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旷世梨园情——熊岳刚与他三位恩师的故事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1-21 17:20 2

摘要:岳阳古称巴陵,其地理人文胜状,不仅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还有“天下第一团”的巴陵戏,它是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2006年与京剧、昆曲一起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近400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的流变、形成与发展,与其历代演出的班社和艺人密切相

方岳川

岳阳古称巴陵,其地理人文胜状,不仅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还有“天下第一团”的巴陵戏,它是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2006年与京剧、昆曲一起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近400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的流变、形成与发展,与其历代演出的班社和艺人密切相关。清代就有专业“十八班”及“十三块牌”之说。演出活跃,名伶辈出。一代代巴陵戏班的弟子们,携手传承戏曲的神韵,薪火相传。出现了众多才艺超群的好演员。熊岳刚就是其中的一位。自1970年招入巴陵剧团,勤奋好学,十八年间,不断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技艺精进,不论文武小生、三生老生皆出类拔萃,成为巴陵戏青年演员中的头牌,被选为岳阳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中国青年联合会会员,湖南戏剧家协会会员,并获湖南省青年演员奖,“田汉艺术奖”等。

熊岳刚的成名并非偶然,要从他的三位师父李筱凤、孙艳华、周扬声说起,这三位老艺术家都是巴陵戏的重量级领军人物。他们分别在熊岳刚从艺事业的不同时期,为其戏曲艺术上的唱腔、表演、形体以及为人处世给予了莫大而无私的传授,培养熊岳刚成为岳阳戏剧舞台上的一枝新秀,也留下了巴陵戏艺坛上的一段佳话。

逆境稽拜,那一声声师父,感天动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众所周知的原因,大批知识分子及艺术家被迫放弃自己的专业,下放劳动改造,被誉为巴陵戏“一代宗师”的李筱凤也难以幸免。李筱凤自幼随叔父进“永庆班”学戏,先习武生,后习老生,他天赋异禀,能导能演,能编能写,吹拉弹唱皆内行。是巴陵戏历史上罕见的“全把式”,在表演技巧上广取各家之长,擅用髯口功、翅子功,刻画人物细腻生动,唱腔苍劲饱满,韵味浓郁,独具一格。1956年,他率团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饰演《空城计》中孔明,荣获一等奖。他是巴陵戏兴盛时期的一代名角名师。

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李筱凤却被批斗,是一个遭罪落难之人。熊岳刚与李筱凤在此背景下成为师徒,自然缘分不浅。当时熊岳刚被招入县文工队,其父亲开始反对,后来看到十四岁的儿子天资聪颖,有表演天赋,嗓音清亮,扮相俊朗,因此同意儿子学戏。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学戏,必须拜李筱凤为师。

那时李筱凤离开舞台数年,被下放至工厂搞保洁与厨卫,是“走资派”,也是“反革命”,熊岳刚懵懵懂懂地望着父亲,不解为何拜李为师。然而其父用毅然的目光对儿子坚定地说:“你学的是艺术,李筱凤是好人,历史会有一个公正的结果。”熊岳刚父亲与李筱凤较熟悉,且是巴陵戏迷,他坚信李筱凤没有问题。父亲的担当及远见,鼓起了熊岳刚学戏的激情与勇气。

一个寒冷的冬夜,十四岁的少年随父偷偷地登门,熊岳刚清晰地记得,父亲提着两斤猪肉、两瓶白酒带着他走进了李筱凤的家门,说明此意,李筱凤蓦然一惊,坚不收礼。并说:“莫要影响伢崽的前途。”但父亲态度坚定,并让熊岳刚当即下跪,李筱凤大为感动,随即扶起岳刚,并郑重告诉他:“伢崽,我收你为徒可以,但不要公开。”彼时情景,熊岳刚至今挥之不去,当他跪拜低头的那一刻,看见的是,老师家黑灰的地面,坑坑洼洼,长满小土包。多少年后,回忆师父一生的命运,就像那黑土地,坎坎坷坷,磕磕碰碰。然而,逆境中的这一拜,如同“程门立雪”,上拜天地,下拜父母,从此慈父严师,如影随形,岳刚一进入剧团便有了高起点的执念与追求。

