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冬天的北京,65岁的陈宝国坐在家中真皮沙发上,习惯性地刷着手机里儿子陈奕丞的近况。《山河月明》热播,儿子的演技收获了不少好评,可这位戏骨级老戏人的眼神里,却写满了欲言又止。
"儿子的婚事,爸爸的心事"
2021年冬天的北京,65岁的陈宝国坐在家中真皮沙发上,习惯性地刷着手机里儿子陈奕丞的近况。《山河月明》热播,儿子的演技收获了不少好评,可这位戏骨级老戏人的眼神里,却写满了欲言又止。
"又要到年底了啊。。。"陈宝国轻声叹了口气。38岁的儿子,事业是越来越好了,可说到个人问题,他这个当爹的却犯了难。
每每看到亲朋好友家的孩子成家立业,陈宝国心里那根弦就会被轻轻拨动。
这些年来,他和妻子赵奎娥没少操这份心。从最初的委婉试探,到后来的明示暗示,招数可以说是用尽了。
"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带到家里来玩,只要你们谈得来,我和你妈都支持。"每次儿子打来电话聊得时间长了,陈宝国就会悄悄打听,对方是男是女。
要是听说是女孩,这位在荧幕上演过无数深沉角色的父亲,立马就像个急切的老顽童。
记得有一次,儿子带了个女同事回家。那姑娘比陈奕丞小5岁,条件各方面都不错。陈宝国和妻子那个高兴劲儿,忙不迭地张罗了一大桌子菜。
可等人走后,陈宝国试探着问:"你们认识多久了,是不是在往爱情方向走?"收到的却是儿子一句轻描淡写的"我们只是普通朋友"。
到了2020年,陈宝国甚至开始主动提出:"要不要爸妈托人给你介绍女朋友?"可换来的依然是儿子的婉拒。
他要自由恋爱,不想走相亲的老路子。
这一年年过去,陈宝国发现自己越来越像那些普通的中国父母。当年拿过的奖杯再耀眼,演过的角色再出彩,到头来最牵挂的,仍是儿子的终身大事。
他常跟妻子说:"我和你到了这个年龄,在事业上已没有了过高的追求,现在家里最大的事,就是他的个人问题。
而每当父母话题扯到婚事上,陈奕丞就会找各种借口躲进书房,或者干脆出门和朋友聚会。对于这种无声的抵触,陈宝国心里再着急也不好再说什么,生怕给儿子增添压力。
可这心病却是放不下。每过一个月,焦虑就会增加一分。在这个大龄青年越来越多的时代,他们家的情况并不特殊,可对父母来说,儿女的婚事就是天大的事。
这不仅仅是陈宝国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提倡个人选择的年代,年轻人对婚姻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
他们不愿将就,要找个真正心仪的伴侣。可父母那一代人的婚恋观,却总是希望儿女能早点安定下来。
这道时代的鸿沟,不是一句催婚就能跨越的。陈宝国明白,自己能做的,也许就是继续等待,等待儿子找到那个对的人。
"戏比天大,梦想当真"
时光倒回2011年,28岁的陈奕丞带着英国研究生学位回国。
刚回国的陈奕丞,像所有寻找方向的年轻人一样,尝试过当文化公司策划、画过设计图纸,还在北京电视台实习过主持人。
可骨子里的艺术基因却不安分,那个深埋在心底的演艺梦想,总是蠢蠢欲动。
要知道,当年陈宝国和赵奎娥可是立下过"军令状"的——坚决不让儿子进演艺圈。他们太懂这个圈子的心酸了。
拍戏时聚少离多,生活全无规律,表面看着光鲜,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家人知道。
可这个"传承"却躲不过的来了。2012年7月,陈宝国主演谍战剧《智者无敌》时,给儿子开了个后门,让他到剧组当导演助理。
表面上是帮导演干活,其实就是端茶倒水的小事。
可就是这个"泡茶小弟",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当时剧组急需一个演员扮演"猫爪"这个角色,陈奕丞瞒着老爸,自告奋勇去试戏。
拍完这场戏,陈宝国才知道儿子"偷偷"接了戏份。此后,29岁的陈奕丞跟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倾诉了自己对表演的热爱。
看着儿子眼中的坚定,这对从影多年的父母,终于点头应允。
从此,陈宝国开始带着儿子一起拍戏,父子俩还在《正者无敌》《义者无敌》等剧中同台飙戏。但陈奕丞并没有躺在父亲的光环下,而是在2017年后开始独立接戏。
《雪鹰》《黄金时代》《老农民》《龙门镖局》《突击再突击》《老中医》《山河月明》,一部部作品让他逐渐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
这个当年被父母担心会吃演艺圈苦的孩子,如今已经成为一名颇具潜力的演员。在他身上,既有父亲陈宝国的敬业精神,又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从当年父母的极力阻拦,到如今的全力支持,这个家庭的态度转变,印证了一个真理:梦想当前,真心不可违。
或许,正是那些年在英国的独立生活,培养了陈奕丞不轻言放弃的性格。当年靠打扫食堂、修剪草坪赚取生活费的男孩,如今在演艺圈也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只是,面对事业上升期的儿子,陈宝国夫妇的操心事,却从当初的"不让进圈"变成了如今的"催婚"。这或许就是人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至。
但至少在事业这条路上,陈奕丞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谁说戏骨不会累"
