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电局主办的电视剧《上甘岭》创作座谈会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参加座谈会并讲话。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电局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该剧主创代表、制作
导语:
11月18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电局主办的电视剧《上甘岭》创作座谈会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参加座谈会并讲话。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电局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该剧主创代表、制作播出机构代表、媒体代表等近百人出席会议。
这是一部精神传承的佳作
“如果能胜,我愿意埋在上甘岭!”一句台词喊出了志愿军战士们“流血不流泪”的昂扬状态,也让观众们又一次被这群“最可爱的人”深深打动。开播第一集,“致敬”“致敬先烈”“致敬最可爱的人”“这才是我们该崇拜的英雄”“为缅怀先烈而来”成为弹幕的高频词。随着剧情的发展,当第十五军的将士们终于等来大反击,冲锋号角吹响的时刻,观众们的弹幕、留言更是满屏飘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作为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度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北京市广电局扶持项目,电视剧《上甘岭》以优秀的选题、匠心的制作,把高燃的战争场景和真挚动人的家国情怀融为一体,生动诠释、深刻解读了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的信仰和精神。
「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朱咏雷 」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建设伟力;跨界联动,博采众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青年人才培养,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奠定基础。”是电视剧《上甘岭》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的三条重要经验。
「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杰群 」
《上甘岭》的创作播出是一次从“初心”到“匠心”的精品进阶之路。未来,行业更需要充分挖掘党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唤起人民群众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将历史伟力真正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夏晓辉 」
从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72周年纪念日)开播,到30日第一轮播出结束,CVB数据中《上甘岭》全剧每集平均收视率为3.315%,大结局收视率达到3.546%,在央视一套的收视份额高达14.5%;索福瑞平均收视1.24,酷云最高收视率达到2.939,均暂居2024年收视率第一。
如此之高的收视情况,正说明我们的观众愿看、爱看这样的优秀作品。从1956年的电影《上甘岭》,到近年来有关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长津湖》《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无论经过多少次呈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总能让人内心澎湃。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李京盛 」
这个题材本身蕴含巨大的能量,有思想能量、精神能量、历史能量也有艺术能量,天然具备了浓郁的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情怀。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 」
在战争叙事美学上面刚柔结合,同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把握得很好,它既是一个高荷尔蒙的东西,也是催泪弹式的表达在里面,这个探索非常有价值,是一个重磅力作。
「“双喜”的扮演者赵润南 」
“我在剧中有无数次情不自禁地落泪、崩溃,为牺牲的战友、为人民志愿军的不易,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先辈们用血肉换来的!”
这是一次守正创新的探索
座谈研讨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谈到,电视剧《上甘岭》对抗美援朝题材进行了新的思想发现和新的美学表达。多位专家表示,与其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或是与其他聚焦抗美援朝历史的影视内容相比,电视剧《上甘岭》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创新与探索。
首先,虚实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的有机融合。抗美援朝战争,堪称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剧中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134团3连和8连的故事,剧中的部队建制、主要人物都是载入党史、军史的,如志愿军的高级将帅、本剧主要人物秦基伟(王雷 饰),再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释小龙 饰)、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的黄继光(欧豪 饰),对他们的影视呈现必须详细地考证历史,真实地再现历史。而本剧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从书斋走向战场的段显锋(黄轩 饰)则是一个综合了多位志愿军故事的虚构人物。在“上甘岭战役”这样大家耳熟能详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将真实领袖与虚拟艺术形象同时作为主人公展开叙事,无疑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大胆探索。
从观众、专家和市场的反馈来看,这一探索是成功的。黄轩饰演的段显峰成为了剧中重要的灵魂人物,从刚上战场时“只顾理论”“热血冲动”的军事学堂助教到有勇有谋率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八连副连长,他的成长经历不仅仅是一个战士从书斋走向战场的转变,更是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精神风貌的缩写,生动诠释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同时,通过段显峰这个角色的加入,青年军人在战场上的成长得到更充分的展现。这样的改编是符合历史的。据原《解放军报》文艺部主任陈先义介绍,尽管我志愿军是以解放战争部队直接转换为志愿军的部队为主的群体,但是由于战场的人员减员和大量消耗,相当多的人员都是直接从社会青年中应征入伍的新兵。这样一个青年群体,很多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考验,而艺术化呈现的虚构人物段显峰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他们在战场上所表现的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雄伟篇章。另一方面,这样的人物设计更加能够让当下的年轻人共鸣。优酷播放数据显示,该平台上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过50%,每一次点赞背后,都是当下年轻人在向英雄先辈们致敬。
其次,博采众长,电影工业与电视剧叙事的跨界融合。很多曾经亲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看到这部剧后认为,剧集基本反映了他们那时的战斗生活真实。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谈到,这部剧最大的力量就是真实,战争的真实、战役的真实、战壕的真实、过程的真实、人物形象的真实、人性的真实、人情的真实、细节的真实,所有这些真实的呈现更能反映出志愿军在与美军对垒时,血肉、意志和智慧的力量比钢铁更重要。而这些真实的影像呈现,与本剧对标电影配备班底、加入电影工业化制作力量息息相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等多位专家,以及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上甘岭》总制片人于冬、监制导演刘伟强等主创代表均谈到,宏大的战争场面,震撼的视听效果,以及极具电影质感的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镜头,把战争的惨烈有层次、有重点,又充分克制地呈现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剧情表现力,让战场效果精细、精准、精湛又精彩。空中俯瞰与地面推进相结合的手法,让观众既能领略战场全貌,又能感受战斗细节;在坑道战的表现上,突破空间局限,通过灵活运用手持摄影、跟拍等技术,以及精妙的光影运用,突出坑道内外的环境反差,烘托出战场的紧张氛围;在人物情感的刻画上,运用大量特写镜头捕捉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在战斗场景节奏控制上,运用快速切换与慢镜头相结合的手法,既展现了战斗的激烈,又不失对重要细节的刻画。
再次,创新叙事,提升格局呈现“上甘岭智慧”。观众们普遍反映,该剧剧情人物扣人心弦,战略战术讲解有声有色。通过这部剧不仅再次被“上甘岭精神”深深感动,而且第一次系统了解“上甘岭智慧”。确实,在战争叙事层面,电视剧《上甘岭》没有局限于战斗本身,不仅像教科书一样把战役的每一个细节、过程讲清楚,而且以丰富的故事线扩大了战争叙事的格局,把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正义之战”的意义、全局、进程呈现给观众。比如剧中最后一场战斗“大反击”,剧集分多次通过不同人物反复表达了进攻路线,详细解说了我军的作战计划。通过反复的沙盘推演和反击战术及时间的确定,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了解了志愿军精湛的战略战术水平。
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上甘岭》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创作和影视再现中,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通过影视创作与再现,让这群“最可爱的人”永远被看到、被记住、被崇拜,让爱国情和强国志代代相传。
来源:首都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