这段颇有传奇色彩的过程,历史没有记载,却深深打动许多知情的人,大多数人在那种“政治环境”下,对一些反派的人和事唯恐避之不及,熊父毫不避讳,敢做敢当,对儿子的关爱,对老师的托付,对巴陵戏的热爱,溢于言表。每每说起这些往事,熊岳刚格外动情,情不自禁地用双手拍打着脑门,捂着双眼,久久难以回过神,油然生出诸多浓郁的情愫。

随着文艺界春暖花开,李筱凤落实政策,从铸锅社回到了熟悉的舞台,同时担任了剧团领导。这时的李筱凤,精神抖擞,只争朝夕,就像是欠了“外债”一样拼命工作,以完成过去欠下的艺术情缘和没有实现的规划,殚精竭虑,要把失去的时间、机会抢回来,这一时期也是李筱凤争分夺秒的最繁忙时期。其间,他完成了一批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等作品的剧本整理和现代戏创作,上演后屡获大奖。熊岳刚耳闻目睹,跟着师父学戏练功,增长了不少见识。 1975年冬,湖南省举办“地方戏移植样板戏”会演,李筱凤带团赴长沙演出,观摩学习。虽然他已患冠心病,但他想到当时省委书记毛致用在岳阳工作时喜欢看巴陵戏,可借赴省会演机会拜访老领导,于是带病前往长沙,计划将巴陵戏这一独特的家乡剧种所面临的困境,向毛书记汇报,以便寻求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当时,熊岳刚与师父同住省第五招待所,李筱凤联系毛书记后,很开心地对岳刚说,“伢崽,你跟我一起出去办件事,但你不要与我一起出门,你紧跟着我”,随后师徒一前一后,在暮冬的长沙街头穿行。来到了省委大院。门卫问明来意,打电话报告,一会儿有工作人员把俩人引进了省委大院,只见毛书记在门前等候,见面便问道,“好呀,筱嗲来了,你今天哦里来哒”,李筱凤随即说,“我来看你的”,毛书记很高兴,“哎呀,快进快进”。其间毛书记问,“这小伙子是谁啊?”李筱凤拉着熊岳刚手说,“这是我徒弟伢崽”,毛书记看到这一老一小,专门为巴陵戏发展而来,当即要老伴加几个菜,留下师徒二人吃饭。省委书记和师父相叙甚欢、言犹未尽的场景,以及他们对巴陵戏发展的对话,至今熊岳阳刚记忆犹深。

正是这次面见省领导,李筱凤强烈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开始重视地方剧种,巴陵戏发展时不我待,充满希望。他决定写一个详细汇报材料,尽快上报给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为此他彻夜无眠,奋笔疾书,也许是对巴陵戏历史忧愤交加,或是对巴陵戏剧团发展心情急切,那一夜,他操劳过度,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停留在56岁,一页页的稿纸上,写满了他对巴陵戏的不舍与深情。天妒英才,李筱凤艺术人生最终定格在“救救巴陵戏”的呼唤中。

李筱凤突逝,省会举办隆重的追悼会,毛致用书记送了花圈。迎灵回岳,长街相随,全团演员以及熟悉李筱凤的观众为之震惊痛惋。岳阳追悼会上,拜师五年的熊岳刚更是悲痛万分,再叫一声师父,万般沉重。若干年后谈及李师父,他依然黯然神伤,哽咽难言。回想师父传授的唱腔、念白、表演,自己在戏剧艺术的道路上终身受益。记得师父教自己《平原作战》赵永刚唱腔时,那“十八板式”的咬字发声,言传身教,如在眼前,师父的音容笑貌、低回苍劲的唱腔、优雅传神的形象,特别是师父带有独具韵味的“衬字”尾音,仿佛就在耳边回响萦绕。

熊岳刚因一位名师邂逅有缘,顺利踏上艺术之路,本可风云际会,却又骤忽寂灭,从此师徒运断。然而情未了,熊岳刚的报恩,不断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那王侯将相的形神兼备,英雄豪杰的气宇轩昂,令巴陵老街上的戏迷们在岳刚身上看到了当年李筱凤的影子。掌声起、满堂彩,岳刚深知,这都是师父的功劳,徒弟决不能给师父丢脸。

