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奎为什么会有 “高杂拌儿”的绰号,他当初的戏路究竟有多杂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1-10 19:13 1

摘要: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高庆奎的嗓音条件非常出色,具有高亢激越、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的特点‌,具有极高的穿透力和表现力‌,有人以为“玻璃翠”形容之。

高庆奎

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高庆奎的嗓音条件非常出色,具有高亢激越、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的特点‌,具有极高的穿透力和表现力‌,有人以为“玻璃翠”形容之。

高庆奎的唱腔别具一格,他的演唱一气呵成,善传悲怆激昂之情。尤善用大气口、长腔拖板的唱法抒发人物感情,以求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高盛麟 定军山

高庆奎还创造了不同于谭派风格的“疙瘩腔”演唱技法,在行腔方面运用婉转多变、抑扬顿挫,强调力度和节奏的变化,更以拖长腔的特色,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弦。像《逍遥津》的“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二皇帝儿年纪小孩童之辈”这两句,都是长板拖腔的典型代表。

高庆奎 郝寿臣 赠缔袍

高庆奎 四郎探母

高派艺术不仅宗法刘鸿升的唱腔,还广泛吸收了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王鸿寿等诸家的演唱特点,同时融汇了贾洪林及老旦谢宝云、武生黄月山等诸家之长。这种兼容并蓄的艺术态度,使得高派艺术在剧目上极为丰富,且能突破传统流派的局限,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

高庆奎 哭秦庭

然而,高庆奎最初的演唱艺术被形容为“高杂拌儿”,这又是为什么呢?

高庆奎在京剧艺术上博采众家,广泛学习并演唱不同流派的老生剧目之外,武老生、武生,红生、花脸、老旦等戏都有涉猎,但是由于高庆奎最初只是机械地模仿,未将各家表演艺术熔于一炉,冶炼出同一风格之中,戏路子比较杂,犹如“杂拌儿糖”那样,一个色一个味。由于京剧剧表演艺术推崇的是“台下要杂,台上要专”,于是,人们便戏谑地称高庆奎为“高杂拌儿”。

高庆奎 空城计

那么,高庆奎当初的戏路究竟有多“杂”呢?根据部分文章的记载,高庆奎演《翠屏山》宗谭鑫培,演《连环套》《骆马湖》宗杨小楼,演《单刀会》宗老三麻子,演《巴骆和》宗黄月山,也吸收杨小楼,老旦戏则宗谢宝云等人。

根据丁秉隧的记述,高庆奎的戏路虽然杂糅,但是他演谁的戏就像谁,如同唱本工戏一样,一点都含糊。后待高庆奎创造出“高派”之后,也就无人用“高杂拌儿”形容他了。

“高杂拌儿”这一绰号,实则蕴含贬义,恰似王瑶卿的“通天教主”这个绰号一样,并非时下有人所曲解的颂扬之词。著名剧作家翁偶虹曾记载一事,述及高庆奎登门拜年之际,其幼子捧出一盘“杂拌儿糖”以表欢迎,而翁偶虹觉得小孩子不懂事儿,当着高庆奎的面又不好明言斥责,只能以眼神严表示呵止,此即为一明证。

高庆奎 信陵君

但须明确的是,“高杂拌儿”这一绰号,并非旨在诟病高庆奎在艺术领域内展现出的包容心态与广泛吸纳的能力,而是对其在表演实践中,未能将所学诸家之长有机融合、统一于一种独特表演风格之中的批评。换言之,此绰号所反映的,是对高庆奎在模仿与借鉴过程中,缺乏足够个性化与创新性表达的遗憾。

高庆奎 高盛麟 铁莲花

高庆奎 郝寿臣 铡判官

如今的部分京剧演员,只是专注于研学单一流派,“杂”倒是不“杂”了,但是只是“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局限性,致使他们终其一生仅能演绎寥寥十来出剧目,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其艺术生涯的广度与深度,不能创造出足够个性化和创新性表达的表演风格,也就难以再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了。

来源:倚竹听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