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价“打下来”,观众还能回来吗?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9 20:26 1

摘要:近年来,电影行业关于票价太贵的讨论一直在持续。日前,电影《“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等影片宣布将2D版本最低结算价降至19.9元/人次的消息,让许多观众看见了低票价的曙光。那么,电影票价“打下来”了,观众还能回来吗?

近年来,电影行业关于票价太贵的讨论一直在持续。日前,电影《“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等影片宣布将2D版本最低结算价降至19.9元/人次的消息,让许多观众看见了低票价的曙光。那么,电影票价“打下来”了,观众还能回来吗?

票价重回19.9元时代?

近日,电影《“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等影片宣布下调票价,将数字2D版本的最低结算价全国统一调整为19.9元/人次。这一举措被视为电影行业对高票价问题的积极回应,也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电影票价属于市场调节价,虽然销售价格由影院自行制定,但由于片方制定的最低发行价较高,导致近年来电影票价始终居高不下。

以《“骗骗”喜欢你》为例,该片原本数字2D版发行票价为一线城市40元,二线及其他线票价35元,这也是绝大多数国产片过去几年的标准定价。而此次该片最低发行价的调整幅度几乎达到了原价的一半,在不含服务费的情况下,影院票价最低可以下调至19.9元。影迷纷纷表示:“19.9元的电影票价终于回来了!”

2024年12月31日,《“骗骗”喜欢你》正式上映。元旦档过后,影片票价正式下调,据猫眼专业版数据,自2025年1月2日起,该片上座率连续三天上升,分别为6.4%、7.0%、8.4%,排片占比也占据较高比重,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影院。

该片类型是喜剧,调低价格有利于降低下沉市场观众的观影成本,从而吸引更多观众进场。许多观众为之点赞,希望今后的电影可以随市定价,吸引更多愿意平价消费电影产品的观众。

尽管票价下调,但观众的反应却并不一致。有部分观众对票价下调持保留态度,他们说,虽然票价降低了,但影片的排片却大多安排在非黄金时段,且19.9元的票价往往对应的是视角不佳的位置,不少地理位置较好的影院票价依旧较高。

许多观众认为,电影发行方和影院可能通过降价来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但影片的质量和口碑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影片本身的质量不高,即使票价再低,也难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均价42元,电影票为啥越来越贵?

据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已经连续4年票价超40元,2024年平均票价回调1%,与2023年基本持平,但平均票价也高达42元,2015年电影平均票价为35.2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总票房以425亿元收官,与2015年相当,同比下降了23%,观影总人次为10亿。而场均人次的下降更为显著,2015年场均人次为23.3;2024年场均人次为7.1。

记者观察到,在一线城市,票价的涨幅更为显著。2023年,一线城市的电影平均票价达到了49.7元,而在热门档期如春节档,票价更是高达52.3元。早在2022年春节档,就被称为“最贵春节档”,平均票价为52.8元。一些一线城市的票价甚至达到了三位数,引发观众的广泛吐槽。

电影票价的上涨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电影制作成本的增加导致发行价提高。随着3D、IMAX等特效技术的普及,电影制作成本显著增加,明星的高片酬、宣传发行费用的上升等也使得制作成本不断提高。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发行价上,从而导致票价的上涨。

另一方面,影院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影院需要不断更新设备,引进先进的放映技术和舒适的座椅,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影院还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不断有新的电影院投入使用,导致放映场次增加,但观影人数并未成比例增加,使得影院不得不提高票价来维持运营。

票务平台的补贴减少也是票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015年前后,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大票务平台推出了大量补贴,使得9.9元、19.9元的电影票一度盛行。然而,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定,这些补贴逐渐减少,影院不得不自行承担更多的运营成本,从而导致票价上涨。

电影票价的上涨使得观众的观影体验受到影响。有观众反映,票价过高使得观影成为一种“奢侈消费”,特别是对于经常观影的观众来说,票价的上涨增加了观影的经济负担。同时,一些观众也表示,票价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观影体验好,有时高票价换来的却是视角不佳的位置,这使得观众对票价上涨感到不满。

面对票价的上涨,观众的观影意愿受到影响。一些观众开始减少观影次数,转而选择其他娱乐方式。同时,一些观众也表示,他们会选择在网络平台上观看电影,而不是去电影院。这导致电影院的观影人数下降,影响了电影票房的收入。

无疑,电影票价的下调是一项积极举措。但想让观众重回影院,还需要降价与提升影片质量、加强宣传推广、优化排片安排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真正促进电影票房的增长,实现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丁梦莎 李艺蘅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