如师如母,那一句句唱词,余音绕梁

失去慈父般的师父后,熊岳刚心情沮丧,这一重大变故,对于一个十几岁的青年演员来讲,带来的是迷茫与失落,他一度无精打采,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好在团领导观察到了这一问题,为培养这位好苗子,随即指定巴陵戏坤生表演艺术家孙艳华为熊岳刚的师父。这一安排使熊岳刚又重新点燃了奋发向上的火焰。他迫不及待登门拜访,当即跪拜孙艳华师父。从此正式确定了师徒关系。当时孙师父已是巴陵戏泰斗式人物,她独特的唱腔艺术,被称作是巴陵戏“孙派”声腔创始人,并且为人宽厚、德高望重,深受同行和观众尊敬和喜爱,她九十一岁高龄时还被市政府授予“德艺双馨巴陵戏表演艺术家”。

但这位老艺术家的一生却命运多舛。出生安乡一个皮匠家庭,从小历经磨难,三岁过继他姓,后因继父贪财,以五十银圆卖给戏班,十一岁学戏、十三岁登台,她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民国时成为“汉剧班”的名生。抗日战争中,她参与了郭沫若组建的“抗敌演剧宣传队”,曾在三支救亡演艺队伍中担任角色,既是优秀的好演员,还是一位为革命作出贡献的老前辈。

人们感慨孙艳华身世坎坷,幼时学戏受尽磨难,亲人失散骨肉分离,战乱奔波无家可归,小儿夭折丈夫突逝。“文革”冲击下放冰棒厂,一位正值大好年华的名演员,几度被迫离开舞台,但她始终对自己的境遇处之泰然,依然对巴陵戏充满着坚韧的信念。熊岳刚与师父的交往中,深深理解了“学戏先做人”“戏比天大”的老艺人的崇高风范。

有人曾问熊岳刚,孙艳华师父给你最大的教诲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遇事莫争,什么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要与他人争抢,不卑不亢,坦然面对一切。”

在艺术上,孙艳华把高亢圆润、清亮激越的声腔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爱徒。为方便教与学,孙师父把茶巷子的住房,让给熊岳刚居住,房子在剧院对门,早起去练功房附近。师徒俩就在这简陋的房子里,一字一句,口传心授,完成了《辕门斩子》《文昭关》等大段唱腔的学习。之后,熊岳刚的练唱努力追求“南转北”“南北兼“因字行腔”“以声传情”,从师承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和技艺,结合李筱凤的“苍劲”与孙师父的“圆润”,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腔中有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演唱特色。

为让徒弟早成才,孙老师对岳刚的每一场演出都用心细微。熊岳刚第一次出演《辕门斩子》时,因杨六郎唱腔长、有一百多句,孙老师担心岳刚记不住,硬是不顾年迈,将身蜷伏在舞台中央不到一立方空间的桌下,拿着唱本以备为爱徒提词。演出时,师徒“同台”,师父“蜷伏”跪守,如“人梯”,把艰辛留给自己、把成功送给爱徒,伟大的牺牲与付出何等深沉。一场演完,孙师父颤巍巍地被搀扶出来,台上演员无不感动。如同母子情深的细节还体现在方方面面,师父每烧了个好菜,都叫上徒弟分享,“岳刚啊,今天烧了红烧肉,来啰,一起吃饭。”作为孙师父的嫡传弟子,岳刚时刻感受到一种责任和压力,他常暗下决心,要发奋努力,不负师父的期望,弘扬好巴陵戏“孙派”这一声腔流派。严师出高徒,熊岳刚有悟性,加上勤学苦练,他将师父教的内容,都化作了舞台上的一个个漂亮的唱腔段落。

熊岳刚退休后,为了巴陵戏后学的培养与成长,毅然为传承巴陵戏发挥余热。几年中来往于岳阳与长沙,承担了巴陵戏学员的教学,任湖南省艺术学院巴陵戏科客座教授,其授课薪酬用于为学生添置行头。虽然一度离开了舞台,他仍续写着孙艳华老师的无私奉献与梨园传奇。