正当2014年,陈宝国凭借《大河儿女》《湄公河大案》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大放异彩时,谁能想到这位演技炉火纯青的戏骨,却在深夜辗转难眠,饱受失眠之苦。
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醒来就头昏脑涨。有时还会干呕,连吃饭都提不起兴致。这个在荧幕前气场全开的男人,在生活里却被失眠折磨得疲惫不堪。
要说这失眠,还真不是小事。陈奕丞在英国留学时就了解过,全球有8亿多人都在遭受失眠的困扰,光是在咱们国内就有8000多万人。
更可怕的是,要是这失眠得不到控制,还可能引发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陈奕丞赶紧把资料拿给父母看。这一看不要紧,可把陈宝国和赵奎娥吓了一跳。
从那时起,这对父子俩的角色仿佛完成了一次互换。曾经被父亲照顾的儿子,如今成了父亲的贴心守护者。
每天,陈奕丞都会在家里精心挑选轻柔的音乐,营造舒适的氛围。陪着父亲一起健身,开车带他去远足,还不忘举起相机,记录下父母各种搞怪可爱的瞬间。
有时候,他还会把奶奶接到家里来,让父亲多和母亲聊天解闷。
到了晚上,这个孝顺的儿子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温一杯热牛奶,放点轻音乐,再配上赵奎娥准备的热水泡脚和按摩,仿佛一家人又回到了从前其乐融融的时光。
陈宝国是个十足的戏痴,一进剧组就会全身心投入角色。这样的投入固然成就了他的演艺事业,却也让他的身体透支严重。
而今有了儿子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他的生活重新找回了平衡。不再只是一味地琢磨角色,也学会了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到2016年,陈宝国终于彻底摆脱了失眠的困扰。这一仗,不仅治好了他的失眠,更让这个家庭的感情越发深厚。
曾经在片场呼风唤雨的老戏骨,也有被病痛打败的时候。但有了儿子这个"贴心小棉袄"的悉心照料,再难缠的失眠也被击退了。
这大概就是中国式家庭最动人的地方 - 当父母年迈或遇到困难时,儿女总会像当年父母照顾自己一样,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这段经历,不仅让陈宝国重获健康,也让他更加珍惜这个有孝心的儿子。或许正因为此,他才会更加迫切地希望儿子能找到人生伴侣,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吧。
毕竟,他比谁都明白,家人的陪伴有多么重要。
"北漂往事"
说起1983年的光景,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陈宝国和赵奎娥,也是那个年代最典型的"北漂"夫妻。虽说两人都在各自的单位安了家,陈宝国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赵奎娥留校任教,但生活条件却着实让人心酸。
那时候,这对年轻的夫妻住在一间筒子楼里。要说这筒子楼啊,可是那个年代的标配。厨房、洗手间都是公用的,几户人家挤在一起,每天排队做饭洗漱都成了最平常的日子。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983年7月29日,他们的儿子陈奕丞,在北京降生了。
那时候的演员,可没有现在这么风光。拍戏就是本职工作,除了工资,没有什么额外的片酬。陈宝国和赵奎娥为了艺术理想,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
一走就是大半年,根本没法好好照顾孩子,只能把年幼的陈奕丞交给爷爷奶奶带。
小陈奕丞才5岁,就懂事得让人心疼。每次看到爸爸收拾行李箱,就知道又要分开了。趴在箱子上不肯起来,哭着喊"爸爸"。
陈宝国不敢回头看孩子,藏在眼眶里的泪水,诉说着这个年代艺术工作者的无奈。
可能正是因为这段颠沛流离的童年经历,让陈宝国和赵奎娥下定决心,绝不让儿子再走这条艰辛的演艺路。1997年,14岁的陈奕丞被送到了英国留学。
那时候,陈宝国夫妇的经济条件还是很一般,每周只给儿子5英镑的生活费。可这个从小就懂事的孩子,在异国他乡愣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活出了骨气。
打扫食堂、清理草坪,一周能挣40多英镑,不仅养活了自己,寒暑假回国还会给妈妈买条围巾,给爸爸带瓶红酒。
看着儿子这么懂事,陈宝国夫妇心里既欣慰又心疼。谁能想到,当年他们拼命想让儿子远离的演艺圈,最终却成了儿子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
而那个在英国勤工俭学的少年,也在异国他乡锻炼出了独立坚强的性格。
这段北漂的往事,不仅是陈宝国一家的故事,更是那个年代无数艺术工作者的缩影。在物质条件并不富足的年代,他们用对艺术的执着,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而今天看来,或许正是这段艰苦岁月,才造就了后来那个在银幕上光芒四射的陈宝国,和如今同样在演艺路上奋斗的陈奕丞。
来源:蚂蚁谈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