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治愈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1-08 08:46 4

摘要:近日,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京举行。我省共有9部作品获得表彰,分别是戏剧类《围头新娘》、电视剧/片类《去有风的地方》《两岸家书》、广播剧类《赫哲人的“伊玛堪”》、歌曲类《今朝》《新路》、图书类《奔跑的中国草》、网络文艺类《漫长的季节》、

核心提示

近日,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京举行。我省共有9部作品获得表彰,分别是戏剧类《围头新娘》、电视剧/片类《去有风的地方》《两岸家书》、广播剧类《赫哲人的“伊玛堪”》、歌曲类《今朝》《新路》、图书类《奔跑的中国草》、网络文艺类《漫长的季节》、理论文章类《习近平经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获奖作品数继续保持全国头部水平。

为做好我省获奖作品的宣传推介,福建日报今起连续刊发相关作品的评论文章。今天介绍的是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该剧讲述了北漂青年许红豆辞职来到大理云苗村旅游,邂逅回乡创业的谢之遥的故事,勾勒了一群年轻人选择扎根乡村、振兴乡村的动人画卷。该剧播出后,以多种语言传播至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和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

《去有风的地方》能够成为现象级的电视剧,首先要归功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高超的摄影技术。该剧的每一帧画面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唯美且充满田园气息的画面不仅让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为这部“归田园居”的生活流剧集提供了极为契合的场景。

这一定位,意味着《去有风的地方》没有戏剧性十足的跌宕起伏和激烈冲突,而是以一种平淡、真实的方式展现人物的生活和成长。它用一种近乎散文化的叙事方式,流畅自然地讲述了许红豆等人在云苗村的生活经历,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乡村田园的安宁与美丽,也细心体会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烦恼与感动。

生活流剧情与乡村田园场景的组合,对于国产电视剧来说,可以说是双重的稀缺卖点;而对于这部剧集来说,则是一次堪称完美的结合。透过许红豆的视角,日渐习惯于短视频、微短剧等“短平快”内容的观众被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美好的乡村世界,重拾对美景、生活和人物的细心品味。

《去有风的地方》中的人物设计具有针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和性格特点。他们各自经历过不同的困扰,但在共同经历了许多平凡而温馨的生活片段之后,又都在那片美丽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和生活的意义。这种弱冲突、慢节奏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品味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仿佛自己也成为剧中的一员。

该剧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把“拒绝内卷”“逃离都市”等青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与“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巧妙地联结起来。该剧通过谢之遥等人选择放弃都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乡创业却并非一帆风顺的历程,以及都市白领离开职场寻找心灵慰藉意外收获真爱的故事,把国家战略用青春化、轻盈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体现出主创团队对于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接受方式有着充分的了解,才有可能实现青年人情绪释放与主流价值引导的双向奔赴。

当然,该剧在展现乡村振兴美好愿景的同时,也并未回避广大农村地区当下的困境。如剧中州级非遗传承人谢和顺面对电商发展挤压传统市场的无奈,以及谢之遥在经营电商时遇到的员工纪律松散、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都反映了乡村振兴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但这些年轻人没有放弃努力,而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如引入许红豆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素质等,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乡村困境的破解之道。

《去有风的地方》之所以能成为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的标杆之作,更是因为它表明了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经济的繁荣,还要让乡村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谢之遥等人的回乡创业之路同时也是帮助当地文化“走出去”的一条路,剧中所展现的非遗文化和茶马古道的民俗风情,或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地方美食,在剧里剧外吸引着人们。在剧中,云苗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外来人口,这不仅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与村民们积极维护家园、追求和谐生活的处世态度密切相关。通过展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电视剧传递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而这正是乡村文化的核心理念。

除了在国内引发收视热潮,《去有风的地方》还实现了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这说明该剧的主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话题:在现代化、都市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一再地回到那些能够让我们心灵得到栖息、得到滋养的地方,而乡村振兴,则是让现代人心灵栖息之地焕发生机、重新拥有滋养之力的关键所在。(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武陵人的渔船和桃花源

——《去有风的地方》剧评

□张 强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去有风的地方》,就会发现扮演着灵魂角色的并非仅仅是主创,更是作品所诞生的时代。时代的根已深深扎进文艺作品的创作土壤里,影响了它们的面貌和表达。《去有风的地方》就展现了一幅当代的理想主义蓝图,以温情脉脉的姿态描绘了一处当代人的桃花源,构建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唯美主义与现实质感

“桃花源”一直是中国人的理想田园。《去有风的地方》毫无疑问也营造了一个现代版桃花源。在这里,现实的种种困扰并未完全消失,但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本剧所描绘的人际关系也相当的理想主义——一切人爱一切人,即便有偶尔的不悦,那也是不涉及根本的无伤大雅的生活情趣。

本剧的群像塑造是较为成功的。在云苗村里,有保守固执且自私的村民,有善良风趣爱操心的大婶,也有坚守民间非遗文化的手艺人。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一幅相当现实的农村画卷,也是本片现实感的重要来源。正是这些群像的生活化气息,让本片具有了较为扎实的现实质感,避免成为一个脱离了中国当代乡土空间的纯粹的“空中楼阁”。

当然,这种现实质感最终还是成为一幅桃花源式的田园牧歌画的底色,那些观众所能感受到的“里子”完全是桃花源式的。从镜头语言到人物塑造,从空间造型到故事推进,一切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能成为当代中国人想象中的美好生活载体的精神原乡。镜头前的一切空间景观都是优美和富有艺术情调的。音乐的使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本片的理想主义色彩。

心灵漫游与精神原乡

诸多富有时代性的命题在本剧中都得到了表述,即它以自身的局部叙事展示了一个更为全局和宏大的事关家国发展的命题。《去有风的地方》表面上在讲述一个都市白领在乡村的疗愈之旅,实际上在这场身体和心灵的漫游中,主人公许红豆以自身的视角书写了关于家国的一个故事。这种叙事的展开,需要一个可以被充分认可的人物形象来代入,刘亦菲扮演的许红豆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她身上有着某种典型性。一个普通打工人,兢兢业业地做着工作。压力下,她时常会感到疲累。她就是人群中的大多数人。但是,她又有着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魅力。这主要是因为,刘亦菲的个人气质和明星形象让许红豆看起来更具吸引力,也更易被观众所认同。这种认同,是影视作品的意识形态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

本剧在叙事上的散文化和弱戏剧性,让它看起来像是生活的涓涓细流在荧幕上流淌。这种风格更容易让观众感到亲切,因而也更具“沉浸感”。它并不刻板和刻意地宣扬某种主义,却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聊天、吃饭、工作和消遣中将某种关于理想生活所需要的理念和态度传递了出来。这正是本剧的高明之处。

《去有风的地方》的整体风格虽说是唯美和浪漫主义的,但其现实性却丝毫不弱。在这种由现实性和理想性所编织起来的美好图景里,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和健康生活的家国叙事便浮现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发强烈地意识到,乡村才是中国社会的底色,乡村才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乡村振兴是让中国人得以寻到美好家园的武陵人的渔船。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