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中国电影市场的喜与忧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8 13:55 1

摘要:虽然是近五年第三高的成绩,但对比 2015-2019 年那个中国电影增长最迅猛的黄金时代,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425 亿的票房仅与 2015 年体量相当,同比去年更是下降了 23%。

作者 / 谭克

2024 年终于结束,年度大盘报收 425 亿。

虽然是近五年第三高的成绩,但对比 2015-2019 年那个中国电影增长最迅猛的黄金时代,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425 亿的票房仅与 2015 年体量相当,同比去年更是下降了 23%。

但同时在大盘表现之外,2024 年的电影市场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有再次刷新纪录的春节档、清明档、五一档,也有《默杀》《周处除三害》《异形:夺命舰》等往年在市场上罕见的 " 爽片 " 类型票房表现超出预期。

整体看来,电影市场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答卷,也暴露出了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作为深耕电影行业多年的行业媒体,我们今天通过数据、趋势、案例、洞察全方位复盘 2024 年电影市场,也试图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的问题所在。

大盘 425 亿,人次保持 10 亿 +

想对比冰冷冷的数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可视化图表看到 2024 年电影市场的数据表现。

通过猫眼研究院今天刚刚发布的《2024 年度电影市场洞察报告》所呈现的可视化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 2015 年到 2024 年,最近十年电影市场的整体大盘表现。

2015 年,是中国电影市场迅速爆发的一年。年票房大盘对比前一年 " 大涨 "49%,而从 2016 年到 2019 年,票房大盘的增长也趋于稳定,到 2019 年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的 641 亿。随后疫情到来打破了市场的稳定,2020-2022 年的电影市场整体呈现起起伏伏的状态。2023 年,电影市场 " 触底反弹 " 增长回 549 亿,基本回到了 2017 年的体量。的确,如果站在 2024 年年初,按照疫情前的发展态势预测,今年大盘回到 600 亿体量似乎也并不是太难。

然而,市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24 年的元旦档、春节档、清明档、五一档都创造了影史票房记录。不过从 6 月开始,市场与往年开始出现较大变化。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的票房表现均相对一般。尤其是对比去年打破影史纪录的暑期档,今年暑期档最终仅有两部影片票房破 10 亿,也制造了将近 100 亿的票房缺口。同时,今年 5 亿 +、10 亿 +、20 亿 +、30 亿 + 新片对比去年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外,2024 年的场均人次跌到了 7.1,仅仅高于 2022 年的 7.0,这个成绩更是只有 2015 年的 1/3,伴随着全国银幕数的增加和票房总量的减少,电影院的场均人次目前恐怕无法达到一个健康的盈利水平。单影城票房从 2023 年的 462 万,骤降到了 2024 年 330 万。好在 2024 年的电影平均票价与去年基本持平甚至有微弱下调。最近几年,影院票价回升困难,观众对于电影票降价的呼声也在增加。

而进口片方面,在连续四年票房占比维持在 15-16% 左右之后,今年进口片表现小幅回升到 19.1%,有了一定的起色。虽然距离疫情前仍有较大差距,但按照目前小幅回升的态势发展下去,如果进口片能够占年票房大盘回归到更高的水平,对年票房大盘以及国产片票房也会是一个更利好的趋势。

整体来看,伴随着三四线票房占比的趋于稳定,下沉城市影院发展带来的人口红利也已经接近上限。同时观众的平均年龄有所上升,男性观众更爱看的《志愿军:存亡之战》《哥斯拉大战金刚 2: 帝国崛起》和女性观众更偏爱的《热辣滚烫》《熊出没 · 逆转时空》年龄都偏大,2024 年 TOP10 影片中仅有《默杀》和《异形:夺命舰》受众偏年轻,两部影片都处于年轻观众群体更多的暑期档,而今年暑期档相对较差的表现也让今年 TOP10 影片的平均年龄对比去年有了较大提升。

而在重点档期之外,非热门档期也就是普通周末档期今年依旧表现相对冷清,不过普通周末影片的 " 长线指数 ",也就是影片总票房与首日票房的比值,要高于档期新片,同时也体现出今年档期大体量影片少,也未能靠口碑带动起后续的大盘表现。

新趋势和市场痛点

尽管大盘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从单片和影片类型角度切入,2024 依旧存在不少亮点。

2024 可以称得上是女性题材的爆发 " 元年 ",从春节档《热辣滚烫》热血励志成为年度票房冠军,到中秋档《出走的决心》以现实题材切入成为年度口碑佳作,再到贺岁档《好东西》口碑票房双丰收成为贺岁档票房冠军,三部女性题材佳作各有千秋。未来的电影市场也期待更多有着大胆表达议题多元的影片公映。

同时,惊悚犯罪题材表现也更加亮眼。三月冷档期《周处除三害》通过点映精准释放出 " 大尺度 "、" 疯爽 " 的看点;《默杀》在定档窗口期只有 12 天的情况下,通过 " 校园霸凌 "" 反转悬念 " 等类型优势,迅速提升观众期待,票房表现超出预期也带热了暑期档大盘;而《异形:夺命舰》《鸳鸯楼 · 惊魂》等片,也都凭借惊悚恐怖的类型特点,迅速定位主要受众,取得了极佳的市场表现。

而另一边,一些往年或许会有不错市场表现的题材类型,却出现了滑坡。

首先是港片,从 2018 年《无双》、2019 年《扫毒 2》到 2020 年《拆弹专家 2》、2021 年的《怒火重案》,港片内地票房记录屡创新高。不过近两年港片整体表现不佳,即便出现了像《九龙城寨之围城》这样的口碑佳作,票房量级依然缩水,更多的则只有 1-3 亿体量。伴随着港片主演群体 " 一成不变 " 的固化,类型受众观众也开始固化明显,对年轻、女性观众的吸引力较弱,从而也降低了整体的票房体量。

同时,现实题材也是如此,从 2018 年《我不是药神》开始,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一直是市场的绝对主力,但在今年出现了例外。除了春节档《第二十条》外,多部口碑表现不错的现实题材影片最终票房表现不及预期,一方面或许现实主义的 " 苦难叙事 " 不再得到观众的期待,另一原因或许是因为只有优秀的现实题材足够接地气才能最终引发共鸣,而平庸的现实作品会被市场抛弃。

除此之外,2024 年电影市场还诞生了不少新类型佳作,演唱会电影、纪录片、舞剧题材都取得了亮眼的市场表现。市场需要更多的年轻血液加入,也需要更多的女性创作者平衡性别视角,给未来的电影市场带来更多惊喜。

通过对 2024 年的数据剖析,在情报君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的三大痛点:除春节档以外其他大档期的档期效应下滑,冷档期现象愈发严重;观众平均年龄不断上升,电影市场在呼唤更多年轻向内容;银幕数扩张过剩,市场需要回到平衡状态。

虽然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但幸运的是,广大行业从业者们通过这份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度电影市场洞察报告》也清晰看到了市场的痛点以及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让片方在选择档期时更加理智,让创作者在选择题材时更好结合当下,以及院线影管的扩张开店等方方面面,也都给出了数据支撑和参考。

2024 年结束了,尽管电影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整体依然存在较强的韧性和潜力。面对这些问题,从业者应当积极总结对症下药,从创作、营销、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助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我们也期待电影市场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愿景。

而 2025 年电影市场的第一个大考,莫过于本月底的春节档。2025 年春节档目前定档的六部影片全部自带 IP 热度,也都具备较高的市场期待度,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强的一个春节档。我们也期待 2025 年春节档票房再创佳绩,给全年的电影市场带来一个开门红,并让这份热度一直保持下去。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