周母不忍周父一人前往,她怕他孤单、怕他害怕,她要和老伴结伴而行、生死不弃。
周母人看似笨拙和憨直,却事实上最是玲珑心。
在光子片,她一个常年丈夫 不在家的妇人,却把家经营得四平八稳,是远近闻名的幸福家庭。
三个孩子都教育得极好,是街坊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冬梅口中“好人中的好人”。
周父曾无比骄傲地对孩子们说,你妈是咱们家的功臣。
对周母而言,他们一家虽然住在破旧的光子片,却心思敞亮、活得踏实,一家人的美满幸福,是她一生的追求。
后来,周母因为周蓉的事,连惊带吓,昏迷多年。
彼时的周父,还远在大西北,秉昆和郑娟撑起了周家的天。
当周母奇迹般苏醒过来后,她只记得秉昆,依赖郑娟。
周父回家,才从小儿子口中得知家中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
为了让父亲有心理准备,秉昆提前告知周父,母亲很可能不认识他。
可当周父掀开门帘,出现在周母面前时,周母一下子便认出了他,口中喊道:“他爸!”
周父上前紧紧拥住了老妻,老泪纵横。
是啊,我就是忘记全世界,也不会忘记你!
这就是父辈们最朴素的爱情,爱到极致,为他而生。
周母对周父,周父对周母,那是刻在骨子里的炙热,是融在骨血里的相守。
所以,虽然周父去世时,一直在和儿女们说着话,没有对周母留下只言片语,但那些没有说出口的情话,周母每一句都读得懂。
周父为何在医院清醒的一刻,说什么都要回家,他是牵挂着老伴啊!他看似和儿女们说得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再和老伴做最后的告别。
这极致的爱和依恋,让周母感动,也让她坚定了生同衾死同棺之心。
除了要和老伴生死相随外,周母的离去,也为了孩子。
周母的身体虽看似硬朗,却沉珂多年。
她知道自己活着就是个拖累,尤其是在老伴走了后,她对生活已经没有了期待,更不愿成为孩子们,尤其是秉昆的负担。
周家的三个孩子,周秉义个人能力很强,独当一面,是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
但他却有着不能与外人道出的苦楚,他一直和省委高官的丈母娘生活在一起,是名义上的上门女婿。
女儿周蓉,从小叛逆任性,虽贵为副教授,却在个人生活上,屡屡让周母担心。
唯有小儿子秉昆,人是一根筋,却至纯至孝。
但他文化不高,能力有限,养自己一家四口都费劲,再加上一个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清楚的老娘,日子只会雪上加霜。
周父躺在床上说三个孩子是小狐狸,自己是老狐狸,周母眼中像过电影般,把三个孩子的情况都捋了一遍。
她又想到自己的晚年生活,想到了没有老伴后的凄凉和孤独。
看着老伴一脸坦然的离去,周母很怕自己不能善终。
她心中非常清楚,三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唯一能够照顾她的就是儿媳郑娟。
可郑娟的这一生太苦了,早年所托非人,成了小寡妇,后来历尽千辛万苦才和秉昆走到一起。
她帮着周蓉照顾年幼的冯玥,还侍奉成为植物人的周母,加上瞎眼弟弟,周楠、周聪也都是郑娟的责任。
现在,郑娟总算是熬出头了,三个孩子大了,她终于可以歇歇心了。
可周母却老了,想到郑娟要为她跑前跑后、衣不解带,周母更不忍心了。
活着,就会给孩子们增添负担,只有她离去,孩子们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营小家和事业上,尤其是秉昆,才能把日子过得好起来。
想到这些,周母对自己的离去更加坚定,更加义无反顾。
周母的这些心思,与她朝夕相处的郑娟是明白的,所以,周母的葬礼,郑娟哭得最伤心。
她知道,婆婆是真把她当作女儿来疼的,婆婆的离开,更多是为了成全她,为了让她幸福。
父母辈的心愿,真得就如那句话:成年后,不拖累生你的人;年老后,不拖累你生的人。
所以,周母的离世,是坦然而去,是心之所向。
她拉起老伴的手,挺直了腰背,去赴一场约定好的团聚。
来源:黎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