心心相印,那一次次关怀,肝胆相照

巴陵戏代有人才出,半个世纪以来,剧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办戏校、抓培训、选苗子,格外看重艺术的师承与传授。熊岳刚的戏剧人生,在两位恩师的爱护提携下脱颖而出,那么第三位师父更是他人生的贵人,这个人就是巴陵戏老团长周扬声,这位老艺术家是熊岳刚的第三位师父,他让熊岳刚的舞台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使他的艺术人生结出了累累硕果。

周扬声一生为巴陵戏呕心沥血。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剧协常务理事、岳阳市政协常委、市文联副主席等,多年来活跃在岳阳戏剧大舞台。他艺术造诣深,文武兼备,在巴陵剧团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为培养巴陵戏年轻演员,他更是不遗余力,甘当人梯,始终把巴陵戏后继有人的问题摆在首位。熊岳刚正是在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的。

熊岳刚说,周师父舞台上的一拜一跪,举手投足,都是最好的身段示范。如演文臣武将、村夫野翁那种起身的动作,颤颤巍巍、缓缓而起、几沉几起、步履蹒跚,准确地表现出剧中大人物鞠躬尽瘁以及小人物的忠厚淳朴。凡周师父的演出,所扮演的剧中形象皆形似神似,总是令观众叫座又叫好。熊岳刚努力继承周师父的这些技法,在表演上,集“唱功”与“做功”于一体,唱做念打,文武不挡,塑造出了诸多巴陵戏生行的典型形象。他的模仿力与跟班学习能力,多次得到周扬声师父的夸赞与肯定。

那时,熊岳刚还很年轻,但周师父总是大胆启用他,不管是现代戏还是古装戏,都安排他演主要角色。使得熊岳刚在巴陵戏几十部大戏中得到历练。许多剧中人物为一号,如现代戏《平原作战》赵勇刚、《杜鹃山》中的田大江 、《302号案件》中的江华、古装戏《六郎斩子》中的杨延昭、《徐策跑城》中的徐策 、《三凤求凰》中的徐文英、《三请三休樊梨花》中的薛丁山、《程婴救孤》中的程婴、新编历史剧《洞庭杨么》中的杨么、《商君法》中的商鞅、《今上岳阳楼》中的滕子京。正是这些大型剧目和会演场次的磨炼,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使熊岳刚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从而使自己的表演艺术不断成熟。

一段时期,熊岳刚声名大噪,演出广受欢迎,观众与专家好评如潮。于是有单位邀约欲将他纳入“麾下”,其中有两次机会可改变熊岳刚的人生走向。八十年代初,巴陵剧团在长沙橘子洲头剧场演出“状元媒”,省湘剧团和省艺术学校廖建华院长观看了岳刚的戏,大加赞赏,当即到后台找到周扬声团长,要求把熊岳刚调至省艺校或湘剧团,周扬声当即婉拒,表示本团正是用人之际,绝无可能。后闻听对方拟请文化厅高厅长出面。当天演出完后,周师父叫上岳刚连夜奔赴武汉,说是到戏剧用品商店买行头,那次给熊岳刚买了一挂真发黑髯、一双厚底靴,对后台说是熊岳刚专用。

1982年冬,熊岳刚带领青年队伍,在湘西大庸市巡回演出,台下坐着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吴世绿,他连看了几场,到后台找到熊岳刚,邀请到他家聚餐,前后三次,最后告诉岳刚,广西军区正筹备成立汉剧团,说岳刚是他选定的演员,并许诺一年后家属随军,可享受正营职待遇。喜从天降,岳刚陷入沉思与踌躇,内心涌出了参军入伍的愿望。

后来的一天,熊岳刚路过传达室,看到一封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政治部的信件,知道这封信是他入伍的军调函,但本人无权拆封,只能默默等待。一段时间过去,终不见有领导找他谈话。熊岳刚明白,这是老团长不放人,后来证实,是被剧团领导层压下了。

有人曾问,这两次改变你人生走向的好事,都让周扬声师父阻断了,你从心里恨他怨他吗?熊岳刚回答的干脆利索,“不恨不怨,因为师父育我、惜我、留我,是为了巴陵剧团的整体利益来决定的。”

师徒缘深,情深谊长,熊岳刚注重将自己摆在一个学生和徒弟的位置。无论台上如何风光,台下始终对师父毕恭毕敬,周师父也越发喜欢这个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徒弟。有一件事就说明了熊岳刚在师父心目中的地位。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晚上,文化局的一位领导与他闲聊时,告诉他,周扬声师父晋升高级职称时,填表中徒弟一栏,亲眼看见填的是熊岳刚。熊岳刚当时听得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周师父徒弟很多,熊岳刚尚未正式拜师。但在熊岳刚心里,周扬声早就是自己的师父了,只是这张窗户纸一直没有捅破,所以一直埋藏在心里。听此讯息,想起周师父为了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岳刚感到幸运与激动,当天晚上,敲开了师父家的门,一进门就拜伏于地,周师父也很高兴,扶起熊岳刚,俩人满怀欣喜。这一拜,圆了梨园行规中的师徒之礼,也圆了熊岳刚尊师重道的满腹衷肠。

周扬声退休数年后,与熊岳刚还有一次深沉、恳切的谈话,周师父说:“岳刚,我现在手上有三万块钱,你也凑点,我们师徒一场,合作办一所巴陵戏校如何?地址我都选好了,就在湖滨黄沙湾那个旧戏校原址办,巴陵戏现在青黄不接,我睡不着觉啊!”

望着师父那忧虑的神情和耳边萦绕的话语,熊岳刚陷入深深的两难选择。他知道办戏校不是那么简单,国家公立艺校都难以为继,师父高龄,自己也有许多事无法分身,望着师父期待的眼光,他只能在钦佩与自责中,知道无法帮师父完成这个继往开来的夙愿。在不久后师父逝世的追悼会上,熊岳刚突然十分后悔,他觉得自己这个徒弟是不称职的,没有帮助师父完成他最后的心愿。在师父的灵前,他默默地一次又一次地跪拜,含泪祈祷师父在天堂安好。若干年后,熊岳刚毅然发起创建巴陵戏民间社团,并登台把师父的一招一式,再次奉献给观众。他以另一种方式为周师父还愿祈福。

百转千回,那一段段高腔,韵味悠长

巴陵戏的声腔是十分丰富且复杂的,由昆腔、弹腔、梆子腔以及各种杂腔小调等组成。数百多年来,多种多样的唱腔形式,使得巴陵戏的声腔艺术向着多系统、板腔体和综合性发展。剧团中每一个小学员从艺学戏皆艰辛,学成登台不易,能遇到一位名师更是凤毛麟角,而熊岳刚拜了三位名师,深受不同特色的教诲,学到了多种流派的真谛,成就了自己在舞台艺术上的多彩人生。

熊岳刚的成就,体现在声腔艺术上,他嗓音清亮有天赋,悟性好,大器早成,这在巴陵戏演员中是很特殊的。三位师父的悉心调教,使他在唱腔上学到了李筱凤的苍劲有力、孙艳华高亢入云、周扬声的刚柔并济,得到了不少真传。巴陵戏的皮黄戏腔,渊源汉剧昆曲京剧,唱段复杂形式多,为提升技艺,岳刚专门找省歌舞团、省湘剧团老师,请教戏曲声腔的吐纳与发声,还向地区京剧团名演员刘仲仁学过样板戏。他博采众长,学以致用,反复揣摩比较,努力使自己的唱腔苍劲圆润,饱满激越。皇天不负苦心人,后期的岳刚,一开口便见功力,高唱低吟,如瀑布入深潭;行云流水,似溪涧潺潺;婉转而声线流畅,浑厚又音色缠绵。体现在所扮演的角色上,那程式,一板一眼;那腔调,抑扬有致;那韵味,扣人心弦。人称舞台上的“金嗓子”。一次,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来岳阳,看了巴陵戏,上台接见演员时,握着岳刚的手问道,“你嗓音好,是中央哪个戏剧学院毕业的?”

尤为难得的是,熊岳刚学到了三位师父的精气神,在台上能将剧中人物饰演得栩栩如生。在演出中,他以形象清爽、身段优雅、生行通吃征服了观众。演文小生,玉树临风,扮武小生,英姿飒爽,唱三生,行云流水,饰老生,沉稳如松。唱做念打,手眼身法,展现了师父千锤百炼的风范;一招一式,腔随调转,继承着传统戏曲中生角的精华。观众赞其多专多能,是巴陵戏生行中的“好把式”。由于唱腔多,连轴转,一次演出中,嗓子出血,饰演的徐策,白胡子染成了红胡子,还坚持不下场,第二天继续演,在戏迷中传为美谈。

熊岳刚曾有两个获“田汉艺术奖”的剧目:《血沃秦川》,他在剧中扮演商鞅;《今上岳阳楼》,他在剧中扮演滕子京,皆为全剧中的主要角色。有大段表演,中心唱段多,这两个新编历史剧中的人物,其舞台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得到了湖南戏剧界专家的高度评价。

《血沃秦川》中的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改革家。艺术形象高大厚重,性格复杂多面,既有其英武伟岸的一面,也有其冷酷无情的一面。舞台人物的塑造需要很强的功夫和内涵。年轻的熊岳刚当时面临巨大的挑战,他通过自身的艺术积累和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学成的声腔技术、细腻的动作和丰富的情感努力将商鞅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富有激情。《今上岳阳楼》的滕子京,是岳阳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遭贬来到巴陵,却为民造福,百废俱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重修岳阳楼,求记范仲淹,留下了千古名楼和名篇。

饰演《今上岳阳楼》中人物,是熊岳刚重返舞台的巅峰之作。他的出演饶有趣味,那一年,外请的导演眼力老辣,物色滕子京这一演员,从一堆旧剧照中认定非熊岳刚不可,最终召回了离开舞台多年的岳刚。果然,熊岳刚把滕子京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慎终追远的性格与精神,表演得淋漓尽致。

李筱凤百年诞辰和孙艳华90岁诞辰之时,熊岳刚发起并主持了纪念活动,五代弟子同拜,岳刚对师父的深情在岳阳剧坛传为美谈。近年来他还积极投身于巴陵戏剧社发展,旨在传承巴陵戏,多次组织“送戏下乡”,“社区巡演”,“义演展示”等,把巴陵戏送到农家的堂屋、田间地头,把欢乐带给观众,把爱心献给社会。2023年,他主演的《巴陵情怀》参与全市文艺会演获一等奖,赴省参赛获二等奖,还入选全国社区春晚的演出。特别有意义的是,他率领的巴陵戏剧社,将剧团退休的老艺术家和调至外单位的老艺人聚拢在一起,不断复排和改编一些巴陵戏的新老剧目,共同为传承弘扬岳阳的历史文化作出了贡献。

源远流长的巴陵戏,无论从诞生到重生、低谷到高峰,好剧本好演员永远至关重要,由此造就的艺术流派更是剧种与剧团繁荣发展的支柱。从生角唱腔艺术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形成了李筱凤的李派、孙艳华的孙派、周扬声的周派。这三派的代表人物可说是巴陵戏表演艺术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李筱凤被称作“一代宗师”,孙艳华被称作“金口铁嗓”,周扬声被称作“定海神针”。三位大师各有特色,珠联璧合,而熊岳刚恰好拜在这三位师父名下,他和众位师兄师弟,共同传承着这三派的唱腔技艺。或许正是风云际会,机缘巧合,三位老师与徒弟熊岳刚,他们相知相得,是偶然也是必然;他们的故事平凡却又不平凡。

古今多少事,皆在戏谈中。中国传统戏曲史上的师承,有过众多浓墨重彩的传奇,手眼身法步,生旦净末丑,台上台下,师傅与徒弟,有多少传说,令人惊叹称羡,百感交集;而在中华戏剧百花园中被称作“活化石”的岳阳巴陵戏,也有这么一段师与徒的情深义重,应该说是值得缅怀和记忆的。

来源:岳